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我們是你從Web2到Web3的旅伴,一起發掘NFT藝術的浪漫。 聯絡我們:c2x3.nftpress@gmail.com

當生成藝術家遇上繪圖機器人 (數位與現實的轉化)

知名藝術家,Tyler Hobbs 與 Barnaby Furnas 都開始使用的 Artmatr 機器人繪圖技術。

人們需要,而且會試圖尋求有形體的東西。」Zancan 在 Artnet 新聞中說道。

一直以來都有在關注 NFT 的朋友們想必對 Zancan 這名字相當熟悉。他是經常以花草做為主題的暢銷 NFT 藝術家。儘管作品透過演算法、代碼生成上鏈,Zancan 依舊試圖讓這些創作離開螢幕成為實體。  

本月13日,他在 Twitter 上發表了新系列作品「Organic Matr」,特別之處在於這些作品是由 Artmatr 公司的機器人協助繪製的。 

Zancan, Organic Matr 系列,照片轉自 Artnet News

Artmatr 公司的繪圖機器人

Artmatr 成立於 2014 年,在以色列和布魯克林設有工作室,工作室中安裝了巨大、複雜,可以經由輸入編碼進行圖像繪製的機器人。 

它們是由一群麻省理工學院的藝術家和科學家,近十年來所研發的產物,由化學家提供材料,並由醫療器械製造商製作分配顏料的閥門,旨在幫助藝術家在物理上實現數位藝術的創作。 

有別於 3D 打印,藝術家能夠指定繪畫的內容及方式,包括繪圖工具的墨水或筆刷,繪製的壓力和密度,以及畫布地傾斜度都可以調整。這些畫也是分層進行的,以便更好地堆疊顏料,混合顏色,或留出乾燥時間。 

同時身為藝術家及教育家的 Artmatr 創辦人 Ben Tritt 表示,這樣的技術可以讓藝術家們不受限地將平面圖像,轉化為更具情感及故事性的實體。 

對於此種新技術 Artmatr 執行長 Rafael Feitelberg 在 Artnet 新聞中說道:

“We’re not printing it, we’re not producing it, We’re mattering it.” 
我們並非印製或生產,而是轉化它

Artmatr 機器人繪製 Zancan 畫作,照片轉自 Artnet News

傳統藝術與新科技的結合

許多傳統畫家,如 Barnaby Furnas、Matthew Ritchie、Eric Fischl、James Jean 和 Maria Kreyn 與一些數位、生成式藝術家,也都開始使用 Artmatr 的技術。 

像是英國藝術家 Matthew Stone 在當代藝廊 The Hole 展出的 AI 畫作 ,以及美國藝術家 Tyler Hobbs 在佩斯畫廊 Pace Gallery 展出的新作《 QQL: Analogs 》,都已經有部分利用 Artmatr 的技術進行轉化。  

Tyler Hobbs 的 QQL:Analogs 系列 (左),Matthew Stone 於當代藝術館展出的 AI 畫作 (右),照片轉自 Artnet News

將 Zancan 引薦給 Artmatr 的 Ryan Roybal (Web3 咨詢公司 NFT Collective 創辦人) 則提到該技術,能夠在更大的範圍中,體現藝術家想講述的故事。 

利用其物理性質和規模,就能讓人們在情感上與 Zancan 的作品有更深的連結。例如觀眾們可以看到作品的線寬,或是木炭質地的素材如何在畫布上呈現,甚至觀察到機器如何利用近似於人類的方式進行擦拭與塗抹。 

不過這就延伸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使用機器人作畫?」 

Zancan, Organic Matr 細節,照片轉自 Metaversal Twitter (左) 與 Artnet News (右)

使用繪圖機器人的理由

對 Tritt 來說,將部分任務自動化,能夠使藝術家更加專注於其他更需要他們專業知識的領域。許多繪畫藝術的過程十分瑣碎,而 Tritt 認為「混和顏色」這件事,並不需要是一個天才才能做到。

他更鼓勵將這些機器人視為一種工具,並引述 Steve Jobs 對電腦的描述 “Computers are like a bicycle for our minds.” 認為繪畫機器人就如同激發人類創造力的腳踏車,它可以讓人們不再受限於才能上的差距,而是能更加地仰賴自身所擁有的想像力。 

執行長 Rafael Feitelberg 則提到了Georges Pierre Seurat (法國印象派畫家) 著名的點彩畫,每一幅點彩畫都要花上兩到三年的時間完成。 

Georges Pierre Seurat 點畫,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左上),The Seine and la Grande Jatte – Springtime (左下),Detail from Circus Sideshow (Parade de Cirque) (右),圖像轉自網路

如果他有一台機器可以幫助他呢,是否就能為點彩派帶來新的突破?

他補充說道:「藝術意圖的純粹性,與技巧並無關連。」 

執行長的話或許讓不少藝術家感同身受,純手工繪製的產量低,但如果是生成式藝術,就能透過參數、編碼,產出幾千幾萬幅作品,甚至還可能會出現連藝術家自己都沒有想過的構圖和搭配。

這在過去只能仰賴傳統手繪的時期,藝術家要耗費好幾年才可能發生,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遇到。Artnet News 中提到,這都是數位時代下的產物。區塊鏈以及 AI 技術顛覆了傳統的藝術概念,讓藝術能透過演算法構建出來。讓人們對藝術創作中的創造力,以及人類勞動力的看法更加靈活。 

Zancan, Organic Matr,照片轉自 Metaversal Twitter (左) 與 Artnet News (右)

由實到虛,由虛到實

如同本文開頭 Zancan 所述:「人們需要,而且會試圖尋求有形體的東西。

我們也相信,這種能夠更忠實呈現原意的虛轉實跨媒介技術,在未來能夠有更廣泛的應用。目前較為普遍的 3D 列印,以及 Pen Plotter 繪圖機,其實也是一種將虛擬圖像轉為實體的例子。

在 4月22日 即將登場的生成藝術 NFT 展「台北生成現場:列島雜湊 2023」中,就有一件展品,分別展示了苗繡實體織品、模擬苗繡的生成畫作、以及機器人現場繪製的生成藝術作品。結合傳統技藝與新興科技,透過虛實的轉換,將過去的記憶以全新的面貌呈現給大眾。

隨著時代進步,很多變化是我們過去所料想不到的,如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依舊喜歡著藝術,保有 Rafael Feitelberg 所提到的藝術意圖純粹性,使其能透過作品傳遞給觀眾,或許是比任何技巧提升都還要重要的事。


原文參考:
Artnet News《Meet the Robotics Company Beloved by Generative Artists for Transforming Their Digital Art Into Physical Reality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