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r Social:最被低估的 SocialFi 社群平台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波社群平台的逃难潮,希望能离开演算法制约或是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
但有越来越多人发现,在各个中心化平台之间「逃难」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去中心化的社群平台应运而生。其中,由推特主导的Bluesky名号最响亮。只是Bluesky 的开发进度缓慢,至今还没有可用的产品。如果要论完整度,我认为以中文内容为主的Liker Social 是你我最容易上手的好选择。
这篇文章讨论Liker Social的起源、什么是去中心化社群平台,以及它面临的治理难题。
Liker Social
2020 年1 月,年仅16 岁的LikeCoin 用户Wancat (林宏信)在Matters 上号召网友一起成立Liker Social 这个去中心化的社群平台。就像是人们会将Matters 文章分享到脸书一样,未来人们也可以将文章分享到Liker Social。
但Liker Social 并不是「重新发明轮胎」,而是基于去中心化社群网路Mastodon 之上,建立一个独立伺服器。 Liker Social 的创建者Wancat 指出:
Mastodon 是一个类似推特、脸书一样的社群平台,可以贴文、留言、分享、加好友,但其特别之处在于Mastodon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群平台。 ... 我已经想脱离脸书很久了。因此想要发起一个社区自发的计画:建立Matters 的Mastodon 伺服器,目标能建立Mastodon 的中文社区。
之所以选择以Matters 为号召,一方面是喜欢Matters 这个社区;另一方面是觉得Matters 还缺乏更多的社交功能。有时候没有想创作,而只是想跟Matters 上的朋友交流,Mastodon 就是一个更适合的场景。
当时Wancat 向Matters 用户募集LIKE 当成Liker Social 的营运资金,并承诺定期公布支出金额。只可惜Liker Social 在成立一年后,因为使用率不高,再加上Wancat 课业日渐繁重,最终转由匿名用户Liker Social接手营运。
如果说Matters 是Web3 的部落格,适合分享长篇文章。那么Liker Social 就是Web3 的社群平台,适合分享日常生活。两项应用都整合了LikeCoin 的赞赏键,让作者能从读者的拍手中获得LIKE 币奖赏。
下图就是目前Liker Social 的样子( Web 、 iOS )。
熟悉推特的用户,肯定对Liker Social 的介面不陌生。
在Liker Social 每则贴文都有500 字的长度限制,要求用户长话短说。而贴文下方的留言、分享和按赞功能都一样,只是Liker Social 额外增加了LikeCoin 赞赏键。但光是这个小小的改动,就足以凸显Mastodon 的特别之处。
Mastodon
Mastodon是去中心化的社交网路。
它的功能虽然类似推特,但运作方式和email 相仿。以email 信箱举例,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Gmail、Hotmail 或ProtonMail 注册帐号。就算每个人都使用不同的信箱,彼此的email 仍然可以互通。
Mastodon 将同样模式,套用到社群平台上。换句话说,即便我在Mastodon 的帐号是mn@liker.social,仍然可以看得到另一个帐号astro@g0v.social 的贴文并与它互动。
内容可以跨平台互通,只能算是Mastodon 的特色之一。它的最大亮点,是让每个伺服器都可以自订内容规则,甚至像Liker Social 还额外新增赞赏键这个特殊功能。
这就像是不同的email 收信软体,都有自己一套信件分类规则,还可以替每封信件加上不同标记。举例来说,有的人最初虽然是在Yahoo 创建信箱帐号,但最后却习惯使用Gmail 来管理信件。
进阶玩家可能还尝试过Spark 、 Polymail这些比较小众的收信软体的特殊功能,例如信件追踪、即时通讯或应用整合。
同样道理,Liker Social 就像是社群网路的「收信软体」。使用同一套「收信软体」的用户们,可以解锁一些特殊功能,例如LikeCoin 赞赏键、显示赞赏公民图示,但也不会错过其他不同「收信软体」的用户动态。
这就有别于脸书这样的中心化社群平台,强迫使用者遵循同一套内容规则、使用共同的操作介面,而且用户也很难将内容带着走。
Mastodon 等于是将内容的治理权下放给每个伺服器自主管理。使用者可以根据各个Mastodon 伺服器的内容规则、功能喜好,自行「跳槽」到不同的伺服器。
例如在Liker.Social 不能发表的内容,或许发在g0v.Social 就不是问题。但反过来说,在g0v.Social 发表的内容就不能获得LIKE 币的赞赏。每个伺服器都有自己的规则,既独立营运又彼此互通,这就是Mastodon 的去中心化之处。
用户切换到不同的Mastodon 伺服器,也不需要像是社群平台常见的「告别文」一样,得先发文通知朋友自己已经搬家了。毕竟除了拍手按钮消失,朋友们恐怕也看不出有任何异状。
此外,每个伺服器还可以制定自己的「外交」策略,决定是否与另一个伺服器互通,或者能否被搜寻引擎找到。以g0v.Social为例,他们就会替伺服器内的用户过滤掉一些成人及诈骗内容。相对之下,Liker.Social 就没有这些限制,所有内容都会如实呈现。
像这种让各个伺服器「各自为政」的作法,就是在中心化社群平台很难做到的事。
但事情总有两面。 Liker Social 没有广告,社群公约里也只有一条「请自由发言」的规范。这必然会衍生出Liker Social 营运资金从哪来,以及内容「谁说了算」的治理难题。
去中心化的难题
根据Liker Social 的叙述:
Liker Social 是建立在LikeCoin 之上的生态,同时我们也继承另一去中心化服务Matters.news 的社区自治公约以及陪审团制度来达成去中心化治理。
Liker Social 现阶段并无收益来源,我们厌恶万维网如今的封闭和不平等的注意力交易。所以我们毋宁死,也不会从事任何贩卖注意力的生意。若你想要支持我们,可以订阅我们的赞赏公民帮助我们继续运行下去。
治理规范与资金来源,是每个去中心化社群平台都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否则,最终难免变成另一个「脸书」。
「好消息」是目前Liker Social 的使用者还很少。以分享的内容来看,用户普遍是从LikeCoin、Matters 慕名而来。彼此的价值观都非常相似,所以陪审团制度更像是先备而不用。
此外,营运资金短期内也还不成问题。以Wancat 在2020 年底公开的最后一笔支出帐目为例,当时三个月的伺服器花费是58 美元。反而伺服器的日常维运、开发新功能的人力,可能才是主要的成本开支。
短期内最棘手的,反而是用户在Liker Social 内互相「洗赞」的问题。
之前LikeCoin 验证者Catding 曾在区块势podcast 分享他的「拍手机器人」实验成果,证明只要替所有人的文章拍手,他人也会基于礼貌回拍。而这些小额的拍手费用,则是由LikeCoin 的生态基金买单。这就让洗赞机器人有利可图。
后来Liker Social 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刻意降低在社群平台上的拍手奖励。有趣的是,即便是这样的改动也几乎没有在Liker Social 上引发争议。由此可见,Liker Social 上的使用者都还是「同温层」居多。
这就有别于多数的SocialFi 社群平台,用户普遍是为了赚钱而来、赚完就跑。 Liker Social 上的用户更像是为了社交而来,获得LIKE 赞赏只是顺便。前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曝光,但后者才是人们认识朋友、分享生活的地方。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说不定你也会对区块势的过往内容感兴趣。此外,也请大家推荐区块势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