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s 实验链上广告:版位代币化、八成收益回馈创作者

許明恩
·
·
IPFS
·

嗨,我是区块势的作者许明恩。区块势是由【读者付费订阅】维持营运的独立媒体。每篇公开内容都是由付费会员支持,经过两整天的制作、严格把关才能产出。你的订阅支持我们持续提供公开内容,让更多人以最低门槛获得最好内容📖

此外,区块势现正参与Gitcoin Grants 20 的公共资助活动。这次区块势荣幸获得ENSHypercerts两个主办方认可,有机会分别获得他们各自提拨的资金配捐。但这只是参与门票,区块势实际能拿到多少资金配捐仍需要你的帮忙。最低只要以Arbitrum 链上的1 美元(USDC、ETH 或ARB)投票,就能帮助区块势获得配捐资金。还请大家同时支持参与的其他专案!

这篇文章是区块势在2024 年4 月8 日出刊第600 期文章。原为会员限定,现在公开在Matters 贡献内容。


链上广告机制

媒体是数位化程度最高的产业,许多创新都先从媒体开始。只是该如何将媒体与区块链结合在一起,至今人们还没摸索出一套成功方程式。其中Matters 是这个领域最积极的参与者。

华文写作平台Matters 创立于2018 年,是最早开始尝试将内容与区块链结合的平台。我自己也是长期使用者。经过6 年的迭代,Matters 目前有两大卖点:

  1. 将内容保存至IPFS,让文章不会被消失

  2. 开放加密货币小额打赏,让公开文章也能获得收入

虽然Matters 已经建立相当的读者和创作者基础,但整体社群氛围仍称不上热络。这说明光靠内容永久保存、可以赚得微量加密货币并不足以吸引人们。最近Matters 大刀阔斧进行一系列改革。不仅宣布从Polygon 搬家到OP 链,还引入「 链上广告」机制,主打将广告收入的80% 配捐给创作者,希望借此带来新气象:

Matters 推出一套全新的链上广告配捐机制。从今天开始,在首页可看到广告「公告栏」版面(英文称为Billboard )。广告获得的80% USDT 收益,将以配捐制度分配给Matters 用户,符合条件的用户即可获得。

看到这里,创作者最担心的是Matters 也要「堕落」了吗?广告伤害阅读体验,读者、创作者都不喜欢。但身为媒体经营者,我反倒觉得Matters 过去6 年来近乎「不吃不喝」没有明确收入来源,更不健康。

这次Matters 引入广告,势必要在获取收入、 读者体验之间权衡。上周Matters 发出第一笔广告分润,许多人「被钱砸到」后才发现原来广告机制已经启动了! ?

哈柏格税

这算是好的开始。 Matters 选的广告版位不算显眼,在首页的右上角,没有伤害阅读体验。广告还能替创作者赚得额外收入,而且进入门槛极低,即便不知道广告机制,只要懂得连接钱包就能收钱。

Matters 如何在保有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保障金主的权益,分寸不好拿捏。虽然眼前有许多困难,但我还是相当喜欢Matters 积极试错的精神。在市场乌烟瘴气的时候,仍保持乐观、摸索区块链应用的新可能。

但如果Matters 只是在平台上置入广告、用加密货币分润,那我肯定不会写出来浪费大家注意力。这套链上广告的设计精髓,在于广告收入的资金配捐机制相当漂亮:

这套配捐机制的核心精神,是希望透过社群的力量共同挖掘、支持好内容;当你的文章被他人以USDT 打赏,代表社群认定这篇是优质文章,就可共享广告收益。

Matters 希望透过去中心化技术及配捐规则,让创作者获得更多收入。我们将传统的广告流量逻辑转化成NFT,透过NFT的拍卖制度,让广告的收入、交易、竞标等行为都在链上进行,更为透明公平,并让创作者获得更多收益。其中一部分收入便分配给Matters 用户,为社群创造多赢。

广告主若要在Matters 首页下广告,就得先透过链上拍卖向Matters 取得代表广告版位的NFT 才行。广告费会有20% 进入Matters 口袋成为营运收入,另外80% 则进入配捐资金池由社群共同决定该分配给谁。

这引出两个问题:广告版位如何计价,以及资金池如何分配? Matters 的设计参考《激进市场》书中提到的两个概念—— 以「哈柏格税」决定广告版位价格,并搭配「平方资助」决定广告收入该分配给谁。

哈柏格税在书中称为共有自评税。区块势曾介绍过,当时我说它是「以拍卖制促进资产流动,让资源都能物尽其用」:

共有自评税的具体做法是让人们自行标定资产的价格,但每年必须付一定比例的税。一旦有人愿意照价购买,资产的持有者就不能拒绝。 ... 如果价值估计得过高,就要付比较高的税,也就是照价征税,而如果估计的价值低于实际的合理价值,他人就可以用估值买走,则是照价征收。

照价征税、照价征收是共有自评税的两大基础。虽然目前Matters 还没说明细节,但把共有自评税套用到Matters 的广告版位,就是每位广告主都得针对广告版位提出估价。举例来说,全联估价10 万美元,家乐福估价8 万美元。价高者得,Matters 广告版位就由全联得标。但Matters 并不是向全联收10 万美元的广告费,而是收取部分比例当成税金—— 照价征税。

对全联来说,如果估价太高就得缴更多的税给Matters。但如果估价太低,也可能随时被其他人照价征收买下来。因此,各方参与者自然会在照价征税、照价征收的两方拉扯之下,订出一个最接近市场行情的价格。这就可以促进资产的充分运用,并防止囤积。

只不过链上广告目前才刚在试验阶段,广告版位暂不开放公开竞标。暂时只能先联系Matters 团队,由他们选定谁能投放广告。等于机制只做了半套。

而对领钱的创作者来说,是谁得标广告不太重要,有钱领就好。 80% 的广告收益如何分配,创作者更关心。

平方资助

经济诱因的设计不仅反映了平台的价值观,也决定未来的内容走向。假如平台以文章点阅当成唯一衡量标准,那等于是告诉创作者尽可能吸睛就好,最后只会引来大量标题杀人的内容,拉低社群品质。

Matters 采用的则是与Gitcoin 相同的平方资助法(Quadratic Funding),让越多人小额打赏的内容,从资金池中拿到更多配捐。根据Matters 叙述

这套机制希望凸显社群的集体决策,因此我们采用「二次方配捐」的原则来配捐,金额不限,关键是真实打赏人数,越多人投票(打赏)给作者,作者就能获得越高的分配权重(配捐金额)。二次方配捐的优点是使小额打赏也能发挥大大的影响力,让分润更公平。当然,我们也设计了防范机制,排除假帐号灌水可能造成的分润不公的问题。

广告、平方资助原本是两个独立概念,但Matters 将两者结合得相当漂亮。广告版位就像是Matters 自己的「造血机制」,不必仰赖金主捐款就能发钱给创作者。此外,Matters 眼中的「优秀内容」是能获得越多读者小额打赏的文章,这是以经济诱因告诉创作者,必须想办法提升内容品质、争取读者认同。

理想上,创作者为了争取广告分润,就会制作更多能获得读者小额打赏的内容。 Matters 以好内容吸引更多优质读者,而广告主则愿意以更高价格买下广告版位,吸引这群读者的注意。广告费越多,又再吸引更多创作者加入。进入正面循环。

身为创作者,我当然希望链上广告机制越做越好。不过当Matters 的「税金」越收越多,势必也会遇到新的难题。就像Gitcoin 公共资助搭配Gitcoin Passport 分数、金流分析,杜绝机器人以零钱灌票。目前Matters 暂时先以「防范机制」带过,小钱没人计较。但随着税收增加,防范方法就必须更透明。

其实最困难的还不是技术,而是Matters 如何跟广告主沟通这套链上广告机制。个人持有加密货币不是难事,但企业要以加密货币支付广告费,恐怕会计会先跳出来反对。 Matters 发给创作者的是USDT,有多少广告主会为了要在Matters 下广告而仔细研究如何持有、支付USDT 呢?

另外,共有自评税虽然能最大化Matters 的广告版位收益,但对于广告主来说却有可能扣分。以目前的广告主线上影音串流平台CATCHPLAY 为例,广告上主打的活动周期是4 月5 日到4 月30 日。但如果依照自评税的机制,这则广告很可能走到一半就被另一家厂商「照价征收」而中断。

Matters 如何在保有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保障金主的权益,分寸不好拿捏。虽然眼前有许多困难,但我还是相当喜欢Matters 积极试错的精神。在市场乌烟瘴气的时候,仍保持乐观、摸索区块链应用的新可能。


区块势是由读者付费订阅来维持营运的独立媒体,内容不接受厂商业配。如果你觉得区块势的文章不错,欢迎将它分享出去。若行有余力,也能以定期定额支持区块势营运。若想查阅过往的出刊内容,可以参考文章列表

延伸阅读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許明恩《區塊勢》創辦人|LikeCoin、Desmos 驗證者。寫作當飯吃,目前都有吃飽。也有主持 podcast 節目,錄音是最近的愛。 買酒的速度比喝酒的速度快,家裡沙發底下是酒窖。最愛 Moscato。最遠去過巴西,最驚奇是在亞馬遜河游泳、釣食人魚,兩件事分開做。 沒爬過玉山,單車環島騎到一半,成功泳渡日月潭。以穿短褲上班為傲,衣櫥沒有大格子襯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國軍的去中心化指揮系統

我的「脫離臉書」實驗

不妥協隱私的精準鏈上廣告 ft. Matters 共同創辦人張潔平、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