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假讯息的数位素养》3.别让认知缺陷变成假讯息的温床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
·
IPFS
·

下文是《破解假讯息的数位素养》一书的第三章节。 《破解假讯息的数位素养》的作者是胡元辉教授,共6个章节,将持续在Matters连载。前三个章节可在下方关联文章中找到。




为何有人要制作假讯息?一言以蔽之,目的就是要改变他人的认知。为何假讯息会让许多民主国家头疼不已?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它确实能够发生改变认知的作用。更具体的说,假讯息不只让人乐于分享,而且容易使人产生偏执并固执己见。

假讯息传播快速的因素是人

假讯息的泛滥确实跟人有很密切的关系。原因不只是因为人会制造与传播假讯息,而是因为人有一种特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缺陷。根据一项发表在《科学》 (Science)期刋的权威研究发现,假新闻虽然被转发的机率比真实讯息高出7 成, 而且传播速度快上6 倍,但真正让假闻传播更快的因素是人,因为人趋向分享新奇的讯息,而假新闻比真实新闻更为新奇,且容易激起人的恐惧、厌恶与惊奇的情绪反应。

2016 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该次选举中所出现的假讯息如「教宗支持川普,震惊世界」、「泄露希拉蕊贪腐的FBI 探员死了」、「披萨门: 4Chan 如何揭露华盛顿神秘菁英的病态世界」等等,无不耸人听闻,引人好奇。但一项研究发现,这类假新闻在该项选举的最后三个月竞选期间获得民众高度「青睐」,超越主流媒体所提供的新闻。由造谣网站与高度党派化部落格所制作的前20 大「假新闻」在脸书上共获得约871 万次的分享、回应与评论,而由19 个主流媒体网站所制作的前20 大新闻的参与情形则低于此数,只有约737 万次。

另一项在大选期间所做的调查也有相同结论,它们发现假新闻或高度党派化的新闻主要依赖脸书来获得传播,此类型网站的桌面流量平均50%来自脸书,有的甚至高达79%。但纽约时报、CNN 与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等三个具信誉的新闻媒体,则从所有社群网站获得不到30%的流量,而来自脸书者则占总流量的20%左右。

「认知缺䧟」让人喜爱假讯息

为什么人会那么「喜欢」假讯息,那么「乐于」分享与传播假讯息,就是人所具有的「认知缺䧟」。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长期研究发现,人其实很封闭,我们的心不怎么开放,我们的耳朵有些软弱,比较愿意接收符合既定想法的讯息, 对于不符既有立场的讯息则会拒于门外。所谓「先入为主」、「忠言逆耳」,说的就是这样的认知缺陷。久而久之,我们就越来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用现代的话来说,我们就是停留在「同温层」里,难以自拔。

心理学、认知科学与其他学术领域如传播学中有很多理论印证人类这种认知力失灵的现象,例如「动机性推理」、「确认偏误」、「选择性暴露」、「框架理论」 等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显示,人们碰到现实状态与原本预期有出入时,往往会坚持原有判断而不承认错误,并因此种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带来紧张与焦虑, 出现所谓认知失调的状态。而为了降低认知失调所导致的矛盾,人们往往会设法粉饰事实,以期合理化既有信念,亦即寻找支持既有观点的资讯,来巩固原有论据,避免既成看法受到挑战。

假讯息的制造者正是看到人类具有这样的认知缺陷,所以将讯息包装的香甜可口,易于吸收,再加上现代的搜寻引擎与社群媒体都是一种依据演算法运作的平台,会让人们陷入相同兴趣、相同看法、相同利害的漩涡里,形成所谓「回音室」的现象,以致我们原本已经封闭的心灵就更加封闭,已经存在的成见就更加坚固,不同看法与兴趣的人也就更加壁垒分明,难以沟通、难以妥协。

「说明深度的假象」显示人的弱点

认知科学的研究还有一个发现,被称做「说明深度的假象」,这个发现告诉我们,虽然人类知识是一个共同体,分散在每个人的脑里,再透过大家认知劳力的分工与合作,共同推动社会的运作与发展,但是真正在每个人脑子里的知识其实很少。可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却会自由取用脑子里与脑子外的知识,以为别人脑子里的知识也是自己拥有的知识,分不清楚自己真正懂什么,一旦要深度解释事情的时候,脑子里往往一片空白。结果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就很容易受到朋友们与同温层的影响,让思考变成集体行动,失去真正独立思考的能力。

举例来说,我们天天都在坐马桶,把不需要的东西排泄出去,所以也以为自己很了解马桶运作的原理,但有多少人真正知道马桶的结构以及虹吸管原理的运用。又比如脚踏车,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对脚踏车有足够的了解,但是一项心理学研究却发现,认为自己很了解脚踏车的人中,有四成没法正确画出脚踏车的构造, 有些人甚至误以为链条会与前后轮连在一起,借以带动脚踏车前进。

人的认知缺陷还不只于此。有些研究还发现,即使假讯息被澄清了,但人们并不会因为讯息的更正而改变原有的看法。特别是对于该议题抱持坚定立场的人们,更正讯息非但无助于减弱其错误认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强化其错误认知,这种认知现象被研究者称为「逆火效应」。还好,能够验证逆火效应的研究尚属有限,一些研究亦发现,更正讯息的呈现方式会影响更正的效果,如果更正讯息能够以更为人所接受的方式处理,更正的效果就可能出现变化。

培养辨识假讯息的「免疫力」

令人鼓舞的是,不少研究显示,影响假讯息辨识或更正效力的关键在于人的认知能力。人们确实会在接收到正确讯息之后调整其原有态度,但调整的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推理、记忆、理解与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比较低的人受到原先错误讯息的影响比较大,而且接收更正讯息后的调整程度也比较小。但认知能力比较高的人则在接收到更正讯息之后,能够将自己的态度调整到与未曾接收到错误讯息者差不多的程度。另外一项研究亦发现,人的分析性思考倾向与假讯息辨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愈少做分析性思考的人愈无法辨识消息的真假。

这样看起来,人类显然有必要矫正自己的认知缺陷,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毕竟方便使用而且具有民主潜能的传播科技不可能弃而不用,问题在于如何让它发挥正面的作用。同样的,光是依靠新闻媒体回归正轨也无法解决假讯息的问题, 毕竟现在已是数位传播时代,大众可以不透过媒体自力交流。唯有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己的认知缺陷,让自己产生假讯息的「免疫力」,我们才有可能有效压制假讯息的泛滥与气𦦨。

人类的「认知缺陷」 动机性推理面对认知失调所导致的矛盾,人们往往会设法粉饰事实,以期合理化既有信念,寻找支持既有观点的资讯,来巩固原有论据,避免既成看法受到挑战。确认偏误人们倾向接受与寻找与既有观点一致的资讯,选择性忽视与自身立场相左的讯息。选择性暴露人们在接触媒体所提供的讯息时,会倾向暴露于符合自己信 念与态度的讯息,避开不符合自己信念与态度的讯息。框架理论框架是人们用来解释外在世界的心理模式。人们会依据现实生活的经验归纳出理解事务的框架,也往往用这样的框架来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与讯息。说明深度的假象虽然人类知识是一个共同体,形成认知劳力的分工状态,但

人们在思考的时候却会自由取用自己脑子里与脑子外的知识,以为别人脑子里的知识也是自己拥有的知识。逆火效应对于某项议题抱持坚定立场的人,接收到错误认知的更正讯息时,非但无助于减弱其错误认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强化其错误认知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