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聲明:已經畢業好多年了,貨銀的知識大半都還給老師了,因為今天寫文章才特地翻資料,如果有人觀點跟我不同那對的是你。
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國債是結果,那為何會導致這個結果呢?我們跳過現代貨幣理論跟貨幣發展史,從日本的現況來說。

自泡沫經濟以來,日本陷入長期的泥沼,持續跟通貨緊縮對抗,按照凱因斯主義的方法,中央政府介入了經濟發展,一方面左手政府加大開支增加就業崗位等等,另一方面右手央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買入國債來實現貨幣創造,一般來說貨幣創造的過程為央行向A銀行購買有價證券,A銀行因此獲得超額準備金,所以可以貸出獲利,貸款人存入B銀行(消費掉通常錢也會流到其他銀行當中),B銀行扣除法定準備金後又可以貸出如此循環往復,理論上央行購入100元的有價證券可以創造出數倍以上的信用貨幣。
那央行跟政府購買國債除了產生貨幣外可以幫助政府增加預算支出,並且降低市場上的無風險利率(國債利率),當無風險利率降低時,整個市場上的企業融資難度與壓力才會比較低。
以上是日本央行為何這麼操作的原因,而至於是QE、QQE還是YCC則是手段上細微的差異。然而幾十年來日本央行與政府長期的努力似乎效果不彰,日本的通貨膨脹率長期在0上下打轉,有時為負的。根據央行資產負債表跟M2貨幣的數量來看



我是覺得貨幣乘數壞了,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這樣膨脹,貨幣基數增加得很快,但到最終端的M2總量卻增加有限,大概是消費意願不佳、貸款擴張不彰、銀行失能、企業低能,央行光在那邊蝦雞巴搞能有甚麼成效阿。
希望我教授不要看到這篇文跳出來打我
https://t.me/wiwi995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