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只有西方懂得用香水吗?
中国人用香,或者说喜欢香味这件事,不论在个人装扮或医疗药用上都是十分明显且历史长久的。就以当下我能想到的,清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就有写过一种奇特的香品——『冷香丸』。 『冷香丸』的制作极为奇葩极端,需采集不同时节草本花类,配以纯露(甚至是林黛玉的泪)才能制造出能这种在我看来极为『奇葩』的传说药丸。
在古诗词里,香味更是无处不在。唐宋以降,诗人作品里总能找到香或者跟香品有关的叙述。士大夫阶级的品味,跟当代中产阶级或以上的人士所追求的生活品质并无太大差异,虽说物质使用的差异不大,但在思想层面上却是不同的。
古人用香、玩香、品香除追求物质满足,也从物质中寻求对现实的超脱,找到精神上的深度。广义来说,现代人用香受西方影响,不论广告词还是一般人观念里,谈论到香都是用以驱除体臭,或者仅仅是祭祀鬼神用途,是很直接的用香体验。东方或者说古人用香,初期确实也着重在祭祀上,但随着时代演变,香的运用逐渐发展成个人生活的必需品,最后发展成精神层面的探索。
打宋代起,用香阶层便将香的品玩方法着重在『理』、『韵』、『味』这三点上。他们讲究通过香以调节空间气味场:味以鼻观,以鼻息闻味道是嗅觉上的满足;理则借香味与身体共振,以达到养身效用;韵则以香结合精神意志的修养。
当然,古人也通俗用香,比如女子在胭脂水粉里的用香程度,绝不亚于现代摩登女子。宋代更是用香极至的朝代,不论男女,为香痴狂的程度是今人难以企及,甚至有专门治理香的部门来为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置办香席,随身插花、佩戴香丸等在宋代更是习以为常,普遍之事。
回到现代,当我们本普通人谈香或者本文主旨的『花露水』时,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从可获得的回答来看,对于香,我们的印象大都停留在祭祀用途。说到『花露水』可说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味浓』、『刺鼻』、『老派香水』,似乎带着『偏见贬义』的形容。但花露水的故事,也曾如现今我们目睹的品牌香水般受人追捧,也曾是时代潮流的象征。
更甚的是,绝大部分人一说到花露水都会认为是中国人仿造洋人的香水。这说法没错,但如果仔细从故纸堆中挖掘,花露水的故事或者说中国人与香品、香水的关系,还要追溯到汉代张骞从中东区域带回来的许多新鲜玩意儿说起。
张骞出使西域,为汉带回的许多东西当中,香料可说是相当重要且影响深远的物品。说个在中国人社会里常提到的两种花香——素馨和茉莉便是那个时期逐步引进中国。
从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中,不论诗经、楚辞,我们都可读到许多有气味的植物的叙述,用以比喻人的品格,其中谈论最多有兰草、艾草、藿香等草本植物,都是味道淡雅或者近乎无味的植物。直到素馨、茉莉、蔷薇等来自西域的奇香引进中国,中国人的味觉更多元也更国际化。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们所知的众多香料香材,几千年来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说起『花露』或者任何带有气味的花草『露水』,可能还要从大食国的玫瑰纯露说起。人们几千年来对玫瑰纯露(以大马士革玫瑰蒸馏淬炼而来)的追捧,未曾停止。当装在阿拉伯玻璃甑里的蔷薇露传到中国,王公显贵无不为求这蔷薇露不惜掷下重金,而这也是最早在中国土地上出现的『香水』。
因为有其价值,加上难以获得,中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要得到蔷薇露,你得一掷千金,再不然就是试图用其他花卉香草模仿,对当时的有闲阶级而言,只要能拥有装在阿拉伯玻璃甑里的蔷薇露,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让我想起丁香、花椒等早期在中国古代的地位,阿拉伯人刻意控制香料市场,这些香料都要靠有限的进口才能获得,物以稀为贵的前提下,这些如今我们看来特别廉价的香料,实则在汉唐以至宋,都是相当贵重的香材,更夸张的是,有些朝代甚至将这些香料当货币,帝皇用它支付薪水,将相为炫富会以拥有多少香料来做个财富大比拼,以显尊荣富裕。
说回『花露水』。自阿拉伯人学会使用蒸馏法以来,大部分不能够保存的,来自自然界的香气,就这样被他们以蒸馏法保存了迷人气息,结合他们精明的通商脑袋,把稳香料贸易市场。
因为玫瑰露为人所热爱,商机自然来。为了做出类似与蔷薇露的『赝品』,中国人在这件事上没少动过脑筋,可惜缺乏原材料,始终无法制作出原汁原味的蔷薇露,倒是这场纯露狂热中,茉莉的芳香意外的普及到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中,成为古代女性的随身气息。
如果说香水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时,那只能说是因为你不懂得中国人的用香历史。正如前面所言,阿拉伯商旅出现以来,认识、制作香水的想像、工艺和欣赏品鉴早就在中国土地上扎根。只因文化断层,加上没有太多人针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索,以至于让『香』这在中华民族里有着极为深广的学问,隐藏在诗词中,掩埋在过往时光的淤泥里。
若再有人跟你说,中国是到近代才懂得制香水,或任何与香味有关的化妆品时,请帮忙纠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玩香用香的大国。沉檀龙麝在中国士大夫阶层,稳占首席,读书写字抚琴,无所事事便来一炉香。玫瑰、茉莉、柑橘、丁香、桂皮等,不论在药用、梳妆等领域,也非常广泛,在宋代更发展至巅峰。
中国古人追求香和其境界,自诩香痴的黄庭坚有《用香十益》:『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 』近代刘良佑则有品香四德『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
香之于中华民族,是一脉重要香火,可惜这等由气味形成之抽象物,不论是谁都难以将味道具体描述。但也好在有《香乘》、《香谱》、《陈氏香谱》等零星的香学典籍为『香』这门学问的来龙去脉与使用方法留下记录,再加上大量古代诗人的作品以证明古人用香之频繁与精妙,否则再无人晓得,香在中华民族世界里,一直以来是如入到骨髓中的重要事情。
都读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希望能获得你的欣赏和打赏。
参考资料:
孟晖《花露的中国情缘》
孟晖《画堂香事》
扬之水《香认识》
刘良佑《香学会典》
林天蔚《宋代香药贸易史》
John O'Connell《香料共和国》
Claudia Muller-Ebeling、Christian Rätsch《春药》
B站UP主:一本正经的柿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