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副刊】面线情长

Yiling
·
·
IPFS
·

大信在贞观外祖家从七夕住过了中元,眼看就快要中秋,终于不得不准备入伍了,临走前一晚来给阿嬷辞行,阿嬷一听他鼻音甚重,大概受凉了,差遣贞观下一碗面线煮番椒给大信去寒。

十五岁的我因为小感冒请了假,躺在宿舍里的竹编床上,望着上铺的床板,一面吸着塞住的鼻子,一面想着那一碗面线煮番椒,究竟是什么滋味。读到一半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摊在身旁,彼时,贞观和大信的爱情才刚刚开始。

蚵仔大肠面线photo by Yiling Liu

比起米饭,我更偏爱面食。各式各样的面条种类里,我喜欢细面、面线。举凡菜单上有面线字样的都是我的首选:麻油鸡面线、干拌面线、蚵仔面线。有一阵子我常牙疼,外出用餐时会请老板把面煮软,面线本就易熟,多煮一下更有黏滑感,轻轻咀嚼便融化在齿间,混合汤汁顺入喉中,怎么就有一种心都软了的感觉。我更爱那糊成一锅的蚵仔面线,有时加卤大肠,有时肉羹,清面线也是很好的。每次看到有卖面线糊的小吃摊,我总忍不住估量着胃里的空间,然后坐下来:「老板,小碗面线,小辣。」

既是面线糊,面线本身一定要融入高汤中,不宜吃出面线感,当然也不能糊到不见形体。这很难形容,有时现场看那冒着热气黏黏糊糊的一大锅面线也不准,非得要入口了,面线滑过舌面,方才可以分辨所谓的面线感,也才能够确认是否纳入口袋名单。面线糊一定要加香菜,加九层塔我也可以接受,蒜泥和乌醋多少也要来一点,端上桌时尝一口之后还要加辣酱或辣油,增加爽度。完食一碗面线的后座力在于它奇异的招唤愉悦幸福的感觉,在脑的饱食中枢还未下达够了的指令前,我会情不自禁的开口再点一碗。 (所以一开始为何只点小碗呢?)

在家倒是不煮面线糊的,一般白面线,淋鸡汤或是干拌都十分容易,适合下班后不想多动手脚的简便晚餐。如果想吃有点黏稠汤汁的面线,就把面线在水里涮一涮,略为洗掉咸味,放入汤中一并煮食,面体吸饱汤汁,滑嫩有味;如果已经熬了一锅鸡汤或排骨汤,或是一盅汁水丰富的蛤蛎丝瓜,就另外煮好面线捞起放入汤碗,淋上有点油光的汤汁,口感清爽又十分滋补。袁枚的《随园食单》里亦有温面一道:「将细面下汤沥干,放碗中,用鸡肉,香蕈浓卤,临吃,各取瓢加上。」

蛤蛎丝瓜面线Photo by Yiling Liu

然而,贞观为大信煮的那一碗面线,到底是什么味呢?

我只看到大信三两下就把面线吃完了,还大呼好吃,「连半点辣椒子皮都不剩存。」

《千江有水千江月》里面众多女性,厨下添柴烧饭、闺房刺绣女工、还有守贞守寡、生子传承,无一不被巨细靡遗地描述,呈现了传统赋予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唯有自小受呵护的贞观几乎不擅此道,得以旁观者的姿态评点着这些礼教和美德,心向往之,遂累积成为乡愁。所以她读书上学,因为父亲过世错过联考而眷恋家乡不愿继续升学;出外工作不为养家,只是负起长女的责任,就近照顾在台南念高中的弟弟;上台北工作,在城市里踏查,心心念念着这是她心爱男子的原乡;及至上山看望带发修行的大妗,途中见到作茧自缚最后破蛹而出的蚕,回想自己情伤历历,领悟了不过是一场生命的蜕变,奔下山去只为回到她思念的故乡。

少年时候读《千江有水千江月》,跟着贞观赞叹这古典之美,人世之好,以距今半世纪前的时代背景观之,对于书中处处有着父权社会的遗绪,女子顾全大局的忍辱负重,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些年来每次重读总还是有一点不满足,贞观亲手给大信煮的面线,也是书里唯一出现贞观真正下厨的画面,竟然身影如此简略,是我一直以来的惦念。

面线在不同区域名称略有不同,中国北方有挂面、须面(龙须面)为名,有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那天要吃龙须面讨好采头。更早自唐代,男女婚嫁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中亦有须面,时至今日订婚时较为隆重的男方十二件聘礼里面,面线仍居一位,象征着褔泽绵长、婚姻幸福。

手工面线制作工序繁复,最重要的是历经拉面的过程,将面线缠绕在面竿上醒面,然后由两人各持一根面竿进行拉面,运用相同力道甩面,所以面团必须加盐以便有延展性,经由反覆动作后面条逐渐转细,最后再透过日晒或是室内烘干方式完成。这拉面甩面的过程需要默契,还要根据醒面的情况、温度和湿度调整不同的力道,甩出的面线才会有弹性。这不也跟谈恋爱一样吗?面对各种情境,回报相同的力气和感情,才能温柔长情走得更远。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提及「秦椒」,应该就是从丝路东传进中国的辣椒,也就是番椒,在甘肃陕西栽种,主治「除风邪气,温中,去寒痹」。

面线煮番椒photo by Yiling Liu

放下书,这一次我不再只是躺在床上,想像着面线煮番椒的味道,走进厨房拿出一包手工面线,切碎几粒朝天椒,又想着当时大信是受凉,吃食自然要清淡些,那我就自作主张撒一咪咪鲣鱼粉。朝天椒在水中煮的时候辣味明显,加进面线时转而和缓,仿佛将泼辣揉进面里,不起波澜。盛进碗里时滴几滴辣油增添香气,举筷挑起面线稀哩呼噜送入口中,味咸香辣,端起碗来把汤喝完,全身上下立刻发汗。

其实,面线情长,一生尚有诸多良配,辣椒只是过客一枚,风邪去了也就山高水阔云淡风轻了。这一碗迟了三十年的面线滋味,终于热腾腾的呈现,我的十五岁也终于走远了。

刊载于上下游副刊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YilingBeyond those words, where the stories haven't been told, we survive, and make the best out of it. 煮字、嚐書、過日子。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酒徒杯事】041 國王杯

【酒徒杯事】
42 篇作品

【酒徒杯事】040 福神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