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读】现在的香港已容不下的玩味

熊太先森|NFT 社群研究
·
·
IPFS
·
怀念女皇,愿安息。本熊很少写关于英国皇室的文章,但还是曾经写过有一点关系的短文,分享给大家,女皇登基四十周年时的英女皇。


自从加入Web 3.0 的圈子后,本熊写的文章类型从以往只有故事,慢慢地发展出短篇故事和论文,写作的主题亦由单一的奇幻推理故事,再增添了倾向现实的社群研究、灵砂纪录研究、人性解读等领域,种类的多样令本熊也有点困扰,不知道应该要如何简单地向大家介绍自己。

不过,细心一想其实本熊所写的文章,全都跟历史有密切关系:奇幻推理故事总是基于一些现实时事或经典传说写成;社群研究的观察力来自于被历史和生活经历浸淫的时光;解读灵砂纪录每每在拆解不同人的前世个人历史;人性转化总需要历史纪录下的故事才能够比较;区块链的世界在历史之上慢慢地建立,逐渐成为新的历史……

本熊敢肯定自己写的所有文章,都跟历史有关。


事实上,虽然本熊出生于九十年代,只能刚好与那个光辉时代沾上边,无法在那时候起把喜欢的事物都收藏起来,但恰巧自己的伴侣也喜欢去搜罗各种香港古董,亦跟本熊一样是历史爱好者及历史物品收藏者,让本熊的收藏也愈渐丰富:明信片、硬币、纸币、纪念章、香港制作的各种产品等。

其中,邮票算是本熊的收藏品中最多及丰富的,例如基本的香港1992 至1997 年香港通用邮票结日封及邮票,少不了经典的「女皇头」:

1986 年的英女皇访纪念封及邮票:

1985 年的香港历史建筑物首日封及邮票:

这些邮票都诉说着一些历史,亦经常地以令香港人骄傲的事物为中心,展现出香港在那光辉历史中,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自信一面。

不但如此,港英时期的香港邮票设计,亦总有一份令人喜悦的玩味在其中,这是现在香港邮票中再也见不到的,例如1992 年的女皇登基四十周年首日封及邮票,当中的设计把英女皇的各种表情与香港的景色结合,算是最常见的设计,但左下角的那张可以被称为「女皇表情多面睇」的邮票,即使现在再次观赏,还是觉得十分有趣:

那个年代的香港,有一种自嘲与认真结合的幽默感,还真不知道是不是被英国人的那种自嘲文化感染而得来的有趣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主权移交后的香港人在面对中国高官、政治时的那种态度,确实比以往更为无趣了。

也许,主权移交后的持权者,始终其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甚至是对「基本生活标准」的想法也不一样,他们不受那些年的西式玩味,也不是无法理解的。不过,他们的「无法理解」,显然跟普遍香港人的「无法理解」有不同解读就是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五周年的纪念邮票宣传图

随着时间的洗礼,香港文化亦被迫慢慢改变,但本熊想「香港精神」这回事,除了绝对跟网民所说的「无精神」无缘之外,还会一直留存下去:只要在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仍然活着,就不会消失。


本文章首发于方格子,将同时于MirrorMattersPotato MediaPenana刊载。

Discord 社群TwitterPotato Media插画排版委托Ko-fiPaypal 打赏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熊太先森|NFT 社群研究主修出版及印刷設計系,十年寫作經驗,曾入選 Mirror Spotlight,同時為 Penana 特約小說作者,將以人性、社群角度研究區塊鏈、Web3.0、NFT 等時事。合作、邀稿請電郵至 kumasanki@iboomcreative.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Matters Lab 夜聊預告|十年文字老兵的自白:你是出版社帝國的白兵,還是參與自媒體盟軍的反叛勢力?

NFT 企劃社群研究報告
5 篇作品
《W3展報》建設中心
4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