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野武士
學界野武士

**暫時停更,歡迎先到MeWe社群(https://mewe.com/join/lalekishi)交流** 大學教學經驗逾十年,各類學術、通俗著作逾百篇,想在這裡推廣自己在歷史研究與教育上的理念。 也是podcast節目「歷史關鍵詞 Keywords of History」的主理人。但聲音頻道主走高資訊量路線,文字頻道則以輕鬆淺顯的內容為主。希望以檔案史料,提供大家一個感受歷史情境的空間。

[臺灣小事]原來機車曾被叫做「自殺車」,這種污名化真是太機車了

〈中國國民黨國民代表大會代表黨部座談會有關建議意見及辦理情形〉,國史館藏《外交部檔案》,館藏號:11-41-06-00-013

1972年3月,已經高齡85歲的蔣中正,再度參選「中華民國總統」。由於是同額競選(就是根本沒有其他競爭對手的意思),結果當然也就只有「高票當選」一種。然而事實上,當時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早已陷入民心士氣的危機之中,因為1971年被逐出聯合國,1972年又與日本這個東亞最重要的國家斷交,更別提其他包括馬爾地夫、阿根廷、希臘、西班牙、盧安達、薩伊、紐西蘭及澳大利亞等遍布全球各洲般的「斷交潮」了(按前述斷交順序未依時間排列)。在這種對外關係「雪崩」般退步的情勢下,中華民國只能更積極地拉攏海外僑胞,避免僑民離心離德,更向對岸中共的懷抱投去。而1970年代開始的「保釣運動」,也是另一個讓臺灣當局努力遣人赴外「宣揚政府立場」的重要事件。

在這樣的時局中,各種由海外僑民提出的「促進國家進步」意見,政府肯定會(至少在表面上)展現出察納雅言的態度,煞有介事地把它們放到政府機關裡研討。畢竟,那些意見即使無稽,也代表著僑胞心念之所向。可是1973年的某一個意見,看起來頗讓今天的我們意外。因為提出意見者係對臺灣交通問題有所關切,並將機車(除臺灣外,其他華人地區似多以「摩拖車」稱之。但我不甚確定,謹就教於各位讀者朋友)視為影響交通安全的因素之一。老實說,機車的安全問題確實是許多國家已有意識之事,但將其直接稱呼以「自殺車」,好像太過牽強了些。不知道這麼說的原因,只是基於所謂「肉包鐵」的概念有以致之而已;或者,提出這個意見的華僑,在其僑居地曾經受過不少機車族的氣?

總之,幸好今天的臺灣,沒有因為這種成見而禁阻機車的使用,也才讓臺灣的機車產業,尚有朝向海外拓展業務的機會。不過話說回來,「自殺車」這個或有刻意污名化之嫌的稱呼,雖然有點過分;但做為「機車大國」之一的臺灣,或許也可以試著把這渾號放在大家的心裡,做為騎乘機車之時的自我警惕吧。

「自殺車」被堂而皇之地用於摩托車(機車)的附註,只是不知道這是僑胞的原意,還是官員自己的說法就是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