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易融之靈魂拷問:本質到底是金融公司還是科技公司?
(來源:投資人投書)等待了2個工作日後,聯易融終於發布了萬眾期待的澄清公告,稱我們的報告邏輯不正確,且指控毫無根據。但仔細閱讀他們的內容後會發現,管理層根本沒有也回答核心問題和指控,整篇公告毫無數據支撐,避重就輕。包庇聯易融的美資投行大佬們也是掩蓋事實,不敢觸碰核心的稅務合規和收入誇大問題,難道是美資投資銀行對中國稅法不了解?也無所謂,畢竟我們永遠無法叫醒正在裝睡的人。
1) 到底是不是高度集中在房地產?沒有解答!
2) 管理層對金融風險的認識明顯混亂和自相矛盾
3) 為什麼一家“科技公司”一直在此爭論槓桿率?看來我們需要用PB市淨率來估值了
4) 誇大收入– 直接甩鍋給審計!
5) 過度的科技化包裝– 轉移問題焦點、數據無說服力
6) 壓軸–“差額徵稅”問題才是真正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有資本撐腰,聯易融連夜搞出個1億美金回購計劃,看來管理層是有點震懾了。說著科技的故事,然後拿著投資人的錢大規模搞金融資本遊戲,收割散戶,確實符合其管理層金融大佬背景,不得不服!
不過,我們還是要求聯易融管理層敢於面對現實,接受我們的靈魂拷問,並給大家提供事實依據!
1. 到底是不是高度集中在房地產?沒有解答!
公司稱“金融機構和核心企業佔集團客戶總數分別為40%和60%”,“在該等核心企業客戶之中,約25.5%、24.8%和10.6%分別屬於製造業、房地產業及建築行業”。
注意! – 管理層通篇用的口徑都是“客戶數量”,而不是“發行金額、交易規模或收入金額”。很明顯,管理層在侮辱投資者的智商,希望通過“口徑”上的偷梁換柱來混淆視聽。確實,聯易融是口徑高手,不管從公司定位、收入、房地產佔比、槓桿率、專利還是稅務層面,皆絞盡腦汁調整達到忽悠監管和虛抬市值的目的。
我們想請管理層正面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
· 在過往24個月中,以交易規模和收入金額為基準口徑,房地產相關業務的佔比到底有多大?請務必想清楚再回答,因為絕大部分數據都是公開的且在我們之前的報告中有充分梳理和分析。我們相信相關監管部門已經非常重視,不然也不會在近期重拳出擊大面積終止房地產ABS產品的發行審核。
· 我們的數據分析都是基於交易所以及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徵信中心中登網的公開信息。難道說中國央行徵信中心的數據不准確,不可靠?我們從中國政府公開渠道獲取的過往交易總規模和聯易融在IPO路演中披露的過往交易總規模是吻合的。所謂的“私募形式”和“未完整記錄”的交易都是什麼?規模具體有多少?有多少跟房地產相關?
2. 管理層對金融風險的認識明顯混亂和自相矛盾
管理層先是說“過橋並非融資業務……”然後又說“可能承受與ABS雲促成的證券化發行中的過橋應收賬款相關的風險”? ?
請再澄清!過橋貸款的體量到底有多大?到底存在多大的金融風險?招股說明書中並沒有披露相關的具體數字,而是一帶而過,模糊處理。
· 關於“該等風險受到風險管理措施嚴格控制”。風險管理措施到底是什麼?
· 管理層天真地引用核心企業“AAA 信用評級”來掩飾風險,而所謂的核心企業也包括中國恆大和華夏幸福等地產開發商。看看恆大的處境,你就會明白聯易融正在承擔多麼巨大的潛在信用風險。另外,不是說為中小微企業服務嗎?怎麼又說需要依賴核心企業的AAA信用評級?看來給所謂“核心企業”的地產商做表外融資是坐實了。
· 管理層還一直強調,過橋貸款過程是在“短期”完成的,但是能否披露一下總金額和保理子公司的撥備計提金額?僅一家保理子公司的貸款現金流總額就超過450億人民幣,在巨大的金額下,“短期”也會存在巨大風險,而且可能是致命的。
· 另外,子公司層面大量關聯交易的性質是什麼?為什麼“未在本集團綜合財務報表中單獨匯報”?究竟想隱藏什麼?
3. 為什麼一家“科技公司”一直在此爭論槓桿率?看來我們需要用PB市淨率來估值了
管理層反駁說我們沒有正確計算槓桿率。好吧,那到底是多少呢? 50倍還是30倍?為什麼不在這裡給我們答案?聯易融旗下保理公司真的在過程中都沒有超過10倍的槓桿率限制和50%同一債務人集中度上線嗎?監管不可能只看年底時點數的,而是要求每時每刻都不能突破監管紅線。
當管理層很明顯在顧左右而言他時,他們一定是隱藏了什麼秘密。
還是回到開頭的靈魂拷問;聯易融到底是家金融公司還是家科技公司?做金融也不丟臉,但是請遵守合規規則。監管一定追查,大家可以回顧一下P2P和螞蟻的案例,歷史將會重演。
4. 誇大收入– 直接甩鍋給審計!
· 公司管理層刻意迴避了針對收入質量的指控,並將矛頭轉移到了審計機構。
· 公司目前深陷泥潭,我們好奇畢馬威(KPMG)是否願意公開支持並在下一期的財報上簽字?
· 在上市之前,聯易融旗下核心保理公司的的審計機構均為普華永道(PWC),為何KPMG卻在最後時刻成為了IPO審計機構/申報會計師?是否由於PWC在知曉潛在風險後拒絕簽字?這個情況也不是什麼秘密了,管理層確實在IPO前夕花了很大的功夫搞定審計機構。
· 可是,搞定審計機構就能一勞永逸,無限甩鍋了嗎?參考近期瑞幸咖啡和Wirecard的暴雷事件,即使審計機構均為四大也紛紛出現財務不實的問題。四大審計不是萬能藥,更不是用來忽悠投資人的工具!
· 能否請管理層分解一下收入構成?到底多少是代收的第三方專業費用,多少是真正的自身收入?為什麼不願意在招股說明書和路演中充分披露佔比和數據?
5. 過度的科技化包裝– 轉移問題焦點、數據無說服力
· 我們理解申請專利需要時間,這一點不需要管理層長篇大論來解釋。我們的問題是為什麼要等到臨近上市前才開始大規模申請專利?臨時抱佛腳不丟臉,說明有自知之明。請不要轉移問題焦點。
· 建議公司舉辦開放日,允許投資人參觀辦公場所及研發中心,我們大概率會看到一個人滿為患的運營中心,可能所有在使用電腦的員工都被稱為“技術人員”或從事“技術相關工作”的員工,他們正勤奮地人工檢查資料和解決客戶的提問。
· 公告中聲稱“多級流轉雲交易規模增長150%,新增客戶20家”。請問具體轉化成了多少收入和利潤?收入佔比多大?
· 基於與行業專家的訪談,極少有客戶願意使用多級流轉雲,整個過程中依舊存在許多人工處理的環節。所以新增客戶究竟是誰?是否僅僅是意向協議而已?
· 讓我們再次回歸到靈魂提問:聯易融究竟是一家金融公司,還是科技公司?如是後者,那麼我們想了解上市前三年,在集團層面總共48億元融資的詳細資金用途。公司披露僅3.7億用於了科技相關投入,請問剩餘的44億元拿去幹什麼了?
· 另外,“2000次”,“50人”等數據,似乎還比不上傳統銀行的系統使用率?看來銀行都要學習聯易融,包裝比做業務更重要!
6. 壓軸– “差額徵稅”問題才是真正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 稅務問題是保理從業者都清楚,但是不敢輕易觸碰的話題。有些膽大的保理公司為了逐利,不斷挑戰監管底線,明知有潛在合規風險,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還是選擇賭一把。管理層的回復明顯是在逃避問題,而且還甩鍋給稅務機關。納稅證明並不代表在依法納稅,甩鍋給稅務機關就需要留意後果,因為他們一定會跟進審查的。聽說稅務總局已經在關注並安排特派小組調研深圳前海地區從事房地產ABS發行的保理公司,相信很快就會有審查結果。畢竟中國政府對支持房地產表外融資和重大逃稅的行為是零容忍的。
· 另外,能否正面解釋一下“白名單”和承諾書?
· 聯易融似乎熱衷於遊走在合規的灰色和邊緣地帶,忽視對中國國家的法律和合規要求!
綜上,聯易融問題重重,而通過其對我們第一篇報告避重就輕的回應更加證實了這一點。如果公司沒有刻意隱瞞真相,為何不對所謂的“不實指控”做出更直接的回應並提供數據支撐?
我們願意為我們提出的所有指控提供相應材料及證據,聯易融呢?
總而言之,聯易融僅僅是在傳統的重資產金融業務上套了層科技的外殼。友情提示,一味掩飾,只會欲蓋彌彰。
鑑於聯易融違規違法經營和對廣大投資人隻手遮天的行徑,我們鼓勵廣大群眾聯合向相關監管機構舉報聯易融。政府公開的舉報熱線如下:
國家稅務總局
· 違法行為檢舉專線:010-61986755
· hd.chinatax.gov.cn/jzxx/sswfxw.html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 監管二處(新興金融行業黨委辦公室)
· 投訴電話:胡先生88125475 李小姐88125465
· www.jr.sz.gov.cn/sjrb/tsqd/content/post_3184416.html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