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学出版的基础功:编辑其实是资料的处理整合!

Sunline
·
(修改过)
·
IPFS
·
不论你是要做纸本书、电子书,你只要拥有「做好上面几点的资料处理整合」的能力,那么,你应该就能好好的做出一本书了;不论是之后你要自己排版/制作电子书或是请别人排版/制作电子书,都能帮助自己有更好的逻辑,不会东漏西漏的总是遇到问题需要再花时间去解决。

对于「编辑」这个职务,太多人误会是只要会「作文」就好。比起「很会作文」或对「文字有一定的敏锐度」之外,编辑最重要的应该是对于「一本书」所需要的内容,有着非常强大的资料处理整合的能力。

比如说,要把一个作家散落在各个专栏的文字结集成册,得要知道如何分类,并且思考不同主题的内容能不能放在同一本书?若放在同一本书里,它们的前后顺序,是否在篇章里能够有节奏、有系统、有逻辑性的串接,而不至于会有「打断阅读」的断点,或者即使是不同主题,也可以透过小小的章名页、篇名页去分类,而在阅读的断点告诉读者:「嘿!我们接下来要换主题啰!」(若在广播电视里,有时候会以「广告」作为一个断点。)

或者,有些时候一本书的内容是由编辑与作者一起讨论的:这本书要写什么?内容应该有哪些,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就像文章有「起承转合」,那么一本书也一定有它的起承转合,如何开始、怎么进行、结束在哪里⋯⋯

自学出版或没有专业的出版经验的,最容易遇到的问题不是「文字好不好」这件事,而是没有资料整合的能力。 (文字不够好还是可以出书啦,会不会卖而已啦!)就别说其他相关的文字处理的能力了,比如说:文字的润饰、订正、标点的使用,版面上需要留意的横转直、避头点孤行、标点是否过宽或过挤,以及用字的大小,版心的位置,要不要有页眉,是否要留白?有没有统一左页或右页起⋯⋯诸如此类的细节很多没有受过专业编辑的训练的人都不会留意,而这些文字上的细节,也多半与资料处理整合相关。

对很多半路出家或是「突然想做一本书」的人来说,被要求留意极细节的部分,经常会感觉「做书干嘛那么龟毛」?啊不是像在word排一排,照片拉一拉,标题设一设,粗体点一下就有,图片有就好了干嘛管它什么解析度,封面干嘛算几公分,书背到底要多厚,出血要多少,PDF可以印不就好了/电子书生得出epub不就好了⋯⋯

如果没有「从头」开始去理解「出版是怎么一回事」,那么,确实「可以印」「生得出epub」就可以了。但是,为什么要要求那么多细节呢?除了可以更专业的成为一个「出版的人」之外,更重要的事是:

一旦你将这些资料整理整合的能力融会贯通后,会让你在产出结果的过程里,更流畅的进行,并且减少走那些浪费时间和沟通不良的冤枉路。也当然,你把资料处理整合过,你就比较不会出错,就算出错了,你也会因为前期有过资料处理整合的过程,你要找出错误,就会更快速! (以电子书的epub来说,需要经过EPUB-Checker这软体的验证,你资料处理整合的能力越强,越能一次过关的验证生成。)

*事实上,很多行业都是仰赖资料处理整合的能力来运行的,以出版界来说,行销也非常需要,另外像人脉经营其实也是! (你需要知道你在什么时候可以找谁,解决你手上需要解决的事。)

每一次接案,案主总是问我:这个你需要多少时间?我的答案从来都是: 「你东西给齐来,越齐越快。」而他们接着会问:那你的收费如何?我的答案跟很多人不太一样:「看你东西给来的完整度,越完整花的时间越少,钱不是问题,时间才是! 」(半小时能做好的东西跟五天能做好的东西,价码是不一样的。)

而什么是「东西给齐来」?就一本书而言会有这些东西: *天杀的为什么我觉得这些事我写过八百万次了。


一,封面图档或设计方向。

纸本书会是「全书封」意指从书封、折口、书背、书底,而电子书只会有「正封」(正面封面的意思),但近期做的电子书,也会将书底从全书封切下来,放到电子书的最后一页。

图档不要超过三张,然后跟设计说:你帮我挑。三张可以做三个范本,但给十张是怎么回事?你都抓不准你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了,要设计掐指一算当你脑里的虫吗?

图档的解析度要对:不论电子书或纸本书,所有的图都请用300dpi,纸本书需要CMYK且需要留出血边;电子书要RGB,不用出血。

书封上要放的字:作者译者绘者名、书名副书名(或加中英文)

书背上要放的字:通常就是书封上的字加上书系的名称(最上面)与出版社的logo(最下面)

书底上要放的字:会有文案、条码、出版社的logo。

书封要不要有书腰(有些印书封的纸的边边会剩,就会拿来做书腰),书腰要放什么文字? (通常推荐人会放在书腰上。)

书封要不要有折口?通常书封折口会放作者与译者简介(书封设计也会将自己的讯息落在这个折口的最下方)而书底折口多半会放作者的旧作简介。


二,内文的文字与图档。

内文的东西依顺序会是:书名页(通常会拿书封来放,拿掉书名以外的字;有些会再加放书系页,宝瓶文化的书常见)、致谢辞*、目录、序*、各界好评*、章名页*、篇名页*、内文开始

(*不是每本都有,致谢辞、目录、序、各界好评,顺序不一定。)

内文是要至少三校过的。 (科科,现在业界都不校那么多次了吧!)图档的规则跟书封一样。

这个部分就非常仰赖「资料处理整合」的能力,把内文的级别(大标,副标,中标,小标,引文,内文,注释,粗体,斜体,宋体,楷体,说明,内文编按文⋯⋯)与相对应的图档分好,真的是一个编辑最基本最基本的功力了。

but,这里有个很重要的but,编辑只需要给文字档就好,不用鸡婆地在word弄好「大标,副标,中标,小标,引文,内文,注释,粗体,斜体,宋体,楷体⋯⋯」这种细节,因为叫进去排版软体全部都是纯文字而已。

正确处理内文的方式是

<H1>大标<H1>
<H2>中标<H2>
<H3>小标<H3>
<H4>副标<H4>
<ch>这段是引文<ch>
<b>这里粗体<b>

以此类推,内文就不用特别标明。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word上拉得很爽的文字格式,不同电脑开启看的就会不一样,有时候根本看不出来你大中小标的差别,也就容易标错!

*其中的<H1>、<ch>要怎么命名随你便,但要整理好它们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即可。


三,落版单

一本书假设有160页,要写清楚第几页是什么东西。当然,你要会算多少字会走几页。电子书没有这个问题,但电子书需要正确的顺序,例如:书封,书名页,作者简介,书籍简介,目录,章名页,篇名页,内文,版权页,书底⋯⋯

不论你是要做纸本书、电子书,你只要拥有「做好上面几点的资料处理整合」的能力,那么,你应该就能好好的做出一本书了;不论是之后你要自己排版/制作电子书或是请别人排版/制作电子书,都能帮助自己有更好的逻辑,不会东漏西漏的总是遇到问题需要再花时间去解决。

更重要的是,这个资料处理整合的能力训练起来,你做其他事都会更有系统的去处理手边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总是有先后顺序,而它需要有一定的训练;而这样的训练也会让你在过程中,发现很多以前你认为「做书干嘛那么龟毛」的细节:原来,这样做,比较快!原来,这样的龟毛,少走了很多冤枉路!原来,早下班、不加班,不是梦! (科科)

*这系列可以改成「其实,加班是自找的,因为你从来不注重细节!」

做书其实满好玩的,我致立于把最好的方法写出来,让做书更省力省时一点,生活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做很多有趣的事。但时间需要从很多细节去省下来。用对方法,你就会有更多时间生活,而不是抱怨工作做不完。 (起码,你要能做到自己的部分能替自己减少时间工作,减少情绪抱怨。)

图:20160627大阪枚方茑屋书店,Canon EOSM3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血緣的無間輪迴!《小雁與吳愛麗》

性與愛的連結/《愛愛內含光》

女孩們的青春!《女孩上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