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tingju_Hua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十五、《藻礁公投爭議-產生什麼社會問題?》

tingju_Huang
·
·
桃園大潭藻礁公投議題沸沸揚揚地被討論著,到底大潭火力發電廠蓋在藻礁上會產生什麼問題?當環保遇上經濟,不一定是完全對立的。

(2021.3.9)

*「前言」:藻礁公投到底是什麼?

相信大家最近在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呼籲保護藻礁的連署組織,而這個「藻礁公投連署」是幹嘛的呢?

先介紹一下藻礁的背景,是無節珊瑚藻死亡鈣化後沉積而成的礁體,其分佈在 桃園大潭沿海,綿延了長達 27 公里。其生長環境非常稀有,除了台灣,其餘的 只剩下地中海的某部分沿海地區擁有此項生態系,故台灣的桃園大潭藻礁即是 全世界最大的藻礁保育區。且藻礁的生長速度極度緩慢,根據學者探測,大潭 藻礁約 3. 35 公尺厚,卻有 7500 年歷史,等於每 20 年長不到 1 公分。這次 由「珍愛藻礁公投工作小組」至今已收到了超額的連署份數,原本的所需份數 為 45 萬份,但至今已累積至 54 萬 6 千多份的連署書。由此可見,公眾對藻礁 的保育意識愈來愈抬頭。

*「保護藻礁=不支持三接=重啟核四?」

中油提出要建造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也稱作觀塘三接、三接)的工業港,因現今全世界提倡環保、保育地球,天然氣相對其他燃煤氣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相 對較少。不少人對支持藻礁的倡導者有個誤會:「不支持三接」。事實上,發起 藻礁公投的領銜人並不反對建造三接,反而是以支持的態度面對,但希望三接 的地點能夠由政府和中油再進行地點和風險評估,以「完全不傷害藻礁」的立場出發。

-「中油不是說已避開藻礁了嗎?為何還要反對?」

當時國民黨馬政府執政時期,就已規劃要蓋三接工程,且設廠 232 公頃;後 2016 年民進黨執政後與民間進行對話和溝通,進而訂出 23 公頃的設廠面積,為 了不影響藻礁的三接計畫。雖改良後的 23 公頃已比 232 公頃小了很多,但其實 在大潭設廠的計劃仍然會影響藻礁的發展,甚至是影響生態系的正常運作。

怎麼說呢?

主要原因是,雖然縮小了蓋接收站的面積,但因為需要在沿海興建工業港讓天 然氣載運進來,所以需要有外海防波堤,對整體沿岸流必定有影響,並可能導 致凸堤效應,使泥沙淤積在藻礁區上,影響範圍甚至擴及周遭的觀新藻礁保育 區。(引用自鳴人堂《「藻礁公投」爭議釐清(上):三接已閃開藻礁?不蓋會導 致缺電?》)

由上述可得知,就算縮減了建港的面積,但仍將造成環境上的極大破壞。故現今最有可能的解決方法-替代方案的積極探討,如其他綠能發電的可能、抑或是其他地區的建港可能。另外,還有一大爭議:就算沒有如期建設三接,仍然不會有缺電的問題;只是在供電穩定上,可能會增加供電風險,並不會造成缺電如此嚴重的後果。

-「藻礁公投領銜人:『非核減煤救藻礁』」

在這場公投中,往往會有不少的聲音認為支持藻礁的民眾=支持重啟核四。這 不僅和政治因素有極大的相關性,先從許多人誤以為「支持藻礁=中共同路 人」開始梳理,因現任執政黨要求興建桃園大潭三接,而國民黨「理應」藉機 反對民進黨此充滿爭議的決定。故不管國民黨的初衷是否真的是「想要保護藻 礁、重視環境保育」(且在馬政府時期原本就要設立 232 公頃的工業港),其也 是趁此機會大聲疾呼支持藻礁公投連署。依此延伸,現任民進黨蔡政府強調 「非核家園」,而國民黨的立場則是相反-「重啟核四」。此外,許多人認為不 支持三階會導致供電不穩定,故有可能要重啟核四才能使供電穩定。以上種種 原因導致不少民眾誤會支持藻礁公投連署的人就是支持核能發展,但事實上卻是相反。

另外,核四在 2019 年經濟部提出最樂觀的發電時間,必須是在 n+7 年後才能運 作發電,顧名思義 n 年(若核四通過的那年)再加上 7 年的時間,且目前核四 機組過於老舊,可能沒有適合的零件配合;加上現今要重啟核四的話必須重新 取得合法證照,在時間上又要花費一大功夫。由此得知,若真的要重啟核四, 至少必須 10年以上才有可能開始運作,能夠發電更不用說了,且並沒有算到 人民的反對等等其他重要因素。10 年以上就與其他替代方案需等待的時間無 異,還有可能等待更長,且造成的傷害與爭議更大。

*「藍綠政治勢力介入,影響公共議題的討論空間。」

此次藻礁公投連署,涉及的不只是環境問題,政治因素的介入也是一大關鍵。因藻礁公投連署人找上國民黨的幫忙,使得這件事爆發成為藍綠政治的對抗議題,也導致這項攸關公民與社會的環境權益被降格為政治的角力。筆者認為政治因素的介入,將大大地影響了公共議題的討論空間。如極致的民進黨支持者容易無條件支持民進黨所做出的決定,且這個群體認為中油已在當地花費幾十年的時間安撫居民,環保團體卻因為「突然發現的藻礁」而想要取消建造三接,對於執政黨是很不公平的。

其實上述所述說的觀點並不沒有它的道理,但台灣擁有的獨特的藻礁此生態系 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環境寶藏,不但能帶來富養魚群的適當棲息地,且還能夠成 為一個極有發展空間的觀光元素。此外,筆者認為「環境保育就是這個世界、 這個社會的起點,任何關乎社會的事物都脫離不了環境」。

「政治問題」開始在藻礁議題中發酵,使得公眾開始分邊站,甚至產生意識形 態的選擇。且在三接的替代方案的選擇中,中油之前聲稱「若桃園大潭觀塘三 接遷移到台北港的話,必須付出上至 18 年的時間」,而環坪委員鄭明修則說只 需要 4-5 年,近期的經濟部卻說需要花費 11-13 年。上述三者所聲明的等待時間 皆不一樣,尤其中油和經濟部之間,時間竟可以差到 5 年之久,可看出政府資 訊不夠透明。

由此得知,政府資訊應更加公開化,努力增加公共議題討論的可能,除了政府 應主動以清楚明白的傳播管道(如社群媒體的發文、廣播或電視廣告,甚至是 youtube 等等)向社會大眾完整的解釋三接和其他替代方案帶來的優缺利弊,比 較個別差異;身為有意識的公民,我們更應該對於藻礁議題深入探討,了解藻 礁為何需要被保存,且環境對我們來說的重要性有多大。而不是一昧地把藻礁 爭議陷入政治角力當中,此次攸關環境的公投佔據台灣歷史上極度重要的存 在,屬於公民主動爭取環境權益的一大進步。

*「環保」:你我都做到了嗎?

環保,並不如同其字面意思如此輕而易舉。

近幾年台灣社會對於環保議題的抬意識頭大家有目共睹,但某些「正義魔人」 口口聲聲指出「不支持藻礁就是不重視環保」,其實要真正做到「完全的環保」,幾乎是不可能的。任何的紙碗、紙杯、吸管、塑膠袋、衛生紙、紙張、電燈、冷氣等等成千上萬舉目所及的日常生活事物都與環保有關,但誰能做到 「極致的環保」呢?

是不可能的,筆者認為也不需要對他人過度苛責與要求,抑或是自己。任何人 都有需要「偶爾」放鬆的時候,偶爾用塑膠吸管、偶爾開時間久一點的冷氣等 等,並不是任何實踐都必須做到「極致」。不但造成生活上極度不方便之外,自 己和週遭的家人朋友也會過得非常痛苦。

當然,「環保」這件事向無疑是再重要不過的要務。環境與社會息息相關,關心 社會,等同於關心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此次的藻礁爭議看出台灣公民對於環境 議題的重視漸漸增加,且這是令人欣慰且正面成長的趨勢。總而言之,我們不 可能做到極致環保,但至少必須「盡我們最大的能力與心力」去關心社會、關 心環境是勢在必行的。

*「總結」:

藻礁議題的公投連署絕對會在歷史痕跡上留下重要的一筆。

筆者對於藻礁議題最關心的仍是「政治勢力的介入導致公共議題的空間縮減」此問題,台灣長期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導致許多關乎公民權益的社會議題皆染上「政治」問題,這使筆者感到非常惋惜。畢竟,台灣最吸引人的其中一點即是人們對於社會的關心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豐富,對於公共議題的參與度也有愈來愈積極的成長趨勢,但這些議題到最後極容易被降格為政治、政黨之間的意識形態角力。

在此情形之下,扮演最關鍵角色的「政府」更應主動積極地增加公共討論的可能性,新聞媒體也不應因為永遠能引起公眾好奇心的政治鬥爭因素來報導藻礁議題,不但使得閱聽眾對於其中的政治問題更發重視,反而忽略了真正的藻礁議題,還有可能導致加劇社會之間的對立和緊張。身為學生的我們,雖然沒有能力改變大勢,但我們也應竭盡心力的了解我們所關心的公共議題,不應盲目地成為政治角力的下的旗子。

總而言之,此次三接最重要的影響則是能源轉型中的「減煤目標」,代表著三接 的問題並不是「環境與經濟開發」之間的衝突,反而是「不同環保目標之間的 衝突」;且三接產生的問題也可促進我們思考:若三接無法完成或無法找到替代 方案,那麼是否會造成台灣欲削減空污與排碳和其他環保目標的進度產生延遲 的問題?(引用自「藻礁公投」爭議釐清(下):不蓋三接就要繼續燃煤、重啟核四?)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