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行脚(7):我在暖暖,天气暖暖

鴻雁東南西北飛
·
·
IPFS
·
这次抽到的暖暖站,是我车站行脚旅行以来,第一次抽到相邻的车站。暖暖站距离我第一次抽到的四脚亭站只有两公里多,两站之间想必有很多重叠的景点--这是我第一时间的想法。不过,当我着手规划行程,才发现两站仅仅隔了一条基隆河,却有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致和人文风情。

三月七日那天,受到锋面及冷气团的夹击,一整天又湿又冷,而且雨势还不小,让我犹豫隔天的暖暖车站行脚是否要取消。没想到,一早起床,太阳从窗廉缝隙照射进来把我叫醒,我打开窗廉,竟然是一个万里无云的大好天气,实在很难想像昨天早上起床时,冷冷的冰雨正在落地窗上胡乱地拍……

这次抽到的暖暖站,是我车站行脚旅行以来,第一次抽到相邻的车站。暖暖站距离我第一次抽到的四脚亭站只有两公里多,两站之间想必有很多重叠的景点--这是我第一时间的想法。不过,当我着手规划行程,才发现两站仅仅隔了一条基隆河,却有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致和人文风情。

我和老婆抵达暖暖站时,虽然阳光露脸,但冷气团的余威仍在,经过一番挣扎,还是决定穿着外套。

我们踱步到车站,在这个没有站务员的车站,我们四处闲逛。礼拜一的暖暖站,静得仿佛时间凝结,北上和南下的候车乘客不超过十人;回想起刚刚开高速公路,从林口就一路塞到汐止,这里却几乎杳无人迹,根本是踏入异次元空间嘛。

逛了一会儿,我们正式踏上暖暖之旅。上路之前,我终于受不了逐渐上升的气温,把外套脱了放回车上。

我的决定是正确的,第一站目标是金山寺,从金山街叉出的小径朝金山寺迈进,一路都是上坡,走了一会,额头就开始冒汗。幸好在林荫的遮蔽下,不至于热过头。

随着小径拾级,左侧是高耸的老树,右侧则是人家的红砖围墙与石砌墙面,石墙上还有老榕的盘根紧紧依附着,可以想见这条小径也颇有年纪。

小径不长,十分钟左右就爬到金山寺。少了遮荫的老树,我们浑身发热起来,赶紧找了棵树来乘凉。

听说暖暖有一个「清法战争古战壕遗址」,正在金山寺附近。我稍微休息了一下,便一个人拿着手机,打开Google地图去探寻遗址。可惜,通往遗址的山径早已被杂草掩盖,我走到实在不能再走了,只好放弃并折返。

不过,在走回金山寺的途中,我拾获了一个造形奇特的玻璃瓶。我发现时,瓶身的一半埋在土里,我把它带回金山寺细细清洗,然后放在阳光下端详--

这个手掌大小的玻璃瓶,可明显看到瓶口并不对称、底部严重倾斜,烧制不均匀,绝非现代技术制成的。瓶底上烧了一个「义」字,不知道是商号名,还是工匠名?大胆假设:如果这是一百多年前清军「义字营」留下的跌打损伤酒的瓶子,现在不是价值连城吗? (纯属脑补)希望有网友能提供线索,让我知道这是哪一个年代的物品。

离开金山寺,我们没有走上热闹的暖暖老街,而是继续走在金山街上,看能不能在小弄中发现惊喜。

果然,在上路前,我们就发现这块名为「暖暖街景」的瓷砖画拼砖。这幅瓷砖画是在名画家王杰老师的指导下,由暖暖在地二十多位居民合力制成,将当地常见的花草植物,以及传承味道的老店和传承记忆的耆老,一同放进画作中,成为暖暖的亮点之一。

在日光照耀下,壁画的白底和蓝釉正呼应着白云和蓝天,散发出光采和自信。

金山街的一侧是依山而建的聚落,另一侧是平房,再往前走,会经过暖暖国小后的围墙。回想从一月初到二月底以来,这里一连五十几天受到雨水的洗礼,现在总算雨过天晴,晒出干爽的气味,我们侥幸在这条静谧小弄中沐浴阳光,也算是非常好运的了。

走完金山街,回到暖暖街上,我们直趋这里最有名的古迹「暖暖净水厂百年帮浦间」。这座帮浦间是由英国人William Burton于1895年参与规划「基隆水道」时所设计的。帮浦间截取上游东、西势的水,抽到一旁的「暖暖净水场」处理,接着再送往下游的基隆港,作为国际航线船只的用水。

暖暖净水厂百年帮浦间
暖暖净水场

站在帮浦站旁的双龙桥上眼见碧绿的基隆河在拦河堰前形成一池波澜不兴游泳池,真有一股冲动想卷起裤管,下水泡泡脚,清凉一下。

距离午餐时间还早,我们顺着河边的水源路继续向上爬,朝上游前进。走了约一公里,便抵达「西势水库」。兴建于日治时期的西势水库,现在的主要功能是支援基隆的新山水库,有效容量只有37.87万立方公尺,和新山水库的995.96万立方公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等一下泄洪怎么办?我们会被冲走耶!」我们亲临水库下,擅长杞人忧天的老婆发自内心感到惶恐。在她的催促声中,我以小跑步的速度匆匆往上爬,找到「基隆水道贮水池纪念碑」并拍照。可惜纪念碑所在的区域禁止进入,只能隔着栅栏远远仰望,看不到上面的碑文。

上网爬文才知道:原来西势水库旧称「基隆水道贮水池」,于1926年完工。完工后,以水管制成这座纪念碑,难怪远看像是烟囱。坦白说,我见到以水管制的纪念碑,心中颇不以为然,想说这八成是工程后的剩余材料,工程单位舍不得丢弃,便拿来制碑,未免太草率了吧?但转念一想,运用贮水池输送用水的水管来建贮水纪念碑,倒是满有象征意义的。

西势水库是我们这趟车站行脚的终点。接着,为了尽快让老婆远离即将被大水吞噬的梦魇,我们开始往回走。

回程我们走暖暖老街。这一带的建筑已大多被新式住宅取代,像是在一张布满皱纹的脸,被注射了一剂玻尿酸,形成诡异的新旧拉扯。我二话不说,立刻拿起手机,捕捉仅剩的老屋身影,以免下回来暖暖时,只看到一张僵硬的全新面孔。

洒在老屋身上的灿烂阳光,清楚照映它们身上每一道的岁月痕迹。老屋们座落于轨道附近,静静待着,如同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的耆老,渴望我们贴近他,听他讲暖暖人事已非前的过去。我们也不由自主的贴近,因为我们知道,下次再访,耆老也许已成为古老的历史陈迹了。

我在暖暖,天气暖暖,期盼它永远那么暖……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