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罄
傅元罄

評論與沉思 Liker.social: @2j6u5pgp6

神秘、落後的「我們」?西方的東方:讀薩依德的《東方主義》

薩依德所說的「東方主義」或「東方學」(Orientalism),是指歐美國家(特別是在19-20世紀主要掌控東方的英國、法國)對「東方」進行研究的學科。這本書的目標,就是要去反省和發掘在「東方學」這一門學科中,包含了哪一些未必是真的、人們卻常常不假思索便接受的預設:「落後、非理性、髒亂、狡猾、偏執、殘忍」等;也就是透過這些預設,歐美人對「東方」有了扭曲的認知與想像。

薩依德(Edward W. Said)的《東方主義》,已經是當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一本無庸置疑、並且不可能跳過的經典。這本書的魅力而在?它如何跨越國家、地區、和學科,跨領域的造成各種層面的突破?以下,我們先稍微敘述《東方主義》原本討論的主題,也就是「東方主義」或「東方學」這一門學科的理解、誤解、和所造成的影響;接著,我們再討論《東方主義》之所以能夠跨越不同領域和團體,帶給人們啟發的原因。

圖片來自Unsplash,由Priscilla Du Preez提供,特此致謝

東方學:學科或是想像?

薩依德所說的「東方主義」或「東方學」(Orientalism),是指歐美國家(特別是在19-20世紀主要掌控東方的英國、法國)對「東方」進行研究的學科。這本書的目標,就是要去反省和發掘在「東方學」這一門學科中,包含了哪一些未必是真的、人們卻常常不假思索便接受的預設:「落後、非理性、髒亂、狡猾、偏執、殘忍」等;也就是透過這些預設,歐美人對「東方」有了扭曲的認知與想像。

若是薩依德在本書中羅列的眾多證據,和他對於這些資料詳盡的分析能夠說服讀者的話;我們便可以看到:即使是一個傳承已久、在學術領域中不斷被討論的學科,仍然會受限於一些不自覺但卻非常根本的偏見,於是便產生了許多沒有證據、甚至明顯的不符合現實的判斷。而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而不僅僅是東方學的研究者須要警惕的:也就是,我們是否被自己已經深植於心的意見所影響,結果做出了缺乏證據的判斷;並且,還因為這個缺乏證據的判斷,而忽視了甚至去反對明顯的事實。

旅行與「認識」:如何了解另一片土地?

「東方學」作為一門學科,它所蒐集的資料、它的論點的有效性,應該是被時空和環境所限制的。理由是:它是一門須要探討「歷史」和當地居民生活的學問。所以,如果時空和環境限制了我們無法取得可信的資料,那麼,我們就不應當做出太肯定、太強烈的判斷。

薩依德之所以批評「東方學」,不是為了完全取消這門學科,而是要阻止東方學者繼續做出沒有根據、卻極為強烈的判斷。在這本《東方主義》中,薩依德對東方學的誤解有很多細緻的探究;為了便於讀者理解,在此我用「旅行」的例子,來說明「誤解」通常是如何產生的。

當我們出門旅行,離開家鄉,到達一個陌生的地方時;我們要怎麼樣把握眼前的這一切呢?眼前的這一切,對我們這些外地人來說太過奇特,和我們自己在家鄉的生活方式不同;並且,當我們遇見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時,我們又常常沒有辦法賦予這些不同的現象,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協調的解釋。

可是,我們能看見的事件不多,停留的時間不多;而那些正好被我們所遭遇到的事件、聽到的傳聞,也許只能代表當地一部份的人,但並不能代表當地其他團體的生活方式。並且,即使是這些我們實際遇到的人、遭遇到的事件,我們也可能已經先經過了傳聞、書本、旅遊手冊的誇大和誤導,而對這些人的行為與文化,做出錯誤的理解。

於是,透過前面的這些描述,我們可以發現「理解」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個比較符合現實的理解,其實是須要我們常常反省自己的資料和推理的限制,來避免自己做出沒有可信證據的結論。反之,如果我們不能經常反省自己的認識限制,便很可能會放大某些特殊的經驗(或傳聞),於是對於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和人民,塗抹上一層厚厚的誤解和偏見。要能夠去除這些偏見,最好的方法不是從此不去旅行,而是盡可能詳盡的蒐集資料,並且阻止自己用僅有的一部份經歷,來概括自己無法實際接觸、無法做出合理推測的領域。

結論

我們能不能常常反省自己?我們能不能保持一種開放性的態度;讓自己心目中的對於他人、他方的既定印象,當我們在現場實際接觸到了他們時,被他們顯示出來的面貌所修正?這是薩依德向「東方學」這一門學科提出的問題。同時,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可能影響團體和社會的本地人與外地人,必須為了他人與自己審慎思考的問題。

這是一個有難度而且「複雜」的工作。但是,如果我們完全拒絕了生活中的「複雜」,我們要完全用自己既定的、未必符合他人的實際面貌的想法,來阻擋和取消自己更深入的理解眼中所見到的事情的可能性;那麼,生活還有什麼意思呢?

2023/05/06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