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凉山在冬天
老凉山在冬天

豆瓣同名。找一个理想被严肃看待的地方,然后放弃理想。

我们为何写作

我们为何写作?如果这不是作家的特权,而用文字表达和记录都可以称之为写作,这便是我们不得不时常面对的问题,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写作,我们写下的这些东西真的有意义吗?

近些日子,在网上认识了一些同样爱好写作的同龄人,其中不乏佼佼者,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写作常让我自愧弗如,进而产生自卑感,觉得人家写得已经足够好,我还有必要写吗,与其花费时间写些没有营养的文字,倒不如去读读优秀的作品,专心做一个欣赏者。

可是,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写得足够好吗?是因为我们都想成为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吗?显然不是,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写作仅仅就和我们说话和交流一样,只是我们表达自我的手段,况且,这种表达自我的过程带给我们的愉悦已经足够强烈,导致我们几乎忘了去问我们的写作有何意义。这本身就是意义。

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的写作除了愉悦自己(实际上,这已经足够),表达自我,以及更利于我们系统化的思考外,还有其他意义吗?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写作可有可无吗?

在这里,我不想举那些历史上普通人所写而具有重要价值的材料,毕竟这同样属于少数,我想思考的是,普通人的记录对当代或后代的影响。

关注就是力量。这是微博当年的宣传语,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使得微博成为民众参与公共讨论的平台,人们聚集在网络上,对许多不平之事加以批评建议,最终取得良好效果。与此类似,我们是否可以说记忆就是力量,或者记录就是力量?

我们记录下苦难和黑暗,写下我们同时代的人在想什么,他们遭遇了什么事,以及他们想如何改变,如何走出困境。这是在提醒我们自己不要遗忘,不要成为只有七秒记忆的鱼,不要无数次跳进同一条河。

我想,在我们的时代,这至关重要。我们缺乏获得幸福所必须的历史感(刘绍华语),这几乎成了共识,我们总是快速遗忘了苦难,或是假装黑暗不曾存在过,我的同龄人里,几乎没多少人知道反右和大跃进,他们也不知道文革和上山下乡,他们也没多少兴趣去了解,仿佛那与他们无关。

这应该就是写作的意义,以文字来留住和塑造空间记忆,因为有些东西褪去了,若没有人去记录,那么有一天,那在我们的历史上仿佛就真的不曾存在过。

诗人韩东在他的小说《知青变形记》的前言里说,他写这部关于知青的小说,是想用文学,用文字留住知青的时代记忆,塑造我们的历史感。这是文学的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写作,去表达自己,去记录时代,去铭记所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