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斯日記第一百五十四日:每個生命生來就帶有使命感,不是你沒有,而是你需要
每當在生活的寂靜期、在我對信念開始有所疲倦的時候,一場大汗淋漓的跑步所塑造的自信源泉從來不會讓我失望。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感來到世上的,使命感在兒童期漸漸成型,那些使命感由我們幼年經歷的痛苦和不幸遭遇塑造而來,埋下一粒種子在內心。
致力於成為醫生的孩子,成年後能克服萬難發明世人不可思議的新藥或是治療手段,有些是在幼年期目睹過親人被相似病痛的折磨。
致力於成為真正警察的孩子,我也相信除暴安良的心願一定紮根於童年相關的悲痛遭遇中。
我的導師阿德勒在心理學上將人分為三類:第一類人竭盡全力幫助他人避免自己走過的彎路;第二類人,不介意他人走過自己的彎路,這樣才令他們感到公平;第三類人,會因為自己曾經的不幸遭遇,而合理化自己所有的報復行為。
很明顯,第一類人更容易尋找到自己使命感驅使下的生命意義。但我並不認為三類人是無法轉化的,只是後兩種人在找到自己的意義之前需要更多的痛苦磨礪以及思考和引導。
同理心會制約一個人心靈成長的高度,有些說法主張同理心來自於基因,但我更相信每張白紙一樣生命的塑造更多來自於原生家庭教育的培養,三種人的劃分,也更像是根據同理心強弱的區分。
在我看來,也並不是生命沒有了使命感,就無法生存下去,而是會缺少強大的信念力量促進自我的成長。
一個有意義的自我實現,會使一個人的所作為所為更有助於整個人類集體的發展。
而這種使命感可以將一個人與集體的聯繫培養的更緊密,信念的強弱又可以給個體注入力量不等的驅動力使他更靠近生命意義的實現。
馬斯洛五層需求的定義給出了每個生命都不可避免踏上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乃至自我實現的過程。
每一個台階都會在人類社會刷下一大批的人,有些人忙碌一生,卻始終無法逃離生理需求的恐懼,有些人終其一生都為愛情尋死覓活,有些人對尊重需求的理解有誤,餘生卡在社交需求上無法前進。
自我實現的過程一定是拿到了使命感的驅動力,同理心很強的人顯然更容易踏上這層台階,也更容易逃離生理需求的恐懼,因為有更高級別的幸福感無法得到充分的滿足,就像是年幼遭遇過不幸經歷,想要幫助他人擺脫這種苦難的內心驅動。
我相信沒有人有著幸福完美的童年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最想要完成的心願,這個心願若經過適當的引導與鼓勵式的教育,會成為使命感的種子。
物質能解決什麼需求?任何高於第一層的需求都無法用錢解決,很顯然我們大環境下的教育體系存在嚴重的失誤,將大多數人置於生理需求的恐懼下,無法擺脫安全需求的渴望、將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置於物質的支配下,所以我們沒有偉大的企業家,沒有偉大的商業領袖,沒有偉大的時局變革者。
所以教育才是如此重要,可以培養無數的胸懷使命感的時代引領者,而只要細細觀察下身邊的環境下父母們對教育的意識水平,就知道當下的這個困境很難破局。
在一個生命成長的初始化過程中植入充滿bug的代碼,只能依靠它自身去尋找和修復了,我想沒有任何父母想要做這樣的操作,但意識、認知水平就已限制了父母對自身的修復。
找不到人生意義和使命感的父母,是極難將之植入下一代生命的胸懷的。
但我始終相信每個生命都是有自己存在的意義的,不是一定有,而是應該有,因為使命感所帶來的驅動力,可以讓人脫離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恐懼,可以獲得在正確的尊重需求下獲得正常的社交活動。
不是你沒有,而是你在沒有找到之前就已迷失、屈服於恐懼的迷宮裡,無法踏出下一步撞壁的嘗試。
而當你終於醒悟,每一次狠狠的撞壁都是為在更加靠近人生的出口時,你才會期待下一次更大的人生挑戰,而使命感會是最好的驅動力。
每個生命生來就帶有使命感,不是你沒有,而是你需要這個驅動力才能活出不一樣的精彩,所以你必須要找到,克服那重重磨難後。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