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书的二三事
最近看到许多朋友在写社区活动【死前一定要完成的十件事情】,发现蛮多作者都有共同想完成的一件事就是-出书,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出书这件事本身并不困难,而是出书的背后我们到底想达成什么?难道出了一本书就算完成梦想了吗?
事实上在站上有好几位朋友私讯过我关于出书这件事,每个人出书的想法都不同,有人是单纯想要出一本书当成作品集的概念,也有人出书是想要传递自己的想法给更多人知道,甚至有人想要出书是要当成一个加分的筹码,实际上有其他更远大的目标计划,既然每个人出书的初衷不同,那事前的评估及准备必然有所不同,或许评估过后会发现也不见得要出书也说不定。
🌈 作品集:
曾经听过自费出版社的编辑提过有委托人把自己部落格的内容集结成册,每一篇的内容不仅是流水帐而且还有诸多重复,甚至还有些令人读了不适的内容(非腥膻色),基于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议委托人把重复及不适的内容稍做删减,得到的回覆是想要忠实呈现自己的文字,反正自费出版是委托人最大,即使编辑认为花费十万以上出这本书并不值得,但或许委托人根本不寄望有多少人会看这本书,而是想要享受自己的文字集结成册的满足感,倘若你的愿望是此类,那只要把钱准备好一切好办,目前坊间有许多自费出版社有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从封面设计到销售通路通通都能满足。
🌈 希望更多人读自己的文字:
如果是这一类型的话,其实我会建议先仔细思考一下,你觉得在网路上发表文章跟出书,哪一种管道会比较多人读到你的文字?如果您的答案是网路的话,那我会建议先在网路上发表文字累积读者,因为你必须知道读者想不想看你的文字,还有读者喜欢看你写什么类型的文章?因为你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读自己的文字,那就必须先找到自己的强项及探询读者的阅读口味,而不是一昧在自己喜好中转圈圈,最常见的问题即是为什么我投入最多也最喜欢的这类作品却反应度最差?其实这就是告诉我们市场现实的反应,时常我们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作品不见得是读者想看的内容,我时常说在成名之前不太会有人想看我们写的日记,反而是成名之后连无所事事的日记都能出一本书且热卖,你必须先找到读者最喜欢你写什么这件事,先引发读者对你这个人及文字的兴趣,才有办法慢慢引导读者去接受其他你真正想传递的文字作品。
🌈 当成加分的筹码
事实上许多人出书的背后并不单纯只是想要传递文字,而是想要藉由成为畅销作家的身份而去进行演讲、教学、提案等等,而既然是要「加分」,那书就必需要「畅销」,也因此这类型是最难的,如今在台湾的出版业中已经很难用买榜的方式去达成所谓的「畅销」现象,别单纯的以为一口气买一千本就能让自己冲上畅销排行榜,殊不知现在畅销榜的计算方式早就为了防范这些现象了而立下许多规则条件,因此我们能说目前在畅销榜上看到的书籍算是可以真实呈现书籍的热卖程度。
🌈 赚钱
大家先别急着笑,相信大家都已经听过许多例子证明出书会饿死,光是一刷一千本都不知道要卖到何时,更何况一本定价三百元的书籍以版税10%来算,就算成功卖掉一千本也才拿到台币三万元,想靠出书赚钱并非不可能,除非内容利他性非常高、作者本人魅力爆棚自带读者或是内容题材成功引发市场兴趣,否则想靠出书赚钱的期待奉劝先放一边比较不会得失心太重。
🌈 教学
所谓的教学书就是很典型的「利他」性质的书籍,这类型书籍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不需要透过宣传且属于长销型的,或许一时半刻的销售数字不会一飞冲天,但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书籍来说通常都是新书时期销售数字漂亮,但越到后期几乎乏人问津,这一点在教学类的书籍中比较不明显,反而写得好的话还会变成长年万用教学书,只是教学类型的书籍讲求的是利他性,也就是说务必要区隔市场上同类型的教学书写法或是能在书籍编排中出奇制胜,重要的是尽量以读者的角度去思考让越多人能轻易读懂越好。
🌈 想成名
如果是想成名的话,其实不会建议要先出书,不如拍个影片录个Podcast还比较能快速让众人认识你,之前我的文章也提过声音传递到脑的速度比眼睛看到所传递的速度快上许多,想让人更快认识你的方式绝对不要只利用文字,最好在听觉同时下手或许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出书已不是梦想
其实以现在的时代来看,只要有心想学都能利用电子书平台上架自己的书,也无需捧著书稿一家一家出版社去询问是否愿意协助出书,出书的管道不再狭窄,甚至透过参加比赛、先建立自己的品牌等等都能达到让出版社主动找上门的机会,若真的苦等不到被挖掘,其实自己帮自己戴上作家的头衔也并非不可行,只是出书之后真正的挑战才开始,你能面对没有人买书看书的打击吗?你能面对读者无情的酸言酸语批评吗?若不小心爆红能承受随之而来的公众舆论压力吗?
在大家想着要出书的同时,别忘了先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心,这不仅是让我们可以持续写作的重要因素,也关乎着出书之后是否能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