
闢一塊心田,自個兒筆耕。嗜好太多,時間太少。想隨心所欲,亦隨波逐流。主修心理學,NLP高級執行師、註冊催眠治療師。愛動物、愛寫作、愛學外語,重複學習、忘記、再學習。不擅長運動,相信 Thoughts Are Things,2019 年參加大阪初馬,因為堅持,所以完成。2021 年由香港出走到英國,開展人生下半場大冒險。
安全起見,請保持 Love Distance
2020 年,全球人類一齊培養新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 Social distance。
不要再問「幾時先可以變返以前咁」,因為很可能已沒有回頭路,至少暫時前方仍未見曙光,可見的將來或者也是如此這般。
戴口罩並不舒適,但 Social distance 令人更納悶,不過保命要緊,健康第一,所以朋友見面還見面,保持適當社交距離會比較安全。
離題遠了?
是,主題是 Love distance。
對,愛也應該保持安全距離,兩個人之間有適當的 Love distance 其實也會比較安全。保命要緊,關係第一。
請保持安全戀愛距離。
愛一個人,特別是熱戀時,總是想時時刻刻黏在一起,24/7 都沒問題,以為要密不可分才算得上是愛。
我(曾經?)就是這種「樹熊式女友」,黏得很緊,覺得有體溫的愛才感覺實在,安全感滿滿。
說實在的,如果另一半不介意且樂在其中,實際問題未必很大,可能還甜蜜滿瀉,浪漫滿屋。
留意,問題不大,但並不代表沒問題。
當兩個人之間完全「零距離」,仍在熱戀期時還好,但長遠來說並不是一個安全行車距離,很容易炒車。
如果想愛情壽命長一點,保持安全的 Love distance 不是壞事。
愛情隔一層薄紗,看上去甚麼都好看一點。
有時候,兩個人之間有一點點距離,可能會添上一點點的神秘感,或者比一絲不掛的赤裸裸更加吸引。
私隱
我是個喜歡坦白、樂意分享的人,特別是對情人,幾乎每日大事小事都想跟他分享,沒甚麼秘密。(冇乜秘密唔代表冇私隱)
有些人喜歡完全的坦白、完全的赤裸,手袋、電話、銀包都可以讓對方隨便翻,這種「零私隱」的坦白必須絕對信任對方,完全坦蕩蕩。
我不行。
不是不能相信或不能坦白,而是我認為真正的信任就是不用做金田一都可以相信,不用翻開一切看過究竟才信任,信就是信,要有證據才相信的並不是真正的信任。當然,信任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變出來,信任需要時間去一點一滴累積。
還有就是尊重。
有甚麼想知可以直接問,沒有甚麼不能好好談,但不要亂翻我的私人物品,我不是犯人,不用被審,不要搜我身,這是基本的尊重。
沒有信任的愛情會叫人坐立不安。
沒有尊重的愛情會令人感覺冒犯。
和情人要保持這一點點距離是一份信任與尊重,試圖用侵犯私隱的方法去了解對方更多,看似把對方拉近看清楚,實質上是把對方推得更遠。
生活
兩個人走在一起一定要有重壘的方塊,要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興趣、共同的朋友圈子等等。(唔係做乜要兩個人一齊啫?)
但兩個人一起又不能所有方塊都完全重疊,相愛並不代表生活上的細節要百分百一致,也不代表任何活動都要一起進行。
即使二人成為一體,但別忘了自己也是一個獨立個體,你依舊可以有自己的作息習慣,我依舊可以有自己的興趣與愛好。
愛並不是迎合。為了討一個人歡喜而完全傾斜自己去遷就對方,最終還是會令關係失衡(好可能中途已心理不平衡),一味討好對方去扭曲自己,最終會失去自己,不會快樂。
又或者我們會想改變對方,因為覺得自己的一套更加好,或是希望對方遷就自己作為愛的證據。但退一步想想,很多事情都不一定有對錯好壞之分,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與標準,我們不能硬塞自己那一套給對方,我們都要尊重對方有自己的想法。
再退多幾步想,你喜歡的究竟是眼前這個人,還是你要改變他去迎合你才喜歡呢?雙方如果都願意為愛對方而作出改變是一件美事,但如果要扭曲自己或改變對方才能維繫這段關係,根本不會快樂,這也不是愛。
一段長遠而快樂的關係不是一方遷就另一方,或是一方改變另一方,而是彼此尊重對方是一個獨立個體,然後再尋求彼此都能接受的共識,就是所謂的「最大公因數」。
各不相讓又如何?
那或者大家都應該想想是否一定要跟這個對象一起走下去,畢竟地球有 60 億人口。任何時候,我們都有選擇。
勉強扭曲都不是愛,愛要甘心樂意。
說話
有沒有覺得面對越是親密的人,我們的說話越不客氣?(諗下自己點同阿媽講嘢就係,我講我啫,我會改!)
回想起最初相戀時,每句說話都沾了蜜糖才說出口,滿口都是甜言蜜語,句句都是陰聲細氣,用詞都是小心翼翼,溫柔又體貼。時間久了,蜜糖就放進冰箱,取而代之是平淡的語氣、直白的表述、簡短的回應,甚至是尖銳的言詞、不客氣的態度。
人類就是這麼壞。
那個明明是愛你的人、你愛的人,你卻懶得好言好語,總是一句冷言冷語毫不留情地橫飛過去;但對街外那些不太相干的人反而更添幾分尊重,反而更加彬彬有禮。(諗下你對你老闆同對老公老婆嘅態度)
正因為親密才熟不拘禮嘛?
熟不拘禮與無禮是兩碼子的事。
事實是因為我們有足夠信心對方不會因為我們一句說話就跑掉,於是容讓自己放縱脾氣,大放厥詞。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我說人類總是很壞啊!
即使對着最親密的一位,言語之間留一分距離其實也是愛的一種。
正因為眼前的人是我所珍重的人,我更加要留心不要讓他受氣、受傷害。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教導一個簡單直接的方法 — Full Respect Living,我暫且譯做「完全尊重方案」﹕不要說任何話或做任何事低於最基本的尊重。這不代表有甚麼都要忍氣吞聲,只是先問問自己所言所行是否尊重對方,對其他人我會不會這樣?其他人這樣對我又能否接受?If not, don’t do it.
愛裡沒有苛刻的餘地。
空間
可以是 Physically 的空間,也可以是心靈上的空間。
人需要獨處。
即使兩個人共同生活、一起成長,我們仍需要有獨處的空間,可以自己安靜地跟自己的心靈接觸,靜靜地思考,自個兒做自己喜歡的事,或去見自己的朋友,甚至自己去一趟旅行。
不要過分依賴,二人一起是共存,不是依存。
如果一個人不能好好的,那兩個人走在一起也不會好,負負得負。
況且,人類是很壞的嘛!
有時候真的是「小別勝新婚」,對方不在自己身邊時仍然時刻想念着,才知道對方原來在自己心裡面已佔了一個重量,那就應該更加珍惜了。
心裡有想念的人是一種福氣。
Time-out
有時候一段關係拉扯得太緊,我們需要 Time-out,就是所謂的「冷靜期」。
長時間的「冷靜期」不該是一段關係中的常態,但短時間的 Time-out 在面紅耳赤之際是一顆「救命丹」。
兩個人一起總有爭執時,如果容讓情緒失控、爭吵升溫,最終輸掉的可能是一段關係,即使不至於此,至少也傷了感情,尤其是如果我們爭執時沒有在說話中留一個「安全距離」 — 尊重。
當感覺到自己或對方血壓上升時,不妨舉牌叫聲暫停吧!
和球賽一樣,有時連失幾球,陣法亂了、脾氣躁了、意志沒了,也需要教練叫聲暫停,在球場邊振作士氣,喝口涼水,透一透氣,冷靜自己,重新整理情緒再落場。
關係也一樣,拉扯得太緊時,與其「攬炒」,不如拉遠一下距離,大家 Time-out 冷靜一下,換一個對事不對人的態度,萬事有商量。
再見
如果兩個人一起不再是對方的快樂,分開並不是甚麼罪過。
說再見這個距離是最遠的距離,但如果兩個人之間已沒有愛,甚或只有傷害,那最好、最安全的距離就是道別。
讓自己遠遠的站着遙望對方的背影,記得我們曾經相愛過,比纏在一起痛苦地廝磨每一天更好。
人生苦短,要找一個讓你笑的人,不要互相折磨。
如果他不是那個人,不如歸去。Sorry, thank you, goodbye.
找一個會讓你笑的人。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