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備考科學班的化學(至少就附中而言啦)

技術文堆放區
·
·
IPFS
·

前言

我猜有志考科學班的人都對各科所佔比例很清楚,比起數學的0.4,化學的0.2似乎有些無足輕重(?),畢竟兩科才能抵一科數學,但如果念的夠好(或者說至少不差)也有可能變成自己的救命稻草,挽救你悲劇的其他科成績。

舉筆者自身為例,本人複試時數學T分數41分、物理T分數45分,在複試60取30的狀況下,只看這兩項成績大概會覺得不太可能在錄取名單內,但我的化學(T分數75)使我最後複試總T(不計初試加權及面試)還有52.3分,因而得以進入科學班。

帶個頭盔,本人的化學實力並不強,若和大神們相比,只是飄蕩於宇宙的一粒塵埃,但對於考科學班如何準備化學,算是略有心得,在此請各位不吝指教。

(上埋gear,這邊文章針對「考科學班」的化學,如果你的程度已超過這個或者你的目的非科學班,這篇文章並不適合你,可以右轉離開避免浪費時間。)

about超修問題及面對超修該有觀念

首先,在閱讀這段東西以前,請思考一個問題,你的化學底穩嗎?

如果國中基礎內容都一知半解,請先回去把國中課本化學部分仔細閱讀並理解,因為要學習更深的知識或者應用於考試而不迷失的前提是基礎部分不能太差,且有一部分科學班的化學考題是大部分以國中內容為基礎延伸的,即使較為進階的部分,有許多是應用國中的知識便能推論出大約的答案的,因此國中內容是最基礎也可以算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自認國中課本的內容都融會貫通了,可以考慮念一些高中的化學,請注意:筆者並非一味鼓勵大家超修,事實上考某些學校的科學班並不一定要超修,而超修也不一定有用。會提及超修這件事,是有以下幾個原因(這大概也是我認為準備化學重要的點)。

一、現代問題需要現代手段解決,(但請注意現代手段並不能直接解決所有問題)。

以平衡反應係數為例,若涉及氧化還原的問題,可以使用判斷氧化數並計算的方法來解決,比起國中教的方法,某些高中方法確實有其速度上的優勢在。

但請注意,「不要用高中的方法而不懂背後的原理」,如此除了失去學習化學的本意之外,也可能會出現看到黑影就開槍的誤用問題,讓你在考試時因為這些小聰明(?)出一堆trouble。

二、另一個思考的角度,化學需要理解而非一味背誦thx。

國中解答化學問題的方法通常以叫大家背誦或者以較淺顯卻無法較完整解釋原理,這並不是長久的辦法,化學是被歸類於理科的,至少由此可知,化學需要理解和縝密思考

當你擁有的背景知識(原理,而非公式)越多,你能理解題目背後的原理往往也越多,有時即使你沒有看過類似的案例,也可以以一些原理約略對該題有些理解和想法(至少對於我寫過的考古題大概都是如此),在考試時也不會太緊張導致完蛋。

三、理解實驗更詳盡的原理,實驗部分不只要做過,還要理解背後的原理才算真正做過。

亂玩實驗、狂做各種實驗的科展式浪漫的美好我很清楚(至少我這麼覺得),但如果做實驗卻不了解背後原理,那不過是個食譜式操作罷了,不但對考科學班所需的融會貫通能力毫無幫助,你也無法真的變強。

高中的課本其中一個好處是,蠻多實驗內容除了精準度都變高了,關於實驗原理的解說也遠比國中更加詳盡,而實驗討論的部分也很值得仔細看,每個需要注意的細節背後必有其原理或者顧慮。

四、某些學校的考試真的需要...不念會出事啊阿伯...。

如果是台北市某男校等級的難度我便不贅述了,(到底誰會在複試考連高中化學都沒有的Lucas試劑...),除了變態等級的用膝蓋想就一定要念,某些基本上考基礎內容的學校有時也是需要念一些高中內容才能拿到某部分分數。

例如沉澱表,除了作為某些學校複試的愛題之外,也有些會放置在筆試考題,用選擇/填充的方式來測驗你對沉澱表的熟悉度。沉澱表以外還有氧化數、滴定終點判斷等等的東西等著你面對,多念點書不是壞事。

總結以上理由,念一些高中課本確實有其必要,但如同我在上面提及多次的,重點並不是速解的公式(有其重要性,但非最必要),而是基礎的知識及其背後的原理和你個人的思考,再重申一次化學是理科,不是完全靠背便能解決的問題,套一句筆者的物理老師的話:「速解法就像小甜點,吃了不會增加實力只會虛胖。」。

關於書的問題

念高中內容的方法有很多,從最平常的課本到補習班的神奇秘笈(?),個人是認為如果時間嚴重不足,補習班的講義/學測準備講義會是你不錯的選擇,因為概念直白明瞭,但缺點是資訊往往有些零碎,可能搞不太清楚前因後果。如果有充足時間,可以考慮搞化學課本來,(108綱和99綱其實筆者也沒什麼比較過,sorry)。

如果搞不到化學課本的話,推一套曾國輝的黃皮觀念叢書和觀念化學,前者內容大概是舊綱課本,一個主題一本,裡面有許多練習題(記得還附詳解),頗推酸鹼和氧化還原兩冊,概念完整。

而其他範圍建議用觀念化學來補齊,記得筆者國二時還是個化學小白(sor for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當時弄到了幾本觀念化學,念了關於酸鹼、氧化還原及原子結構的東西,因為它解釋的方法的淺白、沒有可怕的公式,讀完後彷彿督任二脈被打通,化學觀念進步了不少,對於後面念黃皮及面對考試的幫助也超乎想像。

(當然,什麼書都好,概念清楚而有所得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怎麼念書/準備初試、筆試

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和目標而異,筆者用的方法也不一定適合你們,所以請自己調整或者請老師給建議。

因為當初目標就是T分數至少拿到70分,因此做法是把觀念化學的前三本都讀過以後,念黃皮曾國輝的酸鹼及氧化還原中每一章前半(較為基礎)的概念並做章節後的題目,錯題仔細思考而先不參照詳解,等再思考並做完一次後,在看詳解中的觀念並分析題目和解法有關的原因。

到了考前,用各校的考古題及學測複習題目練習手感及了解大概考題方向和自己不足的地方,至於刷的份量並沒有很多,一方面因為沒有時間,另一方面刷多都一知半解也沒用(這件事筆者在國中科奧初選便已體驗過)。

關於複試實作評量

複試實作評量,又被稱為考實驗,沒錯,裡面的確會有實驗題,但通常不會是全部,所以進去第一件要注意的事情:分數比例,我筆者有一位朋友因沒有注意到實驗的分數比例,付出過多時間在實驗上導致純手寫部分分數極低,最後T分數只有30分左右。

純手寫部分準備方向和初試類似,只是更靈活一些,因此準備方向不加贅述,多念書多思考就對了。

實驗部分,這裡討論相當常見的兩種,滴定和未知物分析。

滴定,通常給你的器材是量筒滴管和燒杯,相信大家國中應該都有做過類似實驗、計算過,因此細節不再贅述,比較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指示劑的選用、終點判斷及多元酸鹼的問題,同時,如果你的技術不是塑膠,請相信自己實驗的結果。

以附中110的考題為例,提供已知濃度鹽酸和酚酞、甲基橙兩種指示劑,及兩種「當量相同」之未知鹼A、B,請你判斷兩種未知鹼分別需使用何種指示劑及濃度、AB數據不同的原因,指示劑部分看數據的較平均偏差較少的便是應使用之指示劑。主要地雷出在第二和第三個問題,如果你的滴定技術不是塑膠,會滴出B的鹼濃度是A的兩倍,這時大部分的人都愣住了,「當量相同」卻有了奇怪的結果,因此有許多人竄改了數據,可想而知的拿不到分數,而少數寫出B是二元鹼的人,分數大多都不低(事後和出題的老師討論,A是氫氧化鈉,B是碳酸鈉)。

由此可見,看到奇怪數據時請不要一味認為自己是做錯的,請先思考合理的科學解釋和推論,如果沒有再思考是否重做。

未知物分析部分,器材一般而言有幾個可能,以點滴瓶或滴管承裝、於一張護貝後的白紙、錶玻璃或培養皿上反應,並給你6~10種的未知溶液(某些很佛心的學校可能會給一兩樣已知)和其可能成分,需判斷出這些溶液分別為何種物質並寫下判斷依據。

此項需要一些準備,一方面在不熟悉沉澱表的情況下(背沉澱表似乎是必要的),你有時很難判斷出某幾樣物質,另一方面,這樣的工具條件實在可怕,尤其配置之溶液濃度低時,細微的氣泡根本難以觀察,因此如果可能,可以試著問理化老師是否能借你實驗器材來試做看看,了解那些課本上寫的沉澱真實的顏色並對實際實驗有點心理準備。

至於未知物質的範疇,不太會有有色溶液(看就知道是什麼的不好玩),陽離子以鈉、鎂、鈣、鋇(有時有鉛,但少見)為主,陰離子/基團大多會同時出現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氯離子和碘離子,此外,其中通常有酸,有時會出現雙氧水(但往往濃度低,且注意其中加硫酸讓其穩定導致誤判的狀況)。(也有某些學校會出有機溶劑的辨識,但是非常少見,可能可以有機多念一點來準備。),基本上不會出的太過刁鑽而無法辨識,所以也不需要太緊張。

結語

考科學班的化學準備重點真心不在瘋狂超修,而在將國中的觀念熟悉並用高中的知識內容使自己對現象和原理更融會貫通以及多思考、多熟悉考題方向,平常上課好好上,如果可能的話請讀多點書、思考多點、做多點實驗,如此化學T分數拿60分以上就不是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技術文堆放區用來堆放自己不想因此被破壞(假文青)形象的技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