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孤独六讲】你听朋友讲话不要听他讲了什么要听他没有讲什么[心得]间接的验证成功的定义是因人而异的
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
我喜欢这本书,喜欢作者切入的主题,也喜欢他描述主题的方式。
看别人的思维及描述事物的方式,都是我们可以学习之处。文中他大量引用许多文献、史料及电影,来说明他所探讨的各种孤独。这些所引用的资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冲突了我许多的既定印象。
例如,史记是多数人所熟稔的,这些帝王将相的许多作为,不禁让人神往。但蒋勋从美学切入,点明了作者司马迁是个现实上的失败者。虽在现实舞台上彻底地输了,但却能在历史上留有一席之地,还有如俄国文豪托尔斯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秋瑾与竹林七贤-嵇康等人,皆是如此。反观许多现实上的历代成功者,「赢了政权却输了诗与美」,就是「因为成功的人走向现世和权力,在现世和权力中,他无法再保有梦想。」这种人就更不计其数了。
这不就是间接的验证,成功的定义是因人而异的。
蒋勋先生到底什么东西没讲?
蒋勋引用他人的话说:「看一本小说,不要看他写了什么,要看他没有写什么。如同你听朋友讲话,不要听他讲了什么,要听他没有讲什么。」
那他到底什么东西没讲?那当然是个人所追求的孤独的反面:机会成本。
例如:秋瑾所舍弃的是她的家庭及她孩子成长中所需要的母爱(连原先支持他的丈夫也一并地被舍弃)。嵇康为了某个目的而特立独行,结果一样舍弃了家庭与<广陵散>(也许是中国的贝多芬第9交响曲)。托尔斯泰为了追求理想,则舍弃了原先深深仰赖他为生的仆人与农民。
从这些被舍弃的人的观点出发,他们一定很抱怨(应该是憎恨)这些为了个人,而不顾他人死活的自私鬼。
但这些抱怨与憎恨在美学上或史学上却不足以道也,因为相较这些历史人物而言,他们没有美学或史学的价值。小人物的心声是无法登上舞台的,虽然这些人的数量远远超过文字上有记载的人物。
从这个角度去看,原来美学或史学也是市场导向的。如果没有戏剧性的情节,作品没有点击率、没有收视率、没上排行榜,那么呕心沥血甚至犠牲生命的something是不是都会变成nothing!?
讲到这里,又回到老问题了。人生中的成功到底是什么?
书中佳句
P017 在我青春期的岁月中,我感到最孤独的时刻,就是和父母对话时,因为他们没有听懂我在说什么,我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而这并不牵涉我爱不爱父母,或父母爱不爱我的问题。
P020儒家思想歌颂的是一种群体文化…事实上儒家思想是以农业为基础,一定和群体有关。
P046先有结局,就不会有思考、推论的过程。
P047逻辑(logic)一词源于希腊文logos,就是「不同」的意思。
P059「产后忧郁症」形容一个完成伟大计画的创作者,比如导演在戏剧落幕的那一刻,会陷入一种非理性的忧郁状态。
P081「看一本小说,不要看他写了什么,要看他没有写什么。如同你听朋友讲话,不要听他讲了什么,要听他没有讲什么。」
P091因为母亲的五岁对他而言是不存在的,他也无法了解,藉由母亲的照片,他开始探讨摄影、影像的意义和价值。
P094「董永卖身葬父」的签意!?
P106如果你二十岁时不是共产党员,你一辈子不会有希望;如果你二十岁以后还是共产党员,你一辈子也不会有希望。
Original link:斜杠三宝爸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