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生成現場專題報導|三種機器生成繪圖的想像:電腦程式、繪圖機器人和苗繡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
(修改过)
·
IPFS
·
2023 年初,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和美西最大藝術博物館 LACMA 相繼把收藏視野轉向區塊鏈藝術。Art Blocks 和 fxhash 兩個生成藝術平台,用它驚人的銷售量贏得眾多藏家的支持。Volume DAO 在四月展出台灣第一檔在美術館的生成藝術展。同時間,東京舉辦了 Bright Moments Tokyo,聚集了世界頂尖的生成藝術家和藏家,一時間「生成藝術」成為了世界的焦點。
本圖由c2x3製作

生成藝術進入美術館收藏視野

今年年初,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和美西最大藝術博物館 LACMA(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相繼把收藏視野轉向區塊鏈藝術,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異軍突起成為一個「流派」。Art Blocks 和 fxhash 兩個以 long form 為主的編碼生成藝術平台,用它驚人的銷售量贏得眾多藏家的支持,形成一個必須關注的藝術生態圈。2023 年 4 月,Volume DAO 於台北鳳甲美術館展出了台灣第一檔在美術館展出的區塊鏈生成藝術展。同時間,東京舉辦了 Bright Moments Tokyo,聚集了世界頂尖的生成藝術家(還有眾多巨鯨藏家),一時之間「生成藝術」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

生成藝術,顧名思義,透過某種媒介生成。可以是程式編碼生成(code art)、可以是訓練AI系統生成(AI art),這種新式「畫筆」,正在用不同的方式為藝術家記錄他們眼中觀察的一切,或是心中刻畫的世界。就像是 Golan Levin 提過的「程式作為創意的容器」,這些生成藝術家紛紛開始思索這些畫筆的使用方式,如何運用「生成」這件事來刻畫心中想要呈現的畫面。

Example pen plot by Chris Mercerhill (IG- chris.mercerhill)

而這次鳳甲的展覽也相當有意思(和有意識)將多種不同方式、行為的機器生成放置在一起做為對照。

圖像的「生成方式」最常見的是透過電腦編碼、演算法生成畫面,像是遞迴性展區的藝術家作品透過三種常見的演算法:樹狀分割、區域分割、細胞自動機等等技法來描繪線條、質地和構圖。也有部分藝術家,再透過演算法編碼完成作品後,透過繪圖機器重新描繪作品,更換鋼筆、鉛筆水彩等等不同筆觸(真的畫筆)來為作品增添更為深刻的紋理,讓作品可跳脫出平滑的「電腦螢幕」之外,成為一項「真實」的物件。

藝術家丹卡特的作品非常適合用繪圖機來呈現(volume DAO提供)

而這次鳳甲的展覽也相當有意思(和有意識)將多種不同方式、行為的機器生成放置在一起做為對照。

圖像的「生成方式」最常見的是透過電腦編碼、演算法生成畫面,像是遞迴性展區的藝術家作品透過三種常見的演算法:樹狀分割、區域分割、細胞自動機等等技法來描繪線條、質地和構圖。也有部分藝術家,再透過演算法編碼完成作品後,透過繪圖機器重新描繪作品,更換鋼筆、鉛筆水彩等等不同筆觸(真的畫筆)來為作品增添更為深刻的紋理,讓作品可跳脫出平滑的「電腦螢幕」之外,成為一項「真實」的物件。

透過繪圖機器人來拓展生成藝術的可能性

Pen plot painting by Licia He (IG- blahblahpaperblah)2

這一兩年,生成藝術家一直在尋找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闡釋生冷的線條或是構圖,像是 Zancan 嘗試運用程式創作花草繪畫、Marcelo Soria-Rodríguez 則使用了毛毛的質地來表現不同的筆觸、Jacek Markusiewicz 則是在《Hollow》這件作品中表現了水氣和時間的流動。而 Tyler Hobbs 或是 Licia He 這類藝術家,則開啟了生成藝術創作或是繪製的另一種面向 – 運用繪圖機器人(plotter)來執行繪畫程式編碼。先運用程式代碼創建作品,再由繪圖機來進行繪製。

在繪圖機繪製的過程中,可以更換畫筆來賦予作品各種不同的手作類比質感。像是 Licia He 會大膽使用水彩筆進行繪製;Tyler Hobbs 更是經常實驗各種畫筆繪製,嘗試不同軟硬度的鉛筆,來嘗試各種可能性;Cory Haber 也會嘗試使用鋼筆式繪圖儀和特製的 3D 列印繪畫工具進行繪畫;Martin Bauer 和 Maj Mlakar 在他們的繪圖機器人上使用粗刷和油畫顏料來創作富有表現力和大膽的作品。這些藝術家透過繪圖機器人給予原本的數位編碼作品一種新生命,讓單純的數位作品增加了類比質地,模糊了數位和類比的界線,讓數位編碼的創作作品有了更多更有觸感的表現方式。

Pen plot painting by Cory Haber (IG- coryhaber)

Tyler Hobbs 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分享幾個運用繪圖機創作的小訣竅和心得,從選擇不同類別的畫筆來執行繪製過程;透過像是磁磚構圖的紙張拼貼以輸出更大的作品;思考如何將繪圖機器人的限制轉而成為這類創作的特色。在這些思考的過程,原本使用程式編碼作為畫筆創作的藝術家,開始透過實體繪圖機來拓展自己創作和繪畫作品的可能性,繪圖機的出現也為生成藝術創作(甚至是展示)提供了更多想像空間。

這次「台北生成現場」,Volume DAO 也企圖還原這個生態圈中,創作者創作和繪製的不同面向。在展覽期間,直接讓觀眾現場觀看,繪圖機繪製藝術家丹‧卡特〈YYYSEED〉的過程,在觀看的當下,不僅是觀看作品最後的輸出樣貌,更是聚焦在作品「繪製的經過」。作品的展示和呈現,不再縮限於作品完成瞬間的那個時間點,更多是整個繪製過程的展現,讓作品的時間性從點拉開成為一條時間線。

繪圖機器人即時繪製丹卡特的作品YYYSEED(volume DAO提供)

從互動體驗完整展示創作與作品的《FOLIO》

如果說繪圖機繪製是將這些作品實體化,讓我們可以看見創作(或是繪製)的痕跡,那麼加拿大籍的數位藝術家 Matt DesLauriers 在 Bright Moments London 的作品《FOLIO》則是讓觀眾的焦點暫時離開「畫作本身」。《FOLIO》這件作品,它更是一種互動體驗,讓觀眾可以回到某段時間點,觀眾可以透過參與這整個過程,跨越時空和作者一起完成作品繪製和鑄造,將「展示」拉開成為一個面,讓作品的概念擴大至觀眾進入展間的那一刻開始。

《FOLIO》的初登場是在 Bright Moments London,Matt 希望透過代碼來模擬真實世界的流程,希望整個互動體驗上,可以讓觀眾沈浸在80年代的氛圍之中。Matt 曾在訪談中表示,他個人比較不喜歡用液晶螢幕來展示生成藝術作品。雖然它們方便、成本也相對便宜,但它無法將生成過程中的痕跡呈現出來,也很難欣賞生成圖像的演算法系統。藝術家開始思考一個完整的作品展示包括了最終輸出的結果(output),也包括了展示演算法的系統和演算過程,也因此對於 Matt 來說,使用繪圖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可以展示畫作繪製的過程。

加籍Matt《FOLIO》呈現出80年代的氛圍(volume DAO提供)

而《FOLIO》這件作品,在現場呈現1980年代工程師撰寫程式碼的使用場景和情境,讓觀眾可以在這個場景中,想像自己身處於那個時代之中。復古的螢幕、復古的鍵盤,甚至復古的音效,Matt 也製作一推程式指令,讓終端機彷彿是一台可供遊玩和對談的電腦主機,也讓觀眾置身在一種賽博龐克科幻片的錯覺。

古老的機械生成編織 – 苗繡

台北生成現場的展覽中,還可以見到一種古老的機器生成,重複的幾何圖案和線條,編織成一幅美麗的畫作。這裡的「編織」完全是字面上的意義,這次的展覽中,展出了鳳甲美術館的館藏 – 苗繡。

苗繡是流傳於中國苗族的刺繡工藝,主要為五色彩線織成的豔麗織品,多以基本幾何圖形構成,強調對稱與充實之美。從圖樣、顏色到空間,苗繡皆對稱且充滿版面。這次「台北生成現場」展出的四件作品圖形由方形、六角與十字組成,產生了不同的細節變化。

台北生成現場展出的苗繡作品(volume DAO提供)

展出的四件苗繡似乎是這次的展品中,唯一沒有上鏈的作品。但是這些編織為基礎,重複生成的幾何圖案,似乎可以作為一種古老的機器生成藝術,與現今我們所見的編碼生成藝術做個比較。藝術家劉乃廷的《生成苗繡 16 號》也嘗試運用程式編碼重現苗繡的編織圖紋(甚至是質地),同時在現場展示程式編碼寫作的過程,讓大家可以完整的看見作品生成的經過-從創作到完成的完整過程。

藝術家劉乃廷的《生成苗繡 16 號》(volume DAO提供)

台北生成現場的三種「機器」生成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台北生成現場」,刻意將鳳甲美術館館藏苗繡作品與其他生成藝術作品一起展出,生成藝術並不是只從「電腦時代」才開始的產物,更不只是區塊鏈出現後才有的形式,圖像的生成並非電腦時代後的產物,苗繡的機器生成,也是一種傳統既有的生成方式。

不論是程式編碼、傳統編織生成或是繪圖機繪製,都可以視為藝術家身體的延伸,一種協助執行創作的工具,一種畫筆的轉換。不論是哪種生成,也都一步步模糊藝術家身處數位世界和真實世界的疆界,正如同他們所處的環境一樣。經常會聽到有人提問,為什麼這些可以用「傳統」繪畫方式呈現的創作,需要用程式編碼生成?

我們也許可以說,是為了突破創新,或是透過數位,我們可以得到許多的數據來豐富自身的創作。但是,更多主要的原因是,這些藝術家是原生的編碼生成藝術家,一步步的從幾何、碎形來拓展自己的創作,「編碼生成」就是他們的畫筆,他們創作的方式,編織著屬於他們全新的藝術領域和視野。

*Volume DAO 提供相片由 ANPIS FOTO 王世邦 攝影。

參考連結:

  1. Matt folio 簡介 https://www.brightmoments.io/quarterly/folio-matt-deslauriers 
  2. https://opensea.io/collection/folio-by-matt-deslauriers
  3. https://vimeo.com/737652098
  4. https://penplotterartwork.com/blog/2021/11/06/beyond-the-pen-plotter-art-made-with-paint-sand-more/
  5. https://www.dirtalleydesign.com/blogs/news/how-to-watercolor-painting-with-a-robotic-drawing-machine-an-interview-with-licia-he
  6. https://tylerxhobbs.com/essays/2018/executing-generative-art-with-a-plotter
  7. https://axidraw.com/
  8. https://www.generativehut.com/
  9. https://www.reddit.com/r/generative/comments/9ajmuq/experimental_painting_with_a_plotter/


c2x3除了會在Matters上分享台灣NFT項目,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誠摯邀請大家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會出現在 Facebook,還有英文版的TwitterMediumfxtext,歡迎大家來逛逛!c2x3下次再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我們是你從Web2到Web3的旅伴,一起發掘NFT藝術的浪漫。 聯絡我們:c2x3.nftpress@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快報】11/08 - 11/14 新聞回顧

快報新聞
36 篇作品

【快訊】11/01 - 11/07 新聞回顧 川普重返白宮,加密市場掀起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