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看人生|升学主义骗局,做好自己,改变教育

陳穩
·
·
IPFS
·
唯有读书高?升学至上不一定成全美好人生?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并且不再荼毒下一代?

于我而言,升学主义既是悲剧也是笑话,比起教育更是骗局。

唯有读书高?

学龄前

台湾的私立幼儿教育场所经常标榜「双语」及「先修」,吸引了无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借此「让孩子赢在起跑点」。

然而,对于该阶段的孩童更重要的课题应是学习尊重和负责,比起硬知识,更应该培养健全的人格。

中学

过去的政策不允许私立学校明目张胆的举办入学考试,有些学校改以「免费智力测验」伪装,进行学生的程度筛选。现在,则是独立招生,不演了。

校园内大大小小的集会、演讲、学长姐返校分享,总是紧扣「考上好学校就一定能掌握人生选择权,才能成就美好人生」。体育、艺术、辅导等相关课程总是被升学考科占据,既剥夺了学生培养体能、发展创造力、探索及认识自己的权利,更强化了分数至上的价值观。

最后,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在集体价值的影响下,选填了所谓的顶大或者电机、医学等校系。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也不明所以的申请了分数刚好的科系。没有人确定自己的兴趣,更没有人有机会好好规划未来。

大学

有些解题机器人就这样成为了真正的机器人,未曾替自己盘算什么。

有些人进入大学之后,努力认识自己、探索世界,逐渐修正人生道路。

有些人在毕业之时猛然发现眼前的一切并非心之所向。此时,埋怨一直以来的骗局已然无济于事,那些师长继续行骗,砸在眼前的现实才是躲不掉的必须面对。

生活看人生|升学主义骗局中,做好自己,改变教育/图源:陈稳

论自我:赢家获得美好人生?

既然学业至上,成为赢家就可以了吧?不,在我的好友中,就存在不想当医生的医生、不想当工程师的工程师等,看似功成名就却不对所学、职场满意的人物。

不是说升学主义绝对错误,或者师长都是骗子,而是家庭、教育现场都不应强行灌输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成绩好不一定会获得美好人生,成绩不好也不代表没有价值、人生毁灭。真正的成就自己,是探索世界、寻找所爱,并为人生负责。

不被社会环境蒙蔽

无论是经历了不太适合的成长环境,或者无法改变的过去种种,现在还不迟!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再像过去盲从普世价值,而是仰赖独立思考,尽可能的将手牌玩好,未来的日子终究掌握在自己手中,

重新定义自我价值

若不由分数、成绩单、薪资表来看待价值,究竟要如何实践有意义的人生呢?

必须透过觉察、思考和不断调整,对自己尊重,并保有认同。

找到自我实践目标

依据所爱与所长,透过实际行动,往理想生活迈进。


论教育:是时候瓦解骗局

人人有责

严长寿:「学生因为找不到方向,大量涌入没有前途的校园;家长抱持过时的观念,继续绑住孩子......这是一个大家都有责任的『共错结构』。」

严长寿所批判的台湾社会「膜拜不合时宜的升学主义」,是众多角色和集体潜意识造成的结果。要改变现况,可由自身开始。

因材施教

〔论语.先进篇〕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子路)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冉有)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公西华)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和冉有向孔子提问,一样的问题,老师却给出不同的回应。

至圣先师如此,台湾的教育却不论学生的资质、性格,全数灌输升学主义至上吗?不知这样的方式,埋没了多少技职、创作等人才。

建议自家庭教育开始探寻,再由学校老师、制度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

教学不只是授课

It is educating, not teaching.

几年前参访一所以「艺术人文」与「自然生态」为学习主轴的学校,副校长向我们分享教育理念,「教育」和「授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动词,互动与交流性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却总是将其视为一个单向的行为而不自知。

期待教育能够变得更好,让我们的这一代以及未来的每一代都不再被框架,绽放最适合自己的光芒璀璨。


我的其他专页: 方格子Potato MediaFacebook陈稳看人生尽情书写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陳穩「生活,見微知萌。」開過飛機、待過醫療業、當過模特和老師。人生系作家,自暈體質,是心理男也是心理女。 📝閱讀書評/心理成長/航空科普/原創小說/生活感悟📖知音可貴難覓,說書只為知己,一朝聽書即為子期。✨合作邀約歡迎至文章下方留言,或請移駕至 Facebook 粉絲專頁私訊!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鈴芽之旅》芹澤開車歌單和小酒館音樂:日本懷舊歌曲分享

社會觀察與心理|別人喜歡我喜歡的歌,我就不喜歡了!以《孤勇者》為例

影劇音樂看人生|新海誠《言葉之庭》簡介、金句與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