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李怡先生】无条件撑香港年轻人,来去痛快的「失败者」

書生
·
·
IPFS
·

李怡先生逝世,世上又少了一个无条件支持香港年轻人的和蔼智慧老人。

上月尾,李怡先生在脸书发文称「作者有病」,「但无大碍」,指专栏「失败者回忆录」将暂停数天,「不劳各位朋友牵挂」,怎知道这一帖子成为了终章。

李怡一生与阅读写作分不开,可以说是真正的读书人。 1970 年他创办杂志《七十年代》,内容亲共,但据他的回忆录所指,当时他从编辑及写作中开始意识到极左的毛病,就是缺乏自由意识,只要求人盲从。

文字与自由的魔力,终能突破自出生以来一直贯输在脑中的思毒。

在《明周文化》的专访中,他再次提到由「亲共」转为「反共」,除了因为经历过残酷的文革时代外,主要是基于阅读教会他做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拥有「自由意志」,「阅读告诉你没有必然绝对的真理。真理是通过不断的批判才能发现的。」

他曾在回忆录中说,「现在时兴短文,网上若有长文,会警告『长文慎入』,但在40 多年前,《七十年代》就靠长文吸引读者,文章越长那一期销量越高,因为太多人对云谲波诡的政局不理解,要找答案了。长文提供的是不为人知或至少人们没有长期跟进的背景资料,对局势突变的原因及前景作解释(这也是书生仍然坚持写长文的目的)。这是电台、电视、报纸都不大能够满足的需求,唯杂志可以做到。」

他自言:「我创办了杂志,但杂志也创造了我。」

文字影响了他一生,他也用文字影响很多人一生。

李怡先生长年撰写时事评论,分析两岸三地的政治局势,见解独到。自2014 年雨伞运动开始,他是少有支持本土主义思潮,及支持香港年轻人不怕尝试任何抗争方式的前辈评论人。 2016 年鱼蛋革命,他没有像主流社运意见般批判年轻抗争者的勇武抗争,反而指年轻人充满智慧与勇气,是社会迫使他们不得不走到这一步。很多本土派年轻人都为他的发声感激。

在两年前的《立场新闻》访问中,他提到「你知道我一向支持年青人,支持他们的想法」,但过去想法也不过是「年青人应该是未来的希望」,「做错了也不要紧」;但他万万想不到,当2019 年需要香港人真正出来「献身」时,香港年轻人真的不怕自我牺牲走出来抗争。他指香港年轻人的智慧、「勇气和力量」,超乎他的想像,令他「不能不由衷敬佩,整个印象和以前不同」。

访问中,他还提到反送中期间很多晚不能睡,「很担心,很担心」,心里不断重复「唔好啦,你地唔好咁(冲)啦」,但讲不出口,因为他相信香港年青人的智慧。他说,我们无资格批评他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真正在前面冲的人的感受」,他们可能觉得这样做是非如此不行,在反抗之中「实现自己」。

李怡先生不只口说支持年轻人抗争,也亲自走入了年轻人的抗争世界。

在网上最新(也是最后)公布的《失败者回忆录》中,李怡提到自己也参加了2019.6.9 的和平游行,也曾忍不住和街头的勇武抗争者站在一起。但有些年轻人担心他的安全,他亦自知身份位置,可能会增加勇武的负担,因此后来主要参加「银发族」或「手拉手人链」等和平活动。

李怡在文中还提到一个即使失败但又要抗争到底的理由,书生相当喜欢。他说:「我们走出来,只因为我们是有尊严的人。猪被杀还会叫几声,人岂能不如猪,默默地任凭恶法宰割?我们怎能容忍一个人人有法律保护的社会,沦为人人赤身露体任凭强暴的社会?」

80 多岁的老人,晚年(被迫)离开香港,移居到台湾,但仍然不忘写作,开始在网上撰写《失败者回忆录》,谈到自己的一生。在〈题记〉中,他提到「从来只有成功人士会写回忆录,失败者的回忆录谁要看?」

他解释自称失败者,是因为「我一生所主张所推动的事情,社会总是向相反趋向发展的,无论是阅读,独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这就是我所指的失败的人生」;然而,他常想起邱吉尔的名句「成功不是终结,失败不是终结,唯有勇气才是永恒」。

他指这句话推动了写作「自己作为失败者」的故事,也是「一直都是小有勇气的故事」:「一个人的失败人生或是一个人的终结,但不是后来者的终结。一个人的勇气是他的永恒,也是后来者的永恒。」

这句话既是总结自己一生,也是勉励年轻人继续坚持,勇敢开创自己的人生。

可惜李怡始终无法看到自己的回忆录出版,但这对洒脱的老人家又如何?

李怡曾在年前的《立场》访问中提到,自知时日无多,「对自己的唯一愿望,就系死得痛痛快快。」他续说,「好多嘢系你无法想像,好多嘢系无常。我都系相信存在主义果句,每一个人掌握住自己每一刻的存在」。

毫无疑问,在如今无常的纷乱世界之中,李怡先生把握住自己晚年每刻时光,留下最后墨宝,痛快来去。

加入Patreon 支持书生写作

👉 https://www.patreon.com/HKReaderXWriter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