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littlesun
3littlesun

回家的路还远吗?

我们家的三位小客人

和孩子处了10年了,慢慢地摸索到了一些相处模式

一。

家里的三个娃各有各样,虽然从老大出生到现在也有10年了,如果要我说说什么育儿经验,我还真不知道从哪儿说起。可能我本身就很反感育儿这个词。孩子出生后,我就感觉到自己在承担着责任的同时,也在与完全不同于我的个体相处,这意味着我不能越界。意识到不能越界的首要一点是,承认孩子们的主体性,把自己的主体与孩子完全分离开来。好像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了。

父母从小看孩子长大,自然而然地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延续。独断专行的父母就会说,你是我的孩子,就要听我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就会说,我是过来人,为了你的好,你要听我的。我完全没有这些自信——你是我的孩子,但你当然不需要什么都听我的,因为我说的也不一定对;我是过来人,但是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更不用说我只是在千万条路中选了一条走到现在,没选的路,我无从知晓对错,自然无法为你做出选择。

而更要命的一点是,父母的纠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把自己的期许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有了孩子之后好像有了重新选择一次人生道路的可能。于是,我很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和鼓励,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得到最大的支持。” 或者“我从小就是这么被父母教育的,现在很理解,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可以。。。” 是不是每个人都在这种纠结中走向和自己成长经历相反或相似的育儿之路?

记得老公曾经因为艾玛拒绝练琴而感到格外沮丧。他从小拉小提琴,深爱古典音乐,这算是他一生的爱好,也算是他在不理想的原生家庭中找到的疗愈自己的方式——小提琴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自从孩子开始学钢琴并有着很吊儿郎当的态度时,他觉得难以忍受。一方面为艾玛不能理解音乐之美而惋惜,一方面又为自己的说教、关注完全不起作用而气恼。在一系列的更换钢琴老师、苦口劝说、陪练、争吵、发飙之后,我们和艾玛商量后把钢琴课停了。这其中的原因有几个:她虽然有陪练、有关注,但这种关注也许正是她感到压力的原因,便选择逃避;即使她不会弹钢琴,但有一个爱音乐的家庭,懂得欣赏音乐也是一件美事,音乐带来的应该是美好的、可以抵御困难的避风港,而不是制造痛苦的工具;她将来会后悔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但是要知道人一生的时间很有限,没有弹钢琴的日子里,她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和朋友嬉闹的时光、去感受戏剧的魅力、骑马的乐趣等等,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把不弹钢琴就认为是一种缺失吗?不弹钢琴的时候,时光也不是白白流失的,它被其他的记忆填满了,我们都希望那是美好的记忆,这就足够了。至于现在吃苦,将来会甜的说法我觉得也很奇怪,如果一件事只是苦,那很难看到将来。而且,为什么将来就比现在重要呢?

后来呢,放弃了钢琴的两个月后,艾玛有一天想起了好久没摸的钢琴,悠悠地说有点想念。正好新认识的邻居是位活泼可爱的年轻女钢琴老师,两人一拍即合,就又上起课来了。现在每周一次,见面两个人有说有笑地弹琴,可开心了。上完课,艾玛有时也会坐在钢琴前,默默地弹上一个多小时,身体随之轻柔地摇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