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抉择
当假期结束,自由就到尽头了吗?
过往的旅行,多是为了脱离原来生活的惯性。如今,更多是为了平衡与探索内心。
连假,走访台南嘉义,回台中大坑爬山,品尝平常不会相遇的地方美食,思索日常在做的事情,与此刻的旅行有何不同。除了走得更多、看得更多、吃得更多,旅途中依旧找空档练英文、阅读、弹琴,甚至空出一段时间,专心书写。
我想,那便是每天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便时间与精力永远不足够,自我总无止尽地尝试更全面的输出,以获得更深入的输入灌溉灵魂。
但身处自己的时区,着急也没有用。生命的列车,并不因你提前到站而来得更早。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关键的时刻确实跳上车,而非害怕往前,低头不语,让车径自通过。
当与故友重逢,话语于空气中回响,时光随即变得绵密。当沉默找不着机会浮出水面,脑海中闪过的念头便更少或更多。少在彼此想更深入了解对方的价值观,而专注于让思想之光超越柴米油盐;多在生活方方面面,本就可以随性谈论,无关乎那是否有趣,只要聚焦关切,都能发酵为生活的醍醐味。
对话与沉默,本就映现着每个人的本质。在共处同一时空的当下,第一时间同理对方的感受,便是从未停止直播的精彩片刻。而那亦是如今尝试降低社交总量,更专注于自身探索的我,仍未放弃与人深入交流之私心。
从那样的私心也才理解,自己勤奋地阅读,无非是想从更多的智慧之光中,汲取生活中无尽的宝典,将其运用至人生更加深邃的体验。
书本即电影,作家是文字的演员,而我从那无数的演绎中,试图读懂各种人物的价值与观点,以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经流或停留。
即便在此刻的书写中,仍看不到「只靠自己喜爱的事物维生」这样的曙光,但对目前的生活,并未感到不满。像这样一步步持续往前行走,对比饱受战地或极权下的迫害,已是多么幸运。
从集中营幸存下来的弗兰克写道:「没有痛苦与死亡,人的生命就无法完整。」
一直到与这句话相遇,我才明白以往自己不停思索死亡,便是因为太想活得认真,却不得其门而入。以为痛苦或解脱就是意义,便在感觉困惑的时候,选择更艰难的路走,直至受伤。
但感觉痛苦也是一种心里的抉择,若自己有羡慕的人生,何不抛开所有理由与借口,放手去过?
而人生繁复如麻,内心总有规划与权衡。病毒给我们上的宝贵一课,不就是理解无常与随顺变化,静待更好的时机到来,好让早已磨得透亮的枪,穿刺生命的皱折。
自由,是你抉择怎么生活的每时每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