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瑙斯高的文學自殺:打字還是寫作? | 讀《我的奮鬥1:父親的葬禮》

CPZ
·
·
IPFS
·

《我的奮鬥》( Min Kamp )是挪威作家卡爾·奧韋·克瑙斯高(Karl Ove Knausgård)的六卷本自傳性小說,理想國於2016年年初引進出版了第一部《我的奮鬥1:父親的葬禮》。關於此書在國外引起的閱讀熱潮,理想國早已有過相關介紹,具體如下:

2009年至2011年間,克瑙斯高出版了六卷本自傳小說《我的奮鬥》(Min Kamp),獲得挪威最高文學獎項布拉哥文學獎。在挪威,每十個人就有一人讀過《我的奮鬥》。知名作家莉迪亞·戴維斯、扎迪·史密斯、杰弗裡·尤金尼德斯、喬納森·勒瑟姆等也表示讀《我的奮鬥》成癮,迫不及待地一本接一本讀下去。

近日獲知該系列的第二部中文版將於下個月上市,故貼出當年讓我讀“成癮”的第一部的相關簡評,向各位推薦這部近年難得的文學鉅作。

《克瑙斯高的文學自殺:打字還是寫作? 》正文:

“這不是寫作,只是打字而已。”

這是卡波特對凱魯亞克作品的評價,後者僅花了三個星期便寫出了垮掉派文學的奠基作品《在路上》。

關於《在路上》的文學成就的爭議至今仍未消停:有人認為此書“文化價值大於文學價值”,有人而將《在路上》視為聖經。

這些爭議將我們引向這些問題:寫作和打字之間有沒有一條界線?如果有,界線究竟在哪裡?

新世紀以後,挪威作家克瑙斯高帶著六卷本、長達三千多頁的《我的奮鬥》橫空出世,再次擾亂了書評人們的神經。通過平庸無奇的文筆,克瑙斯高在書中展示了一生的真實經歷,書中充斥著其日常生活和成長經歷的隱私細節。和當時轟動一時的《在路上》一樣,《我的奮鬥》出版後引起追捧和熱議,被視為《2666》後被議論得最多的文學作品,而這套小說的第一卷中譯本也終於在今年被引進中文世界。

在創作思路上,這本小說和《在路上》的極為相似——和凱魯亞克一樣,克瑙斯高放棄了傳統文學創作方式,追求更為一種直接、快速的寫作。

在他的書中,沒有傳統小說中的情節,也沒有精雕細琢的語言,更“可惡”的是克瑙斯高似乎分不清事情的重點,以描寫乏味和無聊為趣——凱魯亞克至少會對所寫之物有所過濾,他為讀者呈現的是意象和俚語的盛宴,是醉酒後和流浪中的狂想;而克瑙斯高卻熱衷於全盤交待生活種種瑣事,比如買一罐可樂的過程(克瑙斯高會將其分解為主角路上的所見所想、主角進便利店、主角拿可樂、主角付錢、收銀員收錢、主角拿好錢、主角回家的所見所想...)。如果讀罷第一卷,讀者會發現作者對於描寫衝咖啡的熱情不亞於描寫父親的死亡,至少兩件事佔據了同樣的篇幅。

那麼,這種毫無保留的寫法究竟是毫無技巧的打字還是激情洋溢的寫作?

作者本人承認,書中絕大部分的段落都算不上出色的寫作,只是“不做修改的快速記錄”(“write very quickly and not edit”)。但通過這種達不到標準的寫作,克瑙斯高卻搞出了自己的文學實驗——“文學自殺”。所謂“文學自殺”,即祭出自己的生活隱私和文學名聲,從而以反文學的方式結束自己的文學生涯,或者單方面宣判文學的死刑。

作為一個曾經滿懷理想卻處處受挫的作家,克瑙斯高飽受生活和自我的折磨,他早早就為自己撰寫了墓誌銘:此地安眠著一個人,他萬事能忍,最後他被擠壓得粉碎。

在克瑙斯高的成長中,父親起到了很重要的影響:從新聞中那張人臉開始,克瑙斯高和父親之間不信任的隔閡已經開始出現,直至到其長大成人;他甚至不隱瞞希望父親死去的想法,卻得知父親的死訊後數次情感奔潰。克瑙斯高對父親的愛恨,正如其對文學的態度一樣矛盾——他難以得到文學的成功,又害怕複製父親的失敗。在父親死後,克瑙斯高不遺餘力地清掃死亡現場,就如同完成這本書一樣,他用絕對的自我(整本書都是關於“我”的)去清洗回憶,去迎接父親/文學的葬禮。

與其說克瑙斯高是在記錄生活的流水賬,不如說是生活的流水賬逼迫克瑙斯高謀殺了自己的文學之路。

情感的缺失是書中的另一個主題:在第一部分的青年視角中,克瑙斯高尚對世界保留極大的熱情和好奇,他研究不同品牌的吉他,對文學和作家滿懷崇拜,尚於發現生活之美;但在第二部分,克瑙斯高顯露出了對外界的疲態,逼迫自己去觀察自然,去挖掘自己真正的“情感”。

對克瑙斯高來說,缺失情感的現像不僅發生在生活中,在文學及藝術中也是如此——他不止一次描述了自己與文學的距離,並暗示了自己對現代文學的厭惡和排斥。

在回憶早年的學院生涯,克瑙斯高講述了自己是如何進入“更先進的文學世界”,並坦承自己並未真正吸收現代文學的精髓,若離開了它們,自己的“直覺力和情感就更強烈”。好的藝術是什麼呢?對克瑙斯高來說,不是布朗肖也不是莫奈,而可能是某幅不知名的但卻能喚起他情感的荷蘭風景畫。

就像人人都會讀到關於死亡的報導,但很少有人會接觸到死亡——在充斥著概念和思想的世界中,克瑙斯高選擇反文學之道,用最不文學的方式剖析自己的生命,以真實向虛構告別。

儘管《我的奮鬥》著力書寫了死亡和厭倦,但背後卻滿溢著生的慾望。在《我的奮鬥》第六卷的結尾,克瑙斯高發出了對文學告別的聲音“我不再是一名作家了”,但在《我的奮鬥》後他亦有新作面世。

他的自殺表演沒能成功判定文學死刑,而是用文學的方式拯救自己。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