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的树洞
米高的树洞

一个进化中的老透明

凡人呓语-22.7.28-面对苦难的态度

我们应该怎么样面对苦难~

Holy matters:

最近B站上因为一个爆款视频《二舅》导致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不同平台也在讨论这个视频的立意以及对作者意图的解读。大家在网上也吵的不可开交的,有觉得大家过渡解读的,觉得自己看了之后确实挺治愈的;也有的网友或者被称为“反思怪”群体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觉得二舅的苦难不值得歌颂,而更要去关注造成他苦难的社会制度以及结构的根源,否则这样不算个例的苦难,依旧会在中华大地上不断的上演。

我是前几天从朋友圈看到的视频,看完之后,第一反应倒是没有去过多的体会主题思想,而是觉得这个视频的文案真的是行云流水,挺有水平的,流畅而点缀着趣味。因为自己也在学着写点东西,可能对文意方面会更敏感吧。后面自己也想了一下,这个视频突然在B站爆火,若是单纯的靠内容去吸引自然流量,似乎短期内无法达到那么大的关注量,背后一定会有B站的刻意去推流。因为自己目前也试着去录一些视频发到B站和视频号,最近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刨去视频内容的质量不谈,因为这段时间为了督促自己学习文言文,所以会把每次背诵的《古文观止》的篇目用视频录下来上传到B站和视频号。都是同样的类型的内容,前几天的视频观看量有八百多,但是突然这两天录的视频,观看量断崖式下跌,而且是直接降低到0播放,两个平台都有差不多的下跌趋势。我不知道背后的平台推流机制到底是什么,但是通过这个事情,我会觉得像《二舅》这样突然横空出世爆款的视频,除了本身的内容和质量之外,平台的推波助澜一定是无法避免的。

话说回《二舅》这个视频,我觉得大家对待其态度,并没有对错之分,毕竟每个人的境遇、价值观、生活体验、知识储备都是大相径庭的,有的人会从视频中汲取营养而丰富内心的体验或者治愈一下,也无可厚非。而反思的朋友,其实可能不是铁石心肠的那种被戏称的“反思怪”——什么都要反思一下,非得反其道而行之,只是他们会觉得,媒体平台大肆宣传这样的价值观,本身会有失偏颇,有带节奏的嫌疑。毕竟苦难的根源问题不会因为一两个积极乐观的鲜活个例而被解决,顶多是掩盖粉丝一下而已。而各个平台将反思类的文章或者解读评论统统删除,这个就未免欲盖弥彰了,这里面的深意懂的人都懂。

中国文化基因里,历来有歌颂苦难的传统,如经典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仿佛人们只要吃够了苦,就一定能苦尽甘来,以此来自我安慰乐天知命。殊不知苦难往往是因为没得选而已,不是人天生就愿意吃苦。而且苦难也分主动和被动的。被动是因为环境、际遇等先天因素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的困顿,主动的苦难皆是因为部分人所崇尚的主动吃苦磨炼意志。先说前者,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艰苦的环境里,其实大多数并不能因此激发斗志,而多数人的选择会是就此沉沦,因为挣扎的过程中,自我损耗是极其严重的,能够跳脱出来的,都非等闲之辈。而我们不能被这些幸存者的偏差而蒙蔽了眼睛,被灌以鸡汤自我勉励,似乎觉得苦难浇出来的花会格外鲜艳。殊不知,若没有这些苦难,给人们更多更好的环境,有没有可能获得成就的速度更快、更大呢?

再说说主动的吃苦,如果生活优渥顺遂,想要体会不一样的人生,适当的吃一点苦,以此丰富人生体验并且给自己正向的激励,我觉得是可以的。但并不能因此标榜所有经历的苦难都是有益身心的,这种就有点走火入魔了,俗话说吃饱了撑的。就像之前跟一位女性朋友聊天,其感情纠葛而心灵受伤,责任在男方,她身边有些朋友就爹味十足的劝其看开点,毕竟苦难也是对生命的滋养,要感谢生命中经历的所有的一切巴拉巴拉,但朋友却不屑的说我可去他妈的苦难吧,合着别人捅你一刀,你在夜深人静时一边流泪一边舔舐伤口,回头还要感谢捅你刀子的人,是他给你苦难的机会让你成长,这是什么强盗逻辑?!我对这位女性朋友的话深以为然。

总之《二舅》这个视频引发的舆论讨论,不管甘之如饴也好,还是反思诘问也罢,都无可厚非,一个健康的社会也应该允许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声音出现,毕竟真理越辩越明嘛,但是若是人为的控评,删除不合意见之言论,这一方面除了显示自己的小家子气和心虚之外,似乎并没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当然了,赵家人历来的法宝就不是真正想解决问题,而是积极的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眼不见为净就是太平盛世。

不由得想起郭德纲的相声段子,说于谦的父亲李老爷子是个大善人,哎呀那个善呐,见不得穷人受苦,怎么办呢?好办,打发手下人,把方圆五十里内的穷人都赶走,这样就看不见穷人了,老爷子痛快了!

嗯嗯,赶快痛快吧,毕竟风烛残年的老人也没有多少年痛快光景了

马特市永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