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正视、宣传和强调气候危机与自然灾害的联系
中国官员和各界应该正视、宣传和强调近年来中国气候危机与自然灾害之间的联系
今年5月下旬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十分严重的洪涝灾害。如河南省连续数十天的干旱和高温,导致土地龟裂、土壤沙化;东北、华东、华南等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湖南等地,数千万人受灾,数百万间房屋被淹,至少数百人死亡(而且随着洪水持续和抢险打捞工作的开展,死亡人数还会急剧上升)。我国西南部,四川、重庆等地也出现了40°-43°的高温天气,酷暑难耐。4月份,我国多地出现强降雨和洪涝灾害,降雨量和受灾程度均超过往年同期。
这些灾害给中国公民生命健康、农业生产、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和持久,不仅灾害本身需要得到高度重视、政府需要积极应对,而且这一系列灾害发生的共性和根源也需要深入挖掘和宣传。
综合多方信息分析,近期我国出现的洪涝、干旱和高温天气,不仅仅是地球近千万年来自然灾害的演绎和偶发,更是一场由气候危机催化和加剧的灾难,是全球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变化的具体体现。
如果只是惯例和偶然,近年来中国和世界就不会出现屡屡出现历史罕见高温热浪、百年不遇降水洪涝灾害、干旱持续时间过长、多地轮流出现特大旱灾等极端天气现象。
例如,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暴雨引发城市内涝,造成近400人死亡,包括地铁线路进水和死亡。2021-2023年,中国南方确诊多起与高温有关的“发热”死亡病例,2023年,中国东北地区遭遇特大洪灾,淹没了以前从未被洪水淹没的社区,并导致那些无法及时撤离的居民死亡。今年,中国许多地区再次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干旱和洪灾。
在这些灾害中,原本可以防范“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旱灾和洪灾的农业水利设施、城市排水系统普遍超负荷、崩溃,无力遏制灾情,很多以前没有经历过洪灾的地区也突然受灾,这些都说明了灾情的严重性和超常性。此次灾害的严重性和超常性,与以往不同。
而且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美国中央情报局等权威机构以及世界各国很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包括中国的清华、北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的研究认证,近年来,无论是欧洲、非洲发生的高温酷暑,还是南亚、东南亚的洪涝灾害,还是我国发生的一系列洪涝灾害和旱灾,都和全球气候的急速变暖、自然环境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剧变和恶化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总之,这些灾害都是由全球气候危机诱发或加剧的。如果没有气候危机,这些灾害有些根本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灾害的程度和造成的损失也会比现在小很多。
既然全球气候变暖与气候危机是这些灾害发生的关键,那么正视、预防和解决气候危机当然是避免或减弱相关自然灾害的必要态度和途径,而欧美、东南亚、非洲等许多国家也确实把防治气候危机作为一项公开政策,不断向国民及世界宣传气候问题,力图避免气候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挽救地球和人类的生命与生计。
然而令人不解和担忧的是,在气候危机影响日益明显和严峻的情况下,中国官员对于气候变化问题整体上却十分低调,几乎从未愿意将近年来的高温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问题联系起来(即使这种联系可以减轻政府在具体灾害中救灾不力的责任)。
中国的官媒、各大自媒体平台、“大V”们在很大程度上回避了这些灾害与气候危机的联系。虽然CNN等一些媒体在采访气象部门人员时确实提到了气候变化,但这些内容往往被放在不显眼的版面和位置,没有被突出和突出地展示出来。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灾害仍然被归咎于“亚热带高压”、“台风”、“气流”等,避开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
此外,尽管气候危机问题在全球范围被频繁强调和宣传,包括亚非拉许多国家,但中国长期以来对气候问题一直持低调和回避态度。虽然中国领导人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此后也多次重申;中国在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峰会上也谈到应对气候危机的承诺;中国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也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确实付出了不少努力。
但总体上,中国仍然回避气候问题,尤其是气候危机对人类的负面影响以及各类灾害与气候问题的关联性显然被大大淡化。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有很多关于气候问题的研究成果和数据,但并不对外公开,只在专业圈子里低调讨论。即便中国官方的一些报告和中国媒体偶尔提到气候问题,但这些提及非常有限,与气候问题的严重性不相符,与气候危机对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的世界大国的影响程度和应有的重视程度也不相符。此外,中国持续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气候危机,令人怀疑其“碳中和”承诺的可靠性。
对于中国官方回避、淡化气候危机做法的动机,笔者有一些具体的推测,但这点太过复杂,本文暂不涉及,这里仅谈一谈这种做法的弊端和个人建议。
笔者认为,鉴于气候危机已经诱发并加剧了中国及全球的诸多自然灾害,且近年来中国高温干旱事件明显超过以往的阈值,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中国的官方机构(无论是党政机构、官方媒体还是其他官方影响下的组织和机构)都应该正视气候危机带来的灾难后果,向广大民众宣传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中国将继续强调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遏制气候危机的加剧。
如果中国仍然回避关注和提及气候问题对自然灾害的推动作用,而只针对具体的灾害事件进行预防和救助,仍然按照全球气候急剧恶化之前的方式应对,那么势必治标不治本,“按葫芦画瓢”、“雕虫小技”,灾害将越来越频繁。“未来灾害的数量将越来越多,超出以往防灾的经验和常规,各种罕见甚至史无前例的灾害将层出不穷,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更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秩序的破坏,更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可逆转的恶化,危及全体中国人的生存,损害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无论中国官员的动机如何,回避事实真相和气候问题的严重性都是不恰当的,应尽快改变。人民生命攸关,国家发展需要安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气候危机及相关高温干旱灾害对中国的破坏越来越明显和广泛;传统的救灾观念和对灾害类型和程度的先入之见在不断变化的气候“新常态”下也明显过时,许多本来可以挽救的生命在灾害中丧生,2021年郑州洪灾就是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
今年河南的旱灾、安徽和广东的洪灾也超出了预期,造成了大量可避免的人员伤亡和损失,而6月23-24日湖南长沙火车站及附近地铁站被淹,更是一场超出传统防洪设施能力的灾害。而随着中国进入夏季,降雨和高温将越来越频繁,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出现持续性降雨和持续性干旱交替出现,随之而来的洪灾、干旱、高温火山碎屑病以及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可能比5/6月份更为严重。
因此,中国官员应该明确气候危机是中国近年来发生或加剧的各种灾害的根源,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进行清晰、广泛的告知。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国未来防灾减灾、民族存亡的出路。
正视灾害的根源和特点,开诚布公地向公众通报,是扭转救灾无效局面的第一步,才能找准方向,齐心协力抗击旱灾、洪灾、高温等灾害和极端天气,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果方向不明确,对灾害根源判断错误、故意含糊其辞,救灾势必无效,在轻则事倍功半,在重则发生更多难以预测、难以抵御的灾难。
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都明确规定,人民群众对国家重大决策和社会发生的重大公共利益事项,享有知情权和被告知权。像气候危机这样关系到国家和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中国公民理应享有知情权。近年来,气候变化相关灾害频发,影响数亿人,造成数万人死亡,人民群众当然有权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如何防范。当权者通过隐瞒、淡化事实,侵犯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是违反宪法和民法典的违法违宪行为,需要及时制止和纠正。
当然,关注气候问题、保持透明不仅是中国官员的责任,每一位中国公民也应该关注灾害背后的气候变化根源,未雨绸缪,特别是各界精英和媒体“大V”更应该在气候问题上打破沉默,公开全球变暖的来龙去脉和气候危机及其危害,不仅是为了自我保护,也是为了同胞。为了自我保护,同胞们互相帮助也是应尽的责任。中国官员和公民应该与世界各国,特别是类似灾害多发的国家,多多沟通协作,交流经验教训,共同对抗需要全人类团结一致的气候灾害,守护地球和我们的明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