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预测中国准备过苦日子

JackyAu
·
·
IPFS
·

2021年12月

中国今年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兼且从「富起来」迈向「强起来」,不过在一片形势大好之下,似乎仍有不少隐忧。被誉为「国师」的经济学者、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昨日在一个论坛上警告,未来几年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最困难时期,将面对债务危机、产业链迁移、碳衰退三大挑战。由此角度看,当局近来打击补习、网游、房地产等行业,正可视为有先见之明,勒紧裤头准备熬过苦日子。

「国师」提警告列三大挑战

李稻葵是内地最受各界推崇的经济学者之一,同时备受官方器重,身兼全国政协常委,近年多番获邀在中南海研讨会上向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建言献策。他刚在第十四届金麒麟论坛上发表演讲,主题为「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基本格局」,李稻葵开宗明义地说,往后数年恐怕会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为困难的一段时期,关乎眼前三大不利因素。

首先,李稻葵指中国地方政府多年来大力推动基建,虽取得优异成果,但亦存在不少低效建设,最大后遗症是造成沉重的债务包袱。据他估计,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隐形债和明债」合计,占中国GDP 50%以上,较官方资料显示的25%高出超过一倍,且他强调「我还算的比较保守」。值得留意的是,这是具官方身份的经济学者罕有地就地方债规模提出大幅偏离政府口径的推算数据。

作为比较,内地所有地产商总负债约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近日掀起严重债务危机;而据李稻葵估算,地方债总额超过50万亿元,规模较房企负债高出10倍以上,一旦「爆镬」更不堪设想。最大问题在于,地方政府恰好很大程度依赖卖地还债(去年卖地收入占地方财政84%),现在房企自身难保,土地拍卖已出现大范围流拍,随时产生连锁效应。


李稻葵又表示,欧美央行在疫情下肆意「放水」,如今准备「收水」加息,将带动资金回流本土,可能在新兴市场引起新一轮「外来债务危机」,再加上中国「内在债务危机」,两相结合后果难以设想,这是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第一大挑战。

第二大挑战为「产业链迁移」,李稻葵分析,在疫情爆发之前,中国属世界第一大工业出产国,当时「很多发达国家」扬言要把产业链迁出中国,其实停留于嘴上说说,疫潮流行便打乱了部署。不过,他预料这些国家在疫情中进一步认识到「不能过于依赖中国」,故在疫情放缓后将会开始付诸行动,估计现时在中国境内的「很多生产能力」将逐步转移到其他新兴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掉以轻心。

另一边厢,据昨日外电消息,美国和欧盟即将就对华政策发表「强而有力」联合声明,可能以政治理由对中国经贸进一步施加限制,有机会为李稻葵提及的产业链迁移趋势推波助澜,难怪他对相关情况甚为担忧。

最后,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第三大挑战是「碳衰退」,源于欧美国家为减碳「急于求成」,采取各种手段限制化石能源使用,结果「全球经济一盘棋,化石能源的价格一定会上升,对我们工业化中后期的还有很多百姓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的经济体而言,负面冲击是最大的」。

例如内地近来多个省市「限电」,或多或少关乎中国政府因应西方压力被迫急剧减碳,造成供电不足,影响工业生产及民生需求。相比起债务危机和产业链迁移,这个问题引起较小警觉,但李稻葵认为,随着国际减碳呼声高涨,未来几年将对中国经济带来愈来愈大冲击,甚至可能导致衰退。

「肾气」待激发政策须到位

综上所述,李稻葵似乎对往后数年中国经济看法甚悲观,惟他强调对中国长远前景仍充满信心。以中医理念为比喻,他形容「肾气是生命力所在」,中国经济的「肾气」来自十多亿人口,「绝大部分百姓非常勤奋,绝对有为了家庭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不断奋斗的进取之心」,然而「现在这个潜力没发挥出来」,所以应付危机之道在于释放市场潜力以激发「肾气」。

李稻葵提到,最近半年他跟很多企业家交流,大家都很迷茫,因为很多产业被国家(政府)限制,看不到发展方向。他称,一定要百分之百支持国家政策,而教育培训(补习)、娱乐、房地产等行业也确实需要限制,但与此同时,亦必须让老百姓、市场参与者看到新的发展方向,否则「传统的这些产业下行了,新的需求又没上来」,难免陷于停滞。

他建议政府应该重修「政府与市场经济学」这一课,「把政府的行为放到经济分析中去,去理解我们的经济运行,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就是要真正地把政府的行为调整到位,才能够让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够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

无论如何,诚如「国师」李稻葵警告,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须勒紧裤头准备熬过苦日子,并激发「肾气」应付挑战,方有机会迎接危机过后的美好前景,寄望苦尽甘来。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