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 贾选凝:二舅真能治愈「躺平世代」吗?一碗用底层苦难熬煮的心灵鸡汤
文/贾选凝(北京出生,香港成长,现居台湾。媒体人、评论人,但其实正职是做学术,关注港台区域研究、比较政治及文化研究。) (原文发布于2022年8月8日)
短短一天,影片登上B站全站排行榜第一名,播放量破千万,新浪微博的相关话题阅读次数则高达8.1亿次。
「二舅」的故事简单概括,就是一位生在农村的「天才少年」被命运开了不幸的玩笑。二舅因赤脚医生误诊,瘸了腿,但残而不废;他做木工为生,一生未婚,却资助养女买了房,如今年近古稀,还在独自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亲。他历经时代剧变,人生劳碌坎坷,但始终甘之如饴。
其后的一周里,「二舅」影片播放量超过3740万次,成为中国大陆的现象级传播事件。网友呼吁二舅开直播,传统媒体则去采访UP主「衣戈猜想」,自媒体则从各种角度去讨论这个文化现象:这段影片为什么会火?为什么很多观众被二舅「治愈」了?二舅的故事是真实还是虚构?该如何看待用二舅的人生苦难熬出的这碗鸡汤?
我们先来看看,「二舅」感动了哪些人?
二舅感动了谁?
围绕「二舅」的网路舆论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人大为感动,赞美二舅;第二种人没有过多感动,认为二舅的故事很「日常」;第三种人则无法接受对二舅苦难的「美化」。
在这条影片的评论区表达感动的B站用户,有今年确诊了白血病、感慨人生无常的「00后」;有人「上过大学,现在也是最好的年纪,但很迷茫」;有人30岁出头「工作不顺感情也不顺」,在看到二舅富足的内心后很惭愧。也有人说,自己年轻力壮但不思进取,看完影片发现,「其实是身边缺乏二舅这样的榜样」。
他们无一例外都身处某种人生困境,也都从二舅的经历里获得了「正能量」。
换言之,二舅残废,没上过大学,生在那么苦的时代,都没怨天尤人,我还有什么资格抱怨人生?这也是二舅影片之所以能爆火的原因。观众看完之后一边感动、一边给自己打鸡血:人家那么惨还那么坚强,相比之下我受的苦算什么?
官媒赶忙抓住良机输出正能量,盛赞「二舅」面对生命挑战却坚拒躺平的精神,值得当今青年学习。
《环球日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也很感动,他发微博赞扬二舅超越了世俗纠缠,在山村里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并认为作为观众,我们要「有意识地鼓励自己多有一些积极的情绪。」
两极化的网路舆情里,在高歌赞颂与愤而抨击这段影片之间,其实还有一种态度,是认为「二舅」的苦难很「日常」──但因为表态不够极端,所以能见度较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出身农村的残疾诗人余秀华。她一针见血指出:虽然二舅的日子又苦又难,但「又苦又难就是许多人的日常」。
她在个人公众号上撰文表示,她不知道那些留言说「被感动得哭了」的人到底从影片里看到了什么,「是一个『残疾人』的坚韧不拔,还是对依旧生活在偏远的村庄里看起来长满青苔的日子的怜悯?」
在余秀华眼中,这只是一个平凡的故事。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赞颂,但是不能因为生命的悲剧而格外赞颂,」她说,「反正我的心里没有过多感动。」
「在别人的苦难里感动自己」
更多自媒体对二舅影片给出了负面批评。这些批评又可分为三种方向:质疑二舅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苟同从别人的苦难中「吸收正能量」,以及反感这种苦难叙事背后隐含的逆来顺受意味。
【本文未完,全文见《世界走走》:贾选凝:二舅真能治愈「躺平世代」吗?一碗用底层苦难熬煮的心灵鸡汤】
189. 廖伟棠:我和杜甫都是爸爸诗人
191. 苑默文:育儿不是100%甜蜜,但再选一次我还是要生
193. 黄哲斌:父子关系就像探险活宝
194. 人死后不会变成鬼、精灵会吃小孩,伊朗人怎么说鬼故事?
195. 阎纪宇:我是《魔鬼诗篇》中文版译者
196.贾选凝:二舅真能治愈「躺平世代」吗?一碗用底层苦难熬煮的心灵鸡汤
《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别意识的国际新闻媒体,冀以跳脱二元的崭新视角,诠释各地的迷人故事🌎
即日起,我们会在「 世界走走Sehseh.world 」继续与大家见面。未来深度文章仅于新站刊登,晚报、周报与手帐则会继续在Matters发送,点击下方连结订阅电子报,不错过走走精彩文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