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Facebook提高长篇文字的触击率,可以将它用作文字发表平台吗?

Sunline
·
·
IPFS
·
一个有企图想将大多数人拉拢到同一个宇宙的社群媒体,势必不能失去最有可能长时间黏着的读者!而由此来看,长文的创作者,究竟能不能把「Facebook的粉丝专页」当作另一个「文字平台」来发表呢?

二◯一九年搞了一个新的Facebook个人帐号后,我就开始有节奏且分门别类的开始写比较长篇的文章。

当时不论是个人页面或是粉丝专页的触击与互动都有着一种「不跟别人互动」就无法提升触击的诡异,且在粉丝专页还有一定条件的规则:图片上的文字不能太多、文字间不要有外连的连结、你最好买一下其实也没有什么触击率的广告,一旦与你互动(按赞、分享)的人少了,你就必然不会被看到!

接着依其大数据的演算,讯息经常是几天后甚至到一周,才会被看见。所有有时效性的活动或是即刻救援的讯息,都像平行宇宙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里的事。那个曾经因为「即时性」而成功串连着世界各地的抗争活动的Facebook,在这种演算触击的规则中,完全失去这样串连的功能。

且这样的演算,开始成为「不用选择的选择」粗暴地塞进了每个使用者的页面:大量「它以为它帮你挑选了最好的」广告、公开讯息、直播影片,占据了这个「看起来是在社交、交友」,但实则是以一种你不够敏锐就不会发现「我每天到底看的是什么?他妈的干嘛给我那么多广告及无用的东西」来让你接受「你以为是你手动选择的讯息。」

二◯一九年的十二月开始,我把个人文章的书写搬到matters以及后续的文字平台,关上了个人页面「公开」的发文,并且删去太多太多不与我互动,但我常看到他们天天都在跟自己朋友闲聊的朋友。

很多人不太理解我干嘛一直纠结别人不跟我互动。换个方式说,这是Facebook的功能造成的。干嘛朋友回个他的朋友或名人公开的的讯息,我要看得到呢?跟「我个人」无关啊! Facebook想营造一种氛围:「这世界和乐融融,我们都该看着朋友每天在关心什么或跟谁说话,即使那是我们不感兴趣也不想知道的事!」

粉丝专页的互动性更差了,买广告有了一点触击率,但却依然没有互动性。 (触到了,但没有人点连结,或几乎没有增加销量)这种数据的演算,真的可以让广告发挥效应、找到买家吗?或者只是每个人的页面塞满了好像适合自己但完全不需要的商品呢?

特别是这种演算出来的数据,是算不出来「想要」跟「需要」或有没有钱买「想要」的差异。 (我喜欢吃麦当劳,我会点开看,但会胖我又不见得会买!我喜欢运动活动,我会点开来看,但我很懒,我还真不会出门运动)起初一定有很多人会发现真的常常点开广告,直到帐单来时才想着:到底为什么买了好多网路上四处跳来的广告的东西!

二◯一二年就开始替商品在Facebook买广告的我,看着那些触击和点击数让我懒得买广告,连粉丝页的经营都懒,特别是看着自己页面上满满的「不是我想看到的东西」,便更不可能花钱买广告了。 (这什么烂数据的演算?我还曾经只是不小心点到了与男性有关的文章,就得到壮阳药的广告!@@)

想想自己在文字平台这样快三年下来,与其他人的互动性都颇好的,没有在Facebook个人页面的一堆广告,也不用看着别人的闲聊,更不用老是跟「在网路上有一点交集就装熟」的人有着非常假面的往来或是经常要耐着性子把人际关系的界线清楚的画分出来。 (嘿,我跟你没有很熟,不要越线,谢谢!)

于是我在粉丝页写了几则的长文。没有写草稿,就在「建立贴文」的框框里打字。却意外的发现「呃!长文的触击率很好耶!而且互动性都很好!」这是怎么回事?我实在太久懒得看自己的没有触击率的粉丝页了!

我赶忙地询问着身边平时就会闲聊网路趋势、做行销的朋友:「欸,长文的触击率怎么变得那么好?」朋友说: 「目前的确是这种趋势没错。长文的、言之有物的,通常触击率都不错。」

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又试了几次。

祖克柏是想通了吗?还是从数据里看到了什么?

你看过大部分人点那个「限时动态」的方式吗?一则有没有停超过十秒?我第一次看到别人点限时动态的时候,真是瞪大了双眼,那根本就比滑购物网站搜寻商品还火速的翻页,到了连看都不看的程度。也就是说,所有人的讯息,都是这么短暂地被滑过,所以每则想要吸引别人注视的动态,都需要在「第一眼」就让别人决定「要不要停下来看」。

但这样的「使用者行为」其实只会养成「不会停下来、留下来」的习惯。看似「有黏着性」,但也很容易「分心」被其他事务吸引。

看到「长文」的触击率被提升了,互动性也变好了,不禁在想,未来在Facebook的Meta元宇宙里,祖克柏还是必须留下「愿意长时间阅读」的使用者吧?既然要打造一个「你就待在这里过一天、每一天」的世界,就不能忽略「读者」这个角色,也就必然需要有能力「写长文且好读」的作者吧?所以要把长文的触击率提高?

(「你就待在这里过一天、每一天」的世界,请打开电影《一级玩家》来看。)

无法创造「长时间且使人专注」的使用环境,很容易让人「中离」,若是互动性再不强,黏着度就会大大降低,也就无法让人长期使用了!

一个有企图想将大多数人拉拢到同一个宇宙的社群媒体,势必不能失去最有可能长时间黏着的读者!

而由此来看,长文的创作者,究竟能不能把「Facebook的粉丝专页」当作另一个「文字平台」来发表呢?

我想是可以的,只不过在界面上,现阶段的Facebook还是在「中文」版面上不是很容易阅读(字距太近、行距太小、没有段落距离。)加上大多数「写长文」的使用者,常常忽略掉「这是网路,这是网路,这是网路」你不要考验所有人使用手机或是电脑阅读的耐心。

可以的话,至少250字做个分段,不要500个字就塞满一大段,这样读者没有耐心! (当然,最好不要超过3000字没有内容,也看不完。是说写了3000字没有内容的东西也很厉害!)

如果要提升触击率,还得要直接在框框里打,不要复制贴上!

写这篇文前想起了阿汤哥的《关键报告》(有兴趣找来看)它与这些演算、数据有着极相仿的情境。这部二十年前的电影是以「有预知能力的人」来预知犯罪,政府则透过这种能力来阻止犯罪。

将这个「预知」转而以「演算」来思考:这个世界真的可以演算出一套最完美的剧本来供所有人接收讯息且依其指令活着吗?你接收的讯息是你行为模式演算出来的讯息,你有没有能力发现自己活在数据的演算中?而起身离开这种「被预知」的环境,让自己拥有选择「自己要的讯息」的能力呢?

不小心写了两千五,要命!

图:20210318恒春波波厨房Kitchen Swell-35,Canon EOSM50(《一级玩家》里的一句经典台词:现实虽然可怕,但现实世界是唯一可以吃饱的地方。)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一個人旅行——《獨旅的浪漫》浪漫上市!

一個人寫書及出版《獨旅的浪漫》(前言)

我並不討厭史艾瑪(有雷)/《影后》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