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笔记软件到底值得吗? RoamResearch一年使用心得【网络式思维# 1】

一燈大叔
·
(修改过)
·
IPFS
·
「网络式思维」Networked Thought 是「个人知识管理」的最新系列,将会陆续介绍三款我十分推荐的「网状笔记软件」:Roam Research, Obsidian 和Logseq,及其用后感。

笔记软件是个产品黏性很高的市场,不像游戏,喜欢玩玩,不喜欢就换一个。笔记日积月累,积存越来越多,就很难离开。

像我,2011年开始用Evernote,十年来累积了六千多条笔记,工作上、生活上都极度依赖它——直至2020年Roam Research横空出生,才狠起心来作出改变。

Roam Research 出现的契机

2020年初,关注笔记法和生产力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大家都在谈论「卡片盒笔记法」和「 Backlinks 」,认为是做笔记和笔记软件的「新大陆」。

(不知道什么是「卡片盒笔记法」的同学,可以回看这个系列: 用了一辈子的笔记方法,竟然是错的!【卡片盒笔记法#1 )

Roam就在这风潮下,在2020年初进入大众的视线范围。

我是2020年5月左右才听说这笔记软件的,爱好尝鲜的我马上想下载试用,谁知当时Roam实在太火,注册的人太多,来迟一步的我,被放了在Waiting List上。

在等待期间,心急的我发现了另一个非常好用的替代品—— Obsidian黑曜石,一用倾心,马上成为我主力的笔记和写作工具,本来打算因而放弃Roam,但两个月后,终于收到Roam的注册通知......

开心之余,同时发现, Wow ,月费竟然要15美元(约台币420元,港币117元),年付也要165美元(约台币4600元,港币1290元),在免费笔记软件充斥的市场来讲,简直是天价!绝对是史上最贵的笔记软件

反正Obsidian用得挺好,没必要花这个钱,却因为我爱看的YouTuber们都不停谈论,便开始使用试用版,反正头一个月免费嘛~

怎知,一用上就不能自拔,一个月后乖乖奉上一年份的费用,转为收费版。

不知不觉,一年快要过去,在考虑接下来继续付费,还是改用其他软件的关键时刻,正好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年来的使用经验。

说在前头,我不是IT人,所以纯粹从一个全职写作人的角度来看——

Roam Research 最吸引我的地方

简单说,Roam最吸引的地方,就是一个字:

第一次打开Roam,你会觉得无所适从,因为它不像OneNote, Evernote般,整个版面布满按键,让你很容易找到不同的功能。

它的版面空空荡荡,上面只有今天的日期,然后旁边仅三个选项: Daily Notes (日记), Graph Overview (网状图)和All Pages (全部页面)。若果不是在YouTube上看过,或者用过类似的Workflowy 或Dynalist,确实不知从何入手。

第一次打开Roam,版面空虚寂寞得很

但这种「」,正是它的精粹之处——它要你抛开传统记笔记的流程——什么都不用管,写就对了

不知你们有没有试过: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一个好点子,马上打开笔记软件,新增资料夹或打开既有资料夹,开新档案/新笔记.....然后赫然发现,已经忘了自己要记下来的点子是什么!

或者,你把想法写下来之后,再花了不少时间去决定,到底要放在哪一个资料夹才好。

Roam的设计,就是为了减省这些无谓的烦恼,它把笔记与日记结合,每天打开,都是新的一页,新的一天。你要做的,就只是把任何要记下来的内容,以点列(Bullet Point)的方式写下。

Roam的始创人Conor White-Sullivan说过,他其中一个灵感,来自推特:每当有新的想法时,他都喜欢发个推,久而久之,推特便成了他的「点子记事本」,利用搜寻的功能,不单能找到相关的推文,更知道萌生这想法的日期和时间——于是便有了以「日记」为基础的Roam。

你不需要考虑,这条笔记应该如何归类,因为Roam根本没有档案夹,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为笔记添加一个以两个方括号包围,或是用#来标示的标签,例如某条笔记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你可以直接加上[[中国近代史]],或者#历史, #中国, #近代,视乎你自己的习惯。

还有,在Roam的世界里,笔记名和标签没有分别,功能是一样的。

打完笔记,在后面加标签就完事(文字来自维基百科,纯粹作示范用途)

你会问,如果只是加标签,任何笔记软件都能做得,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问对了,只是标签,确实很普通,Roam真正强的地方,是反向链接(Backlinks)

当你用[[ ]] 或# 加了标签时,其实你同时开启了一条外向链接(Outgoing Link) ,指向一条以该标签命名的新笔记。而这条新笔记下面,则有返回原来笔记的反向链接(Backlink) :

上一条[四行仓库] 的笔记,我加了#History-China 这个标签,当你到History-China的页面时,也会看到[四行仓库] 那条笔记,这就是反向链接的意思,用熟了后极之方便。

「卡片盒笔记法」的其中一个精要,是笔记之间必须有联系,也是Roam的灵感来源。

Roam的双向链接,把不同的笔记双双连接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Roam的Graph Overview(网状图), 就是这个网络的图像显示:

用了一年RoamResearch后产生的网状图——虽然这图没什么实际作用,但也挺有成就感的。

「随意门」实在太好用

任何文字,只要加上[[ ]],马上成为一条新的笔记,反过来说,若你要引用任何一条你曾经写过的笔记,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只要打上[[ ]],在里面输入关键字,就会出现你之前的笔记,因此,你根本不用离开你目前写作的版面,直接用[[ ]] 这个随意门(Portal) ,就可以在不同笔记之间穿梭,毫不费劲;也不用真的把档案拉进去,所以同一条笔记,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文章里。甚至可以直接引用入其他笔记的内文,而当另一条笔记的内文更新了,这笔记的引文也会相应更新,这是Roam最强的,也是我用得最爽的功能。

任何内容,加上[[ ]],就变成随意门,开出一条新笔记,以这段为例,[[四行仓库]] 、[[抗日战争]]、[[苏州河]],都会变成新的笔记。
[[]] 也可同时作为搜寻笔记之用,自要打出部份文字,便会搜索出类似的笔记

Roam 与其他笔记软件的最大不同

Roam Research, Obsidian 和Logseq 这三款我将会逐一介绍的软件,都属于网状笔记软件,他们的基本原理都是由下而上(Bottom Up);而传统使用档案夹或笔记本的笔记软件,都是由上而下(Top Down) 的、层级式(Hierarchical)的。

使用双向链接(Links and Backlinks) 的网状笔记最大好处是你不需要有一个完美的档案结构,也不妨碍你的笔记和写作效率。

抛弃传统的层级式档案夹/笔记本,以及结合了笔记名和标签,二者都减轻了不少使用者的心理负担,让你可以不加思索地,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完之后才去烦分类的事情。

对于熟用电脑语言的朋友,Roam有很多高深的功能待你发掘,但对我这种主要用作笔记和写作的人,门槛也非常的低,只要花三分钟学了最简单的Markdown语言,就可以使用基本的,如标题、粗体、斜体等编辑功能。

还有半个月,一年的Roam订阅就要到期,要不要再花165美元呢?这问题挺难回答,下一篇再和大家分享。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一燈大叔編劇|內容創作人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samsonelight Liker Social: @onelight@liker.social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游牧人生現實版 - 兩年遍遊美國36州

做了多年編劇後 我終於當上主角了

成為數碼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