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反思|当个动眼又动脑的读者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是否对作者的文字全盘接收呢?

虽说阅读的时候就像是进行一场吸取新知与观念的旅程,但有不少时刻总是会让我放慢速度去思考咀嚼,可能是找到共鸣而感谢作者把我的心声用精准的文字呈现,亦可能是不认同作者的观点而再三确认是否有误解,在这几乎人人都能出书的时代,书里的文字已不全然代表着权威,甚至还必须要承受被批判及检视的风险,虽说出书的门槛降低了,但作者的心脏可能更需要锻炼得够坚强才行。

近来阅读的两本书当中就存在我不认同的观点,而我相信作者在写下文字开始直至现在也可能没有发现症结所在,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成长背景与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有许多观念上的盲点,而我认为透过阅读是训练思考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我们不需要全盘接收每位作者的论点,也不要因为作者拥有德高望重的地位而无条件把他的文字奉为圣旨,在阅读的同时尊重自己的感受与价值观也非常重要。

以下我就来谈谈这两本书中我所不认同的观点,当然这没有对错,只是观点差异罢了!

事件叙述一:

妈妈(作者)原本答应让孩子吃义大利面,但爸爸回家后看到佣人已经煮了好几道菜,于是表示不需要再特别煮孩子想吃的义大利面,妈妈同意爸爸的看法,于是孩子责怪是妈妈的错而哭了20分钟,但妈妈表示不能因为孩子哭就改变自己的做法,还表示孩子是在无理取闹,只要静静陪在孩子身旁就好,最后以孩子跟妈妈道歉收场。

我的想法:

大人答应孩子的事情可以说话不算话吗?孩子不能接受而难过哭泣算是无理取闹吗?我认为出尔反尔的是大人,怎么结论会是导向不能因为孩子哭就改变作法呢?明明改变想法及做法的是大人,不是吗?

我认为有时候大人容易基于一些理由而临时改变主意,可能是觉得浪费食物,也可能是觉得绕远路等等,却从没有想过要征询孩子的意见或是去思考更周全、保有弹性的作法,通常都是一声令下要孩子无条件接受自己的变卦,若孩子不接受就是闹脾气、小气、不懂体贴大人云云,或许作者认为自己很冷静陪伴在情绪崩溃孩子的身边已很了不起,但我看到的重点是大人违反约定在先又完全没有给予沟通的空间。

事件叙述二:

单亲妈妈(作者)与儿子相依为命并疼入心,儿子在国小时期被老师投诉会干扰上课秩序且喜欢作弄同学,于是要求妈妈带孩子去评估是否有过动倾向?但这位单亲妈妈认为自己的孩子完全没有问题,觉得是这位国小老师对自己儿子有敌意,并举出国中老师很包容自己的儿子,表示儿子还很感谢国中老师,结论是会感恩的孩子怎么会有问题呢?

我的想法:

老师肯定是因为很困扰才会请家长带去评估,应该要同理老师的为难与辛苦,而不应该认为提出建议就是对自己孩子有敌意,反而应该要感谢老师的细心观察才能让家长警觉孩子的发展状况,若真的评估过后有问题也可以及早治疗,老师其实是立意良善,不要因为排斥自己的孩子被认为有问题而错过了黄金治疗期。

再来,懂得感恩的孩子跟有没有过动也没有关系,这不能混为一谈,更加不能把国中老师对孩子的包容视为是反对国小老师的意见,每个老师的作法不同,并非指出孩子问题的老师就是带有偏见,身为家长应该要以孩子的最大利益为考量,若是评估过后没有问题也可安心。

以上这两个事件分属于两本书的某个段落,而作者也都非常知名,虽不清楚是否也有读者提出跟我类似的看法,但我确实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大脑思考,而非把作者想要喂养我们的重点与结论无条件吸收。


图片来源:unsplash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叛逆,是為了想長大:心理學教授的雙寶爸,解析青少年冷漠、敏感、易怒的底層邏輯

蔣亞妮《土星時間》

你不是懶,而是能量低:人生開外掛的精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