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不小心又对孩子大吼大叫的你:韩国最强教养军师的9大育儿方案,养出「好好讲就会听」的孩子
相信每个身为妈妈的妳看到这本书名,肯定会不自觉地发出会心一笑,接着情不自禁拿起这本书想要好好看看到底作者想跟我们说些什么呢?是想要责怪已经疲累不堪的我们吗?还是想要好好安慰我们受尽折磨的心灵呢?
回想自己每次大吼大叫的情景,多半是孩子哭闹的时候,他们因为被身为父母的我们拒绝而感到挫折,或是在精神上太过疲累而引发的情绪失控,时而愤怒时而伤心的持续哭声在经年累月之下是很难引发身为父母的我们百分之百的同情,反而容易因为不断反覆的发生而逐渐转变为厌恶的心情,于是便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吵?妳知道妈妈平时有多辛苦吗?」
从上面的那一段吼叫内容可以感受到身为妈妈的我对于自己平时的辛劳感到委屈,认为不应该遭受孩子的挑衅与任性,于是在孩子的情绪风暴当头也添加了自己的情绪,期望孩子能理解我的立场,然而这真的有效果吗?我个人认为在孩子四岁以下的时候几乎无法体会, 若是四岁以后且天生具有强烈同理心的话,应该可以稍微博得孩子的理解,但作者不建议家长这么做,认为不需要把自己的抱怨跟孩子表达,单纯用平和的语气与坚定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吵闹即可,看了作者的这一番话也令我深自检讨,确实不应该把自己的情绪跟当下的事件参杂在一起,不仅容易让孩子搞不清楚事情的重点,也有情绪勒索之嫌。
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父母通常是为了什么原因对我们大吼大叫?无非不是想要改变我们,或是希望我们按照他们的方式去过生活,要是我们的想法与他们不同,他们总是会极力反驳我们,并且要求我们接受他们的价值观,若是不从便是挑战父母的权威,于是他们感到愤怒而开始对我们大小声。
以上的这一段叙述,看出来原因是什么了吗?答案便是父母不尊重未成年孩子的意见,而且深信他们可以改变孩子,事实上每个孩子生来都有他们独特的个性与先天的气质,父母可以透过教育及环境的影响来引导孩子,但不应该剥夺孩子独立思考及做选择的权利,当然过度的尊重也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比方说明明是危险的事情或是会影响他人的行为却因为父母自己童年缺乏爱与尊重,于是等到自己当了父母之后便矫枉过正,让孩子搞不清楚事情的界线,罔顾孩子的安全与他人的权益,而自我解读为这都是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尊重。举一个我曾经亲眼见过的例子来说吧!在我的孩子大约两岁多的时候曾经报名幼儿体能课程,当时有一个孩子一直故意在奔跑中冲撞别的孩子,但孩子的妈妈不仅没有板起脸孔,还用轻声细语的方式劝导孩子,结果孩子根本完全不听劝,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动作,而这位妈妈也完全不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更没有把孩子带离现场。从这个例子当中可以得知一个严重错误的行为却没有被严厉制止,当然并不是要这位妈妈惩罚或辱骂孩子,而是妈妈的言行并没有让孩子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而且一再犯错的结果还能继续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如此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调皮捣蛋行为无伤大雅,这并不是爱与尊重,而是害孩子有错误的认知而继续做出错误的行为。
还有父母很容易感到挫败的一件事则是期待孩子同时间可以学习或改变多项事物(或习惯),大人们似乎无法接受一件小事为何需要屡次叮咛劝导还不见成效,大多数的父母是没有耐性去等待孩子的适龄发展或发自内心想要改善,比如书中提到期望孩子可以好好坐着吃饭不要乱动,就不要再期待他可以不挑食又吃得又快又多,一次期望一件事情就已足够,而且这一件事还需要长短不一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关于这一点我也非常有感,因为我也曾经有着错误的期待,结果时常一个习惯的养成就需要半年甚至更久,千万不要跟别人比较,因为那只会令自己更加有挫败感。
曾经听闻有父母因为孩子不认真写功课,于是要求孩子写完才能睡觉,结果直到半夜还呈现大人怒骂、小孩爆哭的画面,或是要求小孩必须要每天把玩具收得整整齐齐,如果不符合父母的要求就全部倒出来重新收拾,如果你也觉得这样的教养模式没有问题,那可能你也有完美主义的倾向,有时候父母生气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孩子不上进、不勤劳,更多的是父母内在的焦虑,其实事情真的有那么严重吗?举例来说,孩子总是在上课前拖拖拉拉,一下子要做这个一下子要做那个,身为父母的我们总是干着急,有的时候眼看自己上班都快要迟到于是破口大骂,其实静下心来思考,何不让孩子自己体会迟到的后果,虽然父母自己也需要付出代价,但总比剑拔驽张的亲子气氛更能让孩子学到教训。
这本书是我少数见过非常实用的亲子教养书,几乎囊括了幼儿园至国小这个年龄层的孩子时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有关于手足之间的纷争及校园同侪的相处问题,我总认为亲子教养的重点从来不单是如何教养孩子,而是父母的观念也必须要全盘导正,当大人拥有稳定的情绪、正确的价值观、开放的心态,才能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