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生活,在这设计/东海医院设计工作室-徐景亭
车子驶入巷弄,一排一排铁皮厂房紧密排列,清一色蓝绿外观,配上白、黄、大红色的招牌,「CNC」、「塑胶射出」等看不懂的专业术语把这里切成了截然不同的世界。一般人不太经过,却是一条奠基台北现代化社会的重要道路之一:三重工业区。
中午时分,巷内金属敲击声与机具喷气的嘶嘶声不绝于耳,穿过淡淡的塑胶味,终于找到还掩着低调灰白铁门、尚未开张的「东海医院设计工作室。」老医院的摆设与工业风装潢一下子就带出这座仓库主人的独特品味,此时工作室创办人徐景亭推开玻璃门走向我们。
习以为常之处,正是设计之必要
坐定后,她先聊起最近的行程与案子。疫情升温以来,出国参展的行程几乎都取消了,但留在台湾也不无聊,工作室着手开始从来没有人想过的合作计画:小北百货防灾避难包。
由台湾设计研究院牵线,加上台湾防灾产业协会与内政部消防署提供专业防灾资讯,并聘请神户创意设计中心的永田宏和先生担任顾问,促成这款简约实用避难包的诞生。亮眼的黄蓝配色扣上小北百货的logo,在台湾这随时面对灾害逃生的国家,就像把整间百货用品背在身上一样安心。就算是避难包这样力求生存与实用的物品,在美感设计上,也不能便宜行事。
徐景亭表示,第一次与小北百货合作时是2017年的文博会,当时就不停思考,「台湾设计美感到底哪里出问题?是设计做得不够好?还是设计对民众太有距离感,好像只有大把钞票才消费得起?」最后她得出答案,或许是日常购物中缺少有美感的选择。因此她以购物作为切入角度,希望让设计从精品架走入日常且必要的生活场域,「那就是小北百货了。」
小北百货,一个什么都卖什么都不奇怪的地方。正是因为平凡且日常,贩卖的商品其实默默地影响民众美学观。 「而且,百货卖的商品会因地制宜,例如靠近城市的分店就比较少卖农具。这也提醒了我们,每个地域需面对的灾害情况都不同,所以这部份我们都有调整规划跟提出建议,让这件作品保持与地方连结。」徐景亭对务实的要求,让使用者体验成为旗下作品重要的一环。
事实上,除了产品设计,策展也能寻到她的踪迹。
我们正以物品谱写历史
《坐座做.做座展》展览视觉在2020年获得金点设计奖年度最佳设计,展场搜罗了从早期农村到符合工业模组化生产、并具有环保意识的大小座椅,连著名的包浩斯红蓝椅都坐待访客光临。
「坐是一种姿势,座是一种象征,而做是一种行动!」从产品设计师变身为策展人的徐景亭解释,台湾展览很多元丰富,但是工设出身的她想特别将主题围绕在工业产品上。因此,展览围绕着三个「ㄗㄨㄛˋ」分成三个部分:
坐——怎么坐?谁来坐?我们来看看姿势与人因工学。
座——什么身分?在哪里?我们来看看场域如何影响造型。
做——用何材料?如何生产? (还有,观众能怎么参与?)
整个展览仿佛把工业设计的核心解剖开来:你想开发新产品?好吧,先来检视上述的三大重点。另外,她也藉由展览一字排开、宛如大事纪的展示,将台湾产品设计史上较少人整理的物件制作历程推到观众眼前。在这里,你可以一窥不同时期的生活习惯、风格与条件。 「早期农村是藤条、木板做成的椅子。后来时代改变,有了下午茶时间,就有更舒服的沙发。从这样的物品列表,我们能看见生活型态的改变。」
从桃园文博会看见地方有爱,是维持美好的动力
去年东海医院工作室受桃园文博会合作邀约,有机会深入了解桃园的产业。采集过程中,越发欣赏桃园在农业与工业上的丰富资源。然而,当她开始帮忙寻找桃园的在地工艺、设计或创意产业时,却发现这部分留有大片的空白,「不是说要去改变什么,桃园本来就有很多很棒的东西,应该要做的是怎么挖掘出来。大家要喜欢这个地方、建立对这个地方的自信,你自己欣赏了之后旁边的人也会跟着欣赏这些事情。」
她进一步指出,「像车站、建筑的外观虽然也是设计重要的一环,不过设计不单单只是为了好看,好看只是基本而已;城市景观是家家户户都做一点的改变,才会让美化持久。」设计的力量,除了是将这些埋没的美好引介给大众,也可以藉由创(改)造凝聚居民的认同。
不要等到日头落下才找太阳——让制造业被看见
大伙等待工作室门外轰轰作响的卡车驶离,才想起这里是三重工业区,黑手密集的聚集地。东海医院以「三重黑色聚落」计画为核心,一直以来透过采访、工厂地图建置和工作坊等来活络这里的制造业,带着有制造需求的设计师穿梭大街小巷寻找能合作的工厂。我们好奇,东海医院工作室重新活络起台湾工业工厂的模式是什么?后续真的有让更多设计师来讨论、下单生产制造吗?
「如你所见,我们只是三重一个小小工作室,无法单靠我们就促成产业复兴这件事。但起码我们看到有更多人关注,告诉大家『传统产业是支持产业的基本』。如果这些工厂外移或消失了,我们就要往国外去找相关资源。等他们像工艺一样消失后才振兴,那时候就很难再带回来了。」她说,最想要做的是让大家关注到自家周遭的工厂与在那里工作的人;当设计与工厂连结,就能透过不一样的角度去认识看似生硬冰冷的制造业,其实每个师傅的职人魂就跟这些运转的锅炉一样热情。
产品始于人性,人性来自生活
那么产业在与学界的衔接落差,她又是如何看待呢?徐景亭认为,无论哪个世代,都会有落差。主要是学生生活经验太少,偏偏这对产品设计非常重要,毕竟产品总是立足于生活使用情境之上。办公室也好、登山也好,产品可以说是生活浓缩聚敛之处。她认为,自觉很重要。
「从小大家都会说你先专心读书,考上大学再来想自己的兴趣,但我觉得这个观念应该要慢慢调整,国高中就不时思考你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平常有没有什么热衷的事?」倒也不是叫学生大学疯狂玩乐的意思,她想表达的是设计师必须要好好生活。没课的时候就是探索好时机,谁知道你的「喜欢」是不是真的喜欢到愿意克服困难呢?
她表示,某种程度上产业也应该要互相适应,去看看年轻人在工作上的新想法。而学生呢,则不要把挫折看太重,用平常心去看待。 「遇到瓶颈,代表你正式深入这个领域了,千万不要轻易跳开来!」徐景亭回忆自己教过的学生,很多人遇到问题放弃解决,干脆选择从头开始想新的题目,「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也许有些问题大到无法解决,那可能是思考转方向的契机,但转向毕竟是建构在每一次试图解决的基础上。顺或不顺都不会白走,都是必经之路。如果对设计有热忱,每一步都尽力去做,我觉得是会得到很多收获的。」
那么,弭平产学落差后,设计领域会运作得更好吗?
徐景亭想了想表示,在有落差的对象是「大学生」的前提下,大学并不是百分百有义务要当一个职训体系,它还有学术研究的功能,「学术研究应该要引导大学生多思考,不是为了作业交差了事,还要了解科技现在走到哪?疫情怎样影响生活?之类的生活时事,或者说趋势。大学就是为了让人能观察、理解且分辨这些环境而存在的,我自己蛮期待大学生可以有这些学习。」
等待怦然心动的一瞬间
谈到想对今年参赛学生说些什么时,徐景亭爽朗地笑说:「当然是希望可以看到很棒的作品啊!」她期待这次又会挖到什么意想不到的新点子。 「不过一样回到前面谈的,如果作品是从你的生活经验出发、深入真诚地思考,我们会感受得到。不管材质、制造,最重要的还是跟人的关系。」
她拿起烧杯,让它化身为学生今年的投稿作品,抛出两大问题:
一、杯子是谁要用?怎么拿?
二、杯子用什么做?制造过程与材质是否考虑过环境友善?
为环境考虑,就是为生活在此的人考虑,设计产品是为了让人们过得更好。 「你看,我们又回到人身上了。」
最后她用麻理惠的《怦然心动整理术》来做总结,这件作品是不是让人看第一眼就感受到那「怦然心动」的感觉呢?刚提出的两个要点都是条件,但整合后看了会让人心动,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希望可以看到以人为本,解决问题、适合现代人需求以及友善环境的设计。 」
SyndAvant凝聚愿意将创意与专长应用于改造社会、推进社会进步之创意人,我们称之为Avantist 。这一系列专访,将带各位认识这些Avantist 如何经营自己的专业,运用自身才华与影响力,进而形成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力。
编辑:郭坷采访:张昱杰摄影:vvaynelinn
核稿:Vera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