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醋的學問﹕少酸、多甜、走辣
戀愛調味劑,分量控制就是一切
愛情需要一些調味劑
愛情之味,甜、酸、苦、辣、鹹。
五大味道,缺一不可!
多點不同的味道,多點不同的趣味,
如是者,在那漫長的戀愛歲月中就沒那麼容易乏味。
愛情的主調味道當然是甜,
沒嘗過愛情的甜就等於沒嘗過戀愛的滋味。
愛情的副調味道大概是鹹。
噢,你和我、他和她都懂這是甚麼意思,嘿!
愛情的苦有很多款式。
單思之苦、相思之苦、三角誌之苦、有緣無分之苦、因了解而分開之苦、對的人但錯的時間之苦⋯⋯各式各樣,數之不盡。
戀愛的辣,可以分為大中小辣。
小辣如爭吵時的冷嘲熱諷、惡言相向;中辣說粗口橫飛,甚至雜物橫飛;至於大辣,就是可以死了心但忍不住恨、一刀插入你心等因愛成恨的敵意與報復心。
愛情之味中,我最不能吃辣,十小辣也受不了。
愛情的酸味 — 吃醋
好了,入正題。
戀愛,少不了吃醋這一環,酸味來了。
我都分不清我是天生易吃醋,還是骨子裡就是愛吃醋,總之我不會否認自己是個醋娘子。
而作為一個資深醋娘子,多年來浸淫於醋酲,我漸漸悟出吃醋要講究分量多少,還要控制各種調味料。
*「吃醋」典故的傳說﹕ 話說唐太宗想𧶽個靚女俾房玄齡,但係房玄齡話唔敢接受。 唐太宗心諗房玄齡一定係怕老婆妒忌,於是派人拎咗碗「毒酒」賜俾房夫人,仲同佢講﹕ 「如果房夫人唔俾房大人要個靚女,咁就飲咗碗毒酒去。」 點知房玄齡個老婆唔怕死,拎起碗「毒酒」咕一聲飲咗落肚,但又乜事都無,原來唐太宗𧶽嘅「毒酒」係碗「醋」,於是「呷醋」就變成妒忌嘅代名詞喇。 *參考維基辭典
吃醋食譜要訣﹕少酸、多甜、走辣
吃醋不外乎分為兩種﹕吃真醋和吃乾醋。
真醋﹕另一半和其他異性(或同性)動物有超乎常理可接受的親密舉動。
乾醋﹕明知另一半規行矩步,但又要故作妒忌引起對方關注 =耍花槍。
吃乾醋一般不會走火,但也要看對象,總有些人就是沒這種幽默感,丁點情趣都沒有。
吃真醋是高危活動,一旦妒火中燒,好容易擦槍走火,一個不小心就動真火,花槍變真槍,分分鐘變成一場爭戰。小心小心,請珍惜生命。
不過,如果另一半真的無視你的存在,經常逾矩而讓你在炉火中自焚亦置之不理,那不用吃醋了,轉身離開吧!兩個人一起,尊重與關顧對方感受是 Min Pay 吧?
無論哪種吃醋都好,千萬別忘了「少酸、多甜、走辣」這個分量比例。
少酸﹕少少醋意可作「耍花槍」怡情之用,妒忌心太多可能變慘劇收場。
多甜﹕吃醋的精髓其實都是為了調情,只一點醋意,加多些甜言蜜語吊味,即時豐富味道層次,Bravo!(所以,見好就收 please)
走辣﹕千萬別將醋意升級成敵意,吃醋只為提出問題、化解危機與增進感情,動真火就分分鐘輸清光,不要惡言相向,不要無理取鬧,記住太辣會趕客!
呷醋,小口地喝
我喜歡廣東話「呷醋」這說法。
「呷」(hap 8),小口地喝。
大口大口地吃醋,很容易酸死自己,又迫死對方。
一小口一小口地呷醋,加點甜,撇走辣,可以為愛情添一些趣味。
吃醋的另一竅門在於「小口」地喝。
妒忌之心,人人皆有之,但別讓炉火燒得太熊而蓋過了愛情的原意。
愛情,本來就是為快樂而生。
兩個人走在一起,因對方的存在而快樂,同時以令對方快樂為己任,能讓他快樂,自己也會更加快樂。不是這樣嗎?
只有快樂的愛情才能長久(當然世上都有很多怨偶或已無感情的空殻關係長存,但問心這又是否太浪費人生?),太多的醋意會令愛情變酸變苦,當愛情失卻了甜味這個主調,快樂亦會隨之漸漸消散,這亦是關係到了 Expiry Date 的先兆。
所以,吃醋還吃醋,別讓愛情失了它的原味。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