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印度大选:莫迪政权的经济改革和民族主义的成功与挫折

王庆民
·
·
IPFS
·


6月2日,在“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印度,自4月开始的历时两个月的大选刚刚落下帷幕,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及其友好党派毫无悬念地保住了议会多数席位,莫迪也将第三次出任印度总理。


不过,与2019年大选相比,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在人民院的议席从303席下降到240席,而第一大反对党民族主义大会党(NCP)的议席则从52席上升到99席。人民党的友党“湿婆军党”等得票数和议席也大幅下降。而反对派阵营各党派的议席则普遍增加。这反映出民众对莫迪政权的支持度明显下降,反对党重新崛起成为强有力的挑战者。


莫迪被誉为“印度版邓小平”,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力推市场化经济改革,削减官僚机构,修改经济法,促进商业发展,吸引投资,激励劳动力创造力,取得了巨大成功。2013年,印度人民党(BJP)赢得大选,莫迪出任总理后,将他的经济改革推广到印度所有邦。将他的经济改革推广到印度各邦。而这十年,印度经济一直以7%以上的增长率增长,这对世界来说是个好消息。


但莫迪和印度人民党赢得民心的更重要方式是高举印度民族主义大旗,通过身份政治和宗教动员来吸引支持,凝聚民心,激励民心。莫迪出席国家活动时,几乎不穿西装,而是身着传统印度教服饰。几个月前的G20峰会,作为东道主,莫迪政府打造了一个具有浓厚印度传统和宗教风格的会场,向与会政要和世界展示印度文化和民族主义。


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在经济增长和民族主义的双重压力下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支持率,但在本次大选中,人民党支持率出现下滑,反映出大选高潮之下,不少印度民众对莫迪和执政集团的不满。

莫迪政权虽然提振了经济,但大多数印度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2020-2021年印度农民长达一年多的抗议活动反映了莫迪经济改革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农村农民不断遭受苦难的现实,以及未能享受到因怨恨而失去的部分人口的经济红利。


莫迪的一些改革,如废除旧货币、发行新货币,也导致了金融混乱,未能实现反腐败、反洗钱的目标。莫迪政权一方面想全力发展经济,但另一方面却推行贸易保护和排外政策,尤其对中国企业和商品心存戒心,导致印度无法吸引外资和技术,影响经济发展。

莫迪推动的印度民族主义议程虽然得到了占全国多数的印度教徒的支持,但也遭到了该国穆斯林、锡克教徒和其他非印度教徒的强烈不满和反对。在这次选举中,国大党等反对党成功地集中力量在非印度教徒聚集的选区赢得选票。而印度人民党(BJP)在这些选区则损失惨重。


除国大党等非印度教政党取得的进展外,印度左翼政党社会党赢得37个议席,成为国大党第三大党,体现了印度左翼势力的复苏,以及左翼和中间派团结一致积极、集中投票,抵制莫迪的右翼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


此外,莫迪执政十余年,依靠议会多数优势推行各种政策,被批评为专制独断,民主确实受到侵蚀。知识精英、左翼进步人士和民权运动人士普遍对莫迪持批评态度。这削弱了莫迪的声望和支持率。人民党在这次选举中的挫败,也是反对派为莫迪政府敲响的民主警钟。


因此,虽然印度人民党及其联盟赢得了本次大选,但议席却大幅下降,反映出莫迪政府虽然仍然得到大多数民众的认可,但面临更大挑战。未来五年,如果莫迪不能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更大成就,不积极维护民主、遵守宪法,他的支持率很可能会进一步下滑。而且,如果莫迪继续推行印度民族主义,排斥非印度教徒,将引发更多的不满和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这个受到西方青睐、综合国力有望超越中国、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未来命运,变得更加难以准确预测。

(图片来自AJ)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