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愛情的底層邏輯:獨立共生
許久不探討#親密關係#這個話題,今天的文章跟各位聊聊我理解的高質量親密關係裡的底層邏輯。
看過我以前文章的人可能都清楚,我不是感性派,即便是涉及到“戀愛”、“情感”話題也會用相對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探討和經營。
身邊經常會有朋友一遇到親密關係問題,會出現各種難以經營和平衡的狀態。有些人對於情感的態度過於理性,而有些人又過於感性,當兩者在情感裡的訴求不匹配時,勢必會出現難以磨合且產生矛盾。
這就是今天我要引出的一個親密關係裡重要的底層邏輯:獨立共生。
01
先跟各位說說戀愛里存在的兩種很不健康的狀態:強制獨立、依賴共生。
強制獨立者往往會在關係里為了自主和獨立,去壓抑自己依賴別人的需要,因為依賴會喚起他們內心的無力感和恐懼感。
依賴共生者會幾乎不惜一切代價地努力與他人建立非常親密和安全的關係,形成共生性依賴的狀態,類似“討好型人格” ,比如一旦在關係裡感到對方不回复就會很恐懼,胡思亂想。
不瞞各位,我以前在親密關係裡,屬於前者——強制獨立。
我羞於去向對方表達願望,因為在我的潛意識裡,當一個人表達自己的願望、想法、情緒時,這是真實內心的呈現,也是脆弱的表達。所以我會想方設法把它們隱藏起來,羞於告訴伴侶任何我想要尋求的滿足。
而這種「強制獨立」的狀態導致了什麼結果呢?導致我在上一段感情中出現了「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裡是很常見,說白了就是夫妻或伴侶本來應一起創造出親密伴侶圈子,卻因為想要避免衝突,而努力地去扮演成對方想要看到的自己,使內心的親密感漸行漸遠。一句話概括就是“偶像包袱太重” ,明明看起來是外人稱羨的模範夫妻,但實際上已經走入假性親密的關係裡了。
這種情況會常見於曾經面對過情緒創傷的人身上。因心理創傷而形成各種防禦機制,尤其是從小在原生家庭中就一直面對身陷假性親密關係的親人,那麼更容易在潛意識層面裡潛移默化的學習到這樣的應對模式。
在上一段感情裡,我就是這麼“作”掉了在外人眼裡看來非常羨慕的情感。因為我的“逃避型人格”使得我在上一段感情裡過於理性,以理性角度去分析感情,用方程式的相處模式去演算最不會引起感情問題的方式去跟伴侶相處。
在潛意識下,我為了在關係裡融洽地生存,將形成的防禦機制套進了現階段的親密關係裡。因此,表面上很圓滑地扮演好了彼此心目中的角色,但為了避免內在的不安感,其實我明顯保持了距離以避開衝突與傷害。
那段關係裡,我小心翼翼,且隱瞞自己的需求,並避免給對方帶去傷害,刻意忽略對方讓我感到不滿的地方,結果大家都為了維持自己的“完美人設” ,沒有及時指出彼此的問題,導致這段關係在某個節點終於崩塌。
正是因為過度的理性、克制,導致我雖然沒有「依賴共生」的狀態,卻還是失敗了。
02
以前覺得戀愛失敗,會讓自己陷入羞愧,但其實放眼整個生命的長河去看,「失敗」真的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重點是你怎麼在「失敗」中去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並在下一次愛情來臨時,盡量不要重複上一段感情的錯誤。
那段感情的結束,足足讓我用半年左右的時間去複盤,思考自己的性格,關係中的原因。至少這段失敗帶給我的價值是,它讓我懂得去「觀察自我」、「挖掘自己內在的真實需求」,以及幫助我去發現和審視我內心所建立的所有阻礙愛的障礙。
半年後,我遇到了現在的戀人。
說實話,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跟一個外國人談那麼久的雲戀愛。這次的疫情打亂了我們原本的見面計劃,但依舊不影響我們的感情。每天我們有固定的視頻時間,每次兩三個小時,就這麼堅持了快半年了。
我當然知道很多人會嘲諷、質疑、反對、給出「不靠譜」的標籤,會讓我回歸「現實」,但很遺憾的是,作為戀愛里的當事人,這大半年的時間精力的付出和犧牲,不僅有荷爾蒙層面,更有客觀理性層面。
如果我發現一個明明理性、聰明的人(原諒我不謙遜)偏偏選擇這種戀愛方式,面對這種“反常識”的行為,我不會先隨意judge,我會思考的是:
- 她到底在堅持什麼?
- 這段感情給她帶去了什麼價值?
- 她是不是從中得到了什麼以至於她甘願去放棄現實的情感?
我公眾號裡寫了大量關於思考問題的方式和邏輯,同樣這就是我對於一件事的思考模式。
我們的感情能維繫到現在,情感濃度依舊只增不減的一個重要邏輯就是「獨立共生」 。我跟他對於情感的需求是完完全全的擬合在了一起。
基於這個底層邏輯,可以簡單跟各位分享一下我總結的情感裡很重要的幾個原則:
1、保持人格獨立
在我們嘗試去愛別人之前,我們必須先學會愛自己,並且足夠了解自己。
作為一個成年人,你的三觀其實基本已經定型了。因此在親密關係中維持你原本的身份其實這一點至關重要。戀愛、婚姻當然會成為“你是誰”這個整體身份中很大的一個部分,但在這之上,你首先、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是否能真實且舒適的在關係中做你自己。
再者,你和你的伴侶是否都能了解彼此基本的價值觀和對於生活的目標?比如你們想從生活中獲得什麼(例如是平靜的生活還是充滿冒險的)?你們有哪些基本的職業規劃和目標?
我跟Seiga兩個人都是極限運動愛好者,他熱愛賽車漂移、攀岩,我熱愛自由潛水,摩托,我們同時又都熱愛健身,對於未來都保持著好奇和探索的心態,對於身處在任何陌生環境下都不會害怕和擔憂。
他堅定不移地選擇走上音樂的道路,他無比熱愛音樂,而我則堅定不移的在自媒體個人品牌打造上深耕,我對於輸出思維、生活方式的文章,以及做日本文化和教學相關視頻充滿了無限的熱情。
他不懂中文註冊微博,跑來看我的文章,還去bilibili看我發布的視頻,當著我的面邊看邊笑(因為我b站人設就是比較幽默風趣),那他也會分享他的音樂作品,了解我喜歡的歌曲類型,甚至給我講解音樂相關的知識,提高我的音樂品味。
雖然我們的專注領域和職業完全不同,他傾向於藝術創作,而我更側重於人文創作,但本質上,我們兩個人有共性,對於「創作」這件事有著無限的熱愛,任何事都能成為我們思考和靈感的來源。
因此,在親密關係裡,我們完完全全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且保持著各自的特性,誰都不會去過度依賴對方,誰都不會強加自己的想法在對方身上,企圖改變對方現有的成長模式。我們有著各自的愛好和興趣,並且能在自己領域玩得不亦樂乎,同時我們有在某些領域有著共性,彼此交流學習。
2、彼此信賴
一段關係是否能健康的維繫,一個很重要的因此就是你們彼此之間有深刻的信賴感。這種信賴感在於你跟伴侶能夠很有安全感地去討論彼此的需求和渴望,甚至你們可以開放地討論一切問題— —無論是好的、壞的、甚至是醜陋的,保持坦誠且不要隱瞞。
我跟Seiga的信任感簡歷到了什麼程度呢?我們很早之前就花了幾個小時完成了「情侶間的36個問題」 (公眾號回复“36”獲得問題列表),通過這36個問題我清楚的知道他的價值觀、家庭、經歷故事,而隨著我們情感的升溫,後續對於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厚。
他的很多糗事,包括童年超級醜他完全不願意給人看的照片我都看過,當然,我也分享了我最醜階段的照片給他,我們彼此“嘲笑”對方的醜態,沒任何形象可言。甚至還做成表情包彼此拿來「攻擊」對方。
除了我們不願意分享給別人的醜態百出的故事和形象,我們甚至也很坦誠的分享了大多數戀人都會避開的禁忌話題——前任或dating的對象。我知道他跟他ex的一些經歷和故事,他同樣知道我曾經的情感經歷,彼此都用很開放的心態去傾聽對方的故事。
我在聽他故事的時候,自然會去思考和判斷他在情感中處理問題的方式以及他的思維模式,而這種經歷中去挖掘和看清一個人的能力,對於我未來去經營關係也會有很深刻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就好比有人閱讀歷史,是為了了解當時發生的故事'有人讀歷史,是為了從歷史中去窺探未來,而我讀他的故事,就是後者的目的,從他的過去經歷去嘗試了解他的當下和未來可能的行為軌跡。
3、成長共生
「成長共生」在我的視角里就是1+1>2的事情。
在一段關係中,我尋求的永遠都是「共贏原則」。這個原則與我跟客戶的關係本質是一樣的,有人花錢找我諮詢做方案,我想得絕對不是「一夜情」關係,更多的是希望能夠有「共贏」的長期關係存在。
把工作思維復刻到情感上同理,雙方盡可能公平、對等地為這段關係付出。每個人都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投入自己最大的力量,去追求你們這個“team”的利益(而不是自私的尋求自己的利益)。
因此,當他遇到困難,向我尋求幫助時,我一定會把他的難題視作我自己的難題,並想辦法去尋求解決方案,而同理如果我遇到困難,我會毫不猶豫地去請求他的支援。
既然這段關係裡,我已經選擇了他,那麼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幫助他成長,我希望交付給對方的價值不只是情感層面的依戀,還有人格和未來事業上所需的幫助。
我們是情侶,也會是並肩作戰的戰友。
4、坦誠溝通
關於溝通這件事,我們有幾個原則:
- 彼此分享對方的routine
因為異國戀的關係,所以對方會經常主動詢問我:今天怎麼樣?做了什麼事?
當然,我知道這有助於方便他了解我的日常,但其實也是在倒逼我思考今天做了什麼事。本來我沒有每天都做日常記錄的習慣,但現在我基本會把一天要做的事提前做好list。
- 發生分歧和爭吵時,及時說明
這五個月以來,我們也不是沒有爭吵過。有一次,他開玩笑開得超過我的底線,本來想忍忍就算了,後來思考了下,不能再重蹈覆轍。如果當下對方的行為觸犯到你的原則,且讓你感覺到生氣或者情緒變得很糟糕時,一定不要礙於情面選擇隱瞞,否則這些小的點都會在日後成為隱患。
我記得當時我平復了自己的情緒,給他認真的發了很長的一段話,前提是使用「非暴力溝通原則」:
1、只表達感受,不表達看法
2、只說請求,不下命令
“很抱歉,我需要告訴你一些原則。
你的哪些話語讓我感覺到不舒服(表達我的情緒) ,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文化背景的差異導致的,但我想告訴你,目前我無法去接受這些話語,即便是玩笑。
我試圖理解你的……,因此我希望我們可以…… (拋出我的請求)
最後我很感激你帶給我的快樂和靈感,但如果因為我們彼此的文化衝突,或許我們可以…… (拋一個解決方案)”
然後,我帶著怒氣就處理別的事,沒再看手機了。
結果,我再看手機的時候,顯示28條消息,差點沒嚇得手抖。
他給予的回复,我覺得都可以拿來做道歉模版和範式了。
首先,他非常真誠的道歉,並告訴我,他完全沒意識到這個玩笑觸犯到了我的底線,以及希望以後如果他僭越了,請在當下就告知。
其次,他開始針對我的那段話中提到的一些要點做了自己價值觀的表態和說明,並補充了自己的兩點原則。
接著,他描述自己對這段感情的重視程度以及他當下的感受,並希望傳達出情感狀態中並非都是完美的,需要從爭吵中去學習,從愛中成長。
最後,還發了一段3分鐘的視頻給我,視頻開頭就跟我表明「道歉要當面說」,接著又開始很真誠了重新道歉了一遍……(因為我當時發完,告訴他我在外面處理時,暫時不會回复)
試問,接到這樣的道歉,我當然是被他的用心和真誠徹底打動「選擇原諒」了啊!
03
這段戀愛談到現在,我從中也學習和成長了很多。談戀愛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兩個人的事。談戀愛也不能只在意你自己在情感中的感受,而是多去用“共同體”的思維去將你們視為一個整體。
很多人害怕在情感中失敗,受挫,而選擇不去嘗試,甚至認為自己還沒準備好,事實上只有你在執行時,才能通過關係反向去觀察和探索到自己的需求,以及自己在關係中的狀態。
在我看來,一段失敗的感情並不可怕,我也是從失敗中摸索和成長的。重要的不是戀愛中的「結果」,而是「過程」。
我很早就說過一個觀點:很多人會把「婚姻」視為「談戀愛」的結果,但真實的世界絕對不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就結尾了。
現實世界裡,王子和公主的婚姻故事又是另一個新的開端,所以「婚姻」真的是「果」嗎?未必。什麼是「果」?可能到你生命結束才清楚。
最後,時間也不是一個衡量「高質量」感情的標準。我跟Seiga雖然從認識到現在也差不多5個月了,但我們的情感質量真的是我談過的戀愛里頭非常高質量的。
這5個月裡,這段感情帶給我的成長、體驗價值真的是非常讓我滿意了。當然,我也清楚「雲戀愛」與「現實戀愛」一定有差距,甚至「現實戀愛」跟「同居」也存在巨大的差距。 「見光死」,「同居死」的真實故事我都聽過不少,但是所有堅固的高質量感情都離不開「用心經營」 。
我很清楚人是流動的,人會不斷地變。正因為如此,感情才會變得極具挑戰和有趣,激情早晚會褪去,那時候維繫你們的是什麼?
我以前會很悲觀地去看待感情,然而恰恰是Seiga告訴我「請把你所有消極的想法刪除」 ,並且無比堅定地表達他對我的情感,以至於我同樣受到他的影響,產生了較大的心態改變。
既然人是流動的,人會變,那麼為什麼不動腦子去把那個人往自己想要的情感模式去發展,讓這段關係經營得更精彩?
————————
公眾號:範米索(思維方式、效率工具、免費電子書)
微博:斜杠少女範米索(碎片化思考、照片)
公眾號開通專欄模式,我把不同類型的文章做了「合輯」整理,方便你們查看哦!
👉 智慧雜誌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