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紀-7 相遇生根從no where到now here

玫瑰色的眼镜
·
·
IPFS
·
"更希望的是,未來連結我們的,不只是被壓迫的共同經歷,還是因為我們生命所擁有的美好,和共同盼望的明日"

回到台北中心城區,早上醒來走在小巷子裡,莫名安心。一下樓,舊舊的居民樓之間有一個廟,快到春節,一些阿姨叔伯在這裡拜拜,不由得停下來多看幾眼。

寺廟的日與夜

附近有一家早餐店叫“大稻埕米粉湯”,藏在極窄的小巷子裡,一家小門面,爐台邊圍著幾張桌椅就是店,顧客圍坐在桌邊,和店主很熟絡地聊著天。坐下來,才看清灶上燉著兩口大鍋,一鍋米粉,一鍋鹹粥,鍋裡還熱著各種邊角料,豬肝、豬心、豬皮、豬腸、舌頭、眼窩肉,還有豆腐和五花肉。叫了一碗米粉湯和鹹粥混合,一份豬心,老闆切成片,撒薑絲,澆汁,一小盤遞過來。薑絲和內臟很搭,沾甜鹹的汁,很好吃。一份沒有吃盡興,又要了豬腸和豆腐,都很不錯。

吃著和老闆聊天,她講著話手上不停,給這個加一份小菜,給那個添一匙粥。這家店開了76年,她是第三代,店面有換過位置,但一直在大稻埕這片。內臟都是當天去採買來、自己洗乾淨的,放心吃。不過現在做內臟的人越來越少了,是真的很費功夫。看出我是遊客,問我哪裡來,又接著講,那些從台灣出國的人,每次來,都會把所有東西都點一遍,擺一大桌,吃得很感動,說這個味道在國外真的吃不到。原來大家都是這樣,出了國,大餐可能到處都有,反而是小吃,要嘛吃不到,要嘛面目全非,變成了每次回家最心心念念的味道。

這是她們店過年前最後一天營業,很幸運有追上來。

店很小,佈置得很精心
圍在鍋邊吃飯,米粉湯很鮮,各種豬邊角料做得很驚艷,搭上薑絲非常和諧

吃過飯一路溜達去國立台灣博物館,很喜歡騎樓這個設計,遮風擋雨,而且創造出大街和室內場所之間,臨街門面這個過渡空間,小店、摩托車、人群,很有生氣又有序。經過一家素食店,櫥窗裡擺著十幾二十樣素齋,看起來蠻誘人的,不禁想要讓北美人來學一學,怎麼做豐富又好吃的素食。

來到博物館,穿過菩提樹掩映的小路,眼前是一棟西式建築。門票只要30塊,還附送古生物館。博物館有三層,進門第一層是《重返霧台》關於魯凱族的特展。展出了魯凱族的服飾習俗,日常工具,還有記錄的影片。

在自然展廳部分,看到許多日本人的收藏,鳥獸植物、山川地圖,還有第一次對原住民的人類學考察,根據風俗、體質、文化等特徵,提出'八族'的族群分類。當時的清政府只是把台灣當成遙遠的“番地”,把本地人按歸化程度分成“生番”和“熟番”,對人文地理可能更是不在乎。是森醜之助這樣的日本人考察、留下了許多的紀錄和標本。博物館誠實地記錄了日據時期日本人的貢獻,並不因為曾經的殖民史而魔化他們;同時,也記錄殖民時期的殘酷,展出霧社事件,和莫納魯道的腳鍊。在看過太多大陸非黑即白的妖魔化敘事(例如科學松鼠會事件)之後,看到國立台灣博物館這份均衡的呈現時,格外動容。

二樓西展廳的《浮生台灣》展太好了,是一天中最上頭的時刻。

展廳分成了四個部分:時代印記何以為家神靈世界相遇生根

誤打誤撞從最後開始看,一開始就是文化馬賽克的解說:

「今日的臺灣文化有如一大塊馬賽克拼圖,其中拼貼鑲嵌著歷史上不同人群在此相遇生根的痕跡與結果。乍看之下似乎凌亂而不協調,但是充滿繽紛與活力,展現臺灣文化裡的多樣性與多元性。

旁邊的影片在播放今日台灣種種不同族群、文化的細節,加上音樂,一下就上頭了。拐過一個彎,看到「相遇生根」幾個字,霓虹燈亮著吊在頭頂,不禁被戳到,原來,今日的島嶼是各種文化、歷史、人群撞擊和交融的結果,它依然在變化中,像張潔平說的「中國是一個過程」。

展廳用了很多木質的佈置,柔柔的光打著,人像是被音樂穿透又被故事打開,和周圍融為一體。在展廳的一個角落,可以聽到作為背景音的輕音樂,和一旁播放的影片中的各各族群的音樂,它們如此不同,又融為一體,有種奇異的和諧。

在大陸看博物館經常看到“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這種自我中心,自己是“華夏”而別人是“蠻夷戎狄”,有排外、壓抑和傲慢。而我作為從宏大敘事中剝落出來,身處離散中的人,看到以「相遇生根」來呈現一片土地的敘事,萬分感動。在多元的同時,「相遇生根」是一種朝向未來、帶著希望的角度,不同族群的人,在不同時代、因為不同的原因來到這座島嶼。歷史有很多黑暗和哭聲,可是既然大家都來到了這裡,可以試著互相了解,實踐如何共存,讓交融發生,親手建立新的東西。

很喜歡這個Made in Taiwan的設計,有珍珠奶茶和牛肉麵,也有腳踏車和選票,像是一副馬賽克

從國立博物館出來,來到228和平公園,亭台樓閣山水秀美,大榕樹垂下來一片一片的氣根。走著走著看到一個帳篷,上面寫著“沒有人是局外人”,貼著反核的標語和巴奈的照片。忽然反應過來這是巴奈爭取原住民權利的佔領凱道運動,已經2525天了。看似不和諧的因素,但是這個國家運作、社會機制的一部分,能夠爭取權利才會有一眼看去祥和熱鬧的日常生活。

二二八紀念碑上一雙手印
巴奈為爭取原住民權利搭起的的帳篷,那是她們駐紮在此的第2525天

公園另一邊有人放了一個音箱,和著伴奏吹薩克斯風,有梁祝,也有西洋樂曲。一個三、四歲的金髮小女孩圍到街頭藝人旁邊,看得入神。一邊更小的小孩也在隨著節奏試圖跳舞。很奇妙的一幕,像是種族、國界的邊緣都模糊了,音樂貫穿一切。

去華山文創,半路上經過一個油豆腐細粉店,叫了一碗牛肉細粉,湯真鮮,粉煮的勁道,五大片厚厚的牛肉,140塊。出門結帳時候問老闆,她說,開店42年了,啊,這份匠人心。

超好吃的牛肉細粉

路上還看到了立法院和美齡樓,樓下貼著各種貼紙。

華山文創其實有點失望,不過紅樓那一片很驚喜,誤打誤撞進了一家爵士黑膠店,門裡是張揚的音樂、幾盞柔和的燈、木桌椅,角落裡掛著彩虹旗,和一張meme,畫著列寧史達林邀請你join the party。門外直接對著一排石階,雨聲和鳥鳴,鬱鬱蔥蔥的葉子。太喜歡了。

門裡是爵士樂和柔和的光,門外是雨聲和鳥鳴,太美了

傍晚到飛地書店拿之前訂的2024年新年書袋,在熱鬧的西門町轉了幾個彎,終於看到書店的logo。店面比預想中還要小,但是佈置很好,有各種各樣的角落可以拿一本書坐下看一看(非常理想的i人空間)。店裡幾乎沒有人說話,只是放著音樂,大家各自安心地沉默。書架上充滿各種離散主題,店裡的小貼紙也非常用心,寫著“I'm rooted, but I flow” “在無處可去時(nowhere) 得以安住此時此地(now here) 」。取到書袋,驚喜的看到「烏魯木齊中路」的徽章,書袋中的卡片寫著「2024 Happy New Year」 "更希望的是,未來連結我們的,不只是被壓迫的共同經歷,還是因為我們生命所擁有的美好,和共同盼望的明日"。謝謝致昕,我們共勉。

CC BY-NC-ND 4.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玫瑰色的眼镜社科爱好者,音乐文字重度依赖,喜欢去山川湖海瞎跑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

台湾行纪 6 - 山海

台湾行纪-5 太鲁阁 峡谷与海岸

台湾行纪-4 从台北到花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