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回忆录10:先知

李怡
·
·
IPFS
·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年轻时买了一本《人间词话》,是我的至爱。王国维的「境界」说,一则一则对古代诗词的美学评论,让人反覆咀嚼,浮想联翩。其中谈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三种境界分别援引古人词章,不只作美学阐释,更是讲人生对事业、学问的追求。

王国维是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写于1910年的《人间词话》,以西洋美学观点欣赏中国古典诗词,见解独特。王国维的学问广泛超卓,国学大师陈寅恪指他的学术成就「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

晚清开始的启蒙运动在未被救亡意识压倒之前,中国作家、学者名人辈出,辛亥后的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在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中出现众多人才。 1925年清华大学设国学研究所,聘请王国维、 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做导师,号称国学院四大导师」。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曾说:「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由于拥有四位大师,创办两年,声望即超群出众。

当年我沉醉于《人间词话》的美学境界,却不知道王国维那几年的事。

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世界泛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国民党引入苏联专家向列宁式政党转型,并采取「以俄为师」和「联俄容共」政策。这一年,王国维在一篇题为〈论政学疏〉的文章中写道:「于是有社会主义焉,有共产主义焉。然此均产之事,将使国人共均之乎?抑委托少数人使均之乎?均产以后,将合全国之人而管理之乎?抑委托少数人使代理之乎?由前之说则万万无此理,由后之说则不均之事,俄顷即见矣。」要平等分配财产不可能由全国人一起去均分,而必然要由少数人代理,这少数人成为特权也就无可避免。这种特权会越演越烈,以致成为极权。

王国维又在给朋友信中说:「观中国近况,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终。」

其后近百年历史证明了他的先知预言。

1927年北伐军即将打到北京的消息,在清华园引起两极反应:青年学生欣喜若狂,国学院的「四大导师」却个个忧心忡忡。 6月2日,王国维往北京颐和园,于园中昆明湖自沉而死。从其衣袋中寻出一封遗书,上写:「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死时仅49岁。

1929年,陈寅恪在清华园为王国维所立之碑文上写道::「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俗谛」是佛经中指世俗变幻的法则,有别于稳固不变之「真谛」。 「三光」,是指日月星。

王国维之自沉原因,数十年来众说纷纭。但从他对当时政局之忧虑,预见到随着民国北京政权的覆灭而容纳「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环境也将消失,「以共和始,以共产终」的局面将临。他说「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似预见后来附共知识人「经世变后再辱」的共同遭遇。

这是当年先知对国人的「死谏」,但几乎无人领会。

改一下<Vincent> 的歌词:「中国根本配不上拥有一个美好如王国维这样的人。」

(文章发布于2021年5月12日)


《失败者回忆录》连载目录(持续更新)

  1. 题记
  2. 闯关
  3. 圈内圈外
  4. 杀气腾腾
  5. 煎熬
  6. 伤痛
  7. 动荡时代
  8. 抉择
  9. 那个时代
  10. 扭曲的历史
  11. 先知
(《失败者回忆录》此前在《苹果日报》连载,现正在Matters持续更新)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李怡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失敗者回憶錄198:想忘記,又不能忘記的過去

失敗者回憶錄197:年輕人化解民主派的分裂

失敗者回憶錄196:伊麗莎白二世與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