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或趁火打劫?波兰对俄乌战争的两大谋算

祁賓鴻
·
·
IPFS
·

作为乌克兰的邻国,波兰自俄乌冲突爆发之初,便高度关注危机演化,并随局势变化出台不同应对策略。

回顾2004年,乌克兰爆发橘色革命,彼时波兰便高调支持乌方的「亲欧」街头势力,同时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骚乱导致乌克兰政府更迭后,波兰也迅即承认了新上台的总统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 10年过去,情势进一步恶化,乌克兰先是在2014年爆发克里米亚危机,又于同年开始了乌东武装独立冲突,波兰的外显立场也由此逐步升级,既强烈谴责俄罗斯干预乌克兰主权,更在往后8年的乌东冲突中,呼吁北约强化东翼军事部署,以应对俄罗斯日渐迫近的地缘威胁。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波兰更在军事援助与难民议题上,发挥显著作用。首先,作为与乌克兰共享长达535公里边界的邻国,波兰开放机场供域外军援配送,并以铁路持续对乌输入大批军火,同时允准乌方战斗人员入境波兰,接受欧美军事顾问的指导与训练;而在难民议题上,根据5月22日联合国难民署(UNHCR)的数据显示,波兰已收容超过350万的乌克兰难民,远超位居第二、收容96万难民的罗马尼亚。

由现实视角观之,战争下的波乌关系深化,除有反俄的历史意识共鸣外,波兰的地缘考量、政治需求或许更为关键。近期的波兰总统杜达(Andrzej Duda)出访,便体现这一趋势。

波兰与乌克兰正在协商什么?

5月22日,杜达前往乌克兰最高拉达(国家议会)演讲,是为战争爆发以来,首位在最高拉达发表演说的外国元首。而除以「乌克兰有权决定自己的未来」鼓励听众外,杜达此行也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洽谈了两国实务合作。

根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Ukrinform)报道,杜达此次访乌共涉以下几大外交事务协商:波乌签订「睦邻友好协议」(Neighborhood Agreement)、波乌创建联合边境海关管制(joint border customs control)、乌方授予在乌波兰公民「特殊法律地位」。

针对「睦邻友好协议」议题,杜达表示,有鉴于华沙与基辅的关系升温,双方应签订新双边协议,涵纳此次战时创建的合作机制。对此泽连斯基回应,「经营与波兰的关系,是当今乌克兰最优先事务之一。」其随后补充,波乌专家将着手研究相关文件,再转交两国政治部门展开协商。杜达则指出,若双方能在2023年1月前完成签署,此协议将具历史纪念意义,毕竟此一时间恰是「一月起义」160周年,「1863年1月,波兰人与乌克兰人也曾共同对俄作战。」

而相较于「睦邻友好协议」的模糊酝酿,另两项事务的协商便相对具体。在波乌创建联合边境海关管制议题上,泽连斯基最早曾于3月表示「我们与友好的波兰不再有边界」,杜达亦曾在5月上旬提到「希望未来和乌克兰没有国界」。细究两人前述语境,应是始于难民接收议题,进而深化到「为加入欧盟」而准备的海关与边境联合管制。

泽连斯基在与杜达的会谈中表示,波乌将在不久的未来签署协议,创建联合边境与海关管制,「当乌克兰成为欧盟成员国时,波乌更将签署单一有条件的边界协议。」泽连斯基强调,所有的必要决定,都将首先为「乌克兰的欧盟候选地位」服务,并感谢波兰多年来「保护乌克兰在欧洲大陆的利益」。杜达同时提议,两国可研拟兴建连通基辅与华沙的高速铁路,

而针对「授予在乌波兰公民特殊法律地位」,泽连斯基表示此一安排是对波兰的「镜像回应」。其指出,波兰议会通过了善待乌克兰难民的新法,「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因战争而被迫移居波兰的乌克兰公民,将获得与波兰公民几乎相同的权利和机会,拥有合法的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这样一大步,只有乌克兰的好朋友才能做到。」

回顾战争初发的3月9日,波兰议会通过了泽连斯基所述的新法,并由总统杜达签署执行。其内容包含授予乌克兰公民及其没有公民身份的家庭成员,在波兰逗留的合法性。根据法律,乌克兰公民将可以在波兰合法停留18个月,并可在入境该国停留9个月后,申请临时3年的难民居留。除此之外,该法案也保障了乌克兰难民的工作许可、医疗服务取得。

俄乌战争带给波兰双重机遇

综合上述三大事务协商可见,波兰正积极利用俄乌战争带来的政治与地缘窗口,极大化自己的国家利益。排除尚未成形的「睦邻友好协议」,相对具体的「创建联合边境海关管制」、授予在乌波兰公民「特殊法律地位」等,皆有助于提升两国的人才与货物流动,后者尤其引发了一系列阴谋论猜想。

5月22日泽连斯基宣布,自己正计划向最高拉达提交「授予在乌波兰公民特殊法律地位」的相关法案,网上随后流出了「草案细节」,内容大致如下:第一,在乌波兰人可当选乌克兰民选职位,并可被任命为乌克兰各州和地方政府官员;第二,波兰人可完全接触到乌克兰战略相关企业的机密资料;第三,波兰人拥有被任命为乌克兰法官的权利;第四,波乌两国执法机构、情报组织、武装部队和国家授权使用武力的其他机构将被整合。

如此近似「二十一条」的不平等内容,引发了「波兰趁火打劫」的舆论争议,并强化了「波兰即将并吞西乌克兰」的网上传言可信度。但事实上,上述「草案内容」源于网路自媒体,不仅未获波乌两国官方机构证实,甚至也无任何西方媒体、相关大国为此背书,美国如此,欧盟与俄罗斯亦然。

平心而论,波乌之间虽有历史问题,波兰内部极右翼也主张「夺回波兰的利沃夫」、「西乌克兰属于波兰」,但单以异想天开的领土野心解释波兰如今所为,不免过于扁平。

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大举援助乌克兰、收容乌克兰难民,将能为波兰创建一定道德制高点,修复其在欧盟内部「人权低落」的形象劣势。 2015年10月,右翼法律与公正党在波兰大选中获胜,保守政治势力由此大举回潮,杜达本人便不只一次发表不符欧盟「政治正确」标准的争议言论,例如称「政府有责任保护波兰人免受难民可能带来的流行病」、「LGBTQ乃是境外势力渗透波兰的意识形态,比共产主义对人类的破坏性更大。」

2021年1月,波兰更是出台全欧最严厉的堕胎法案,规定妇女只有在遭到性侵害、生命受威胁等极端情况下才被允许堕胎。此一法案虽不近人情,却合乎天主教意识浓厚的波兰保守社群主张,也回应了部分波兰民众对国家出生率持续下降的担忧。但可想而知,欧盟必会有所回应,诸如「侵犯人权」、「民主倒退」等词语便成了彼时波兰的关键字。

然此次俄乌冲突爆发后,波兰借着实际行动,举国打造「抗俄保乌」的道德堡垒,欧盟与西方自也不便再批评「前尘往事」。长远来看,杜达此举为保守势力的执政削减了外部压力,有助降低日后遭欧盟借此掣肘的概率。

第二,波兰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积极作为,包括近期一系列深化波乌交流的外交协商,乃是意在形塑「满足自身地缘安全需求」的外部条件。自2004年乌克兰第一次颜色革命起,波兰的对乌政策便围绕一大主旨进行「没有自由的乌克兰,便没有自由的波兰」。此处「自由」并非意指自由主义,而是聚焦「亲美反俄」意识形态,波兰认为,一个「不亲俄」的乌克兰,更能充当东欧的反俄前线,带给包括波兰在内的区域国家,更多地缘安全保障。

如今俄乌冲突走到战争境地,波兰自然不会幻想「莫斯科包围战」可能发生,但其也不能坐视乌克兰迅速成为「下一个芬兰」,导致自己直接与亲俄势力接壤。故战争开始后,波兰持续充当援乌枢纽,希望能至少延长乌克兰的抵抗时间,以催生战场之外其他变数,例如普京(Vladimir Putin)政权垮台、俄罗斯经济崩溃被迫撤军等。

但现实显然不照上述设想发展,乌克兰即便抵抗意志坚强,仍被俄军寸寸蚕食,俄罗斯则成功撑过西方制裁,短期之内难见政权变天迹象。眼见情况如此,波兰开始了第二预案:确保乌克兰至少存在「亲波势力」。观察战场走势,乌克兰已没有逐出俄军的希望,但俄军同样无法拿下乌克兰全境,不论战争结果如何,分裂的乌克兰已成定局,哈尔科夫(Kharkiv)、赫尔松(Kherson)等地即便不加入俄罗斯,也必然是莫斯科往后的既定势力范围。

在此境况下,波兰至少要预先确立,自己同乌克兰存在不敌对的「特殊关系」;至于网传所谓「趁势并吞西乌克兰」,不仅波兰自身的政经量体、军事能力,皆难支撑这一战略冒进,其结果更可能赔上波兰与欧盟的关系。简言之,对当今波兰而言,从外交事务协商着手推进波乌关系,才是相对符合现实的理性决策。

冷战过后,地缘安全始终是中东欧的区域重点议题。此处小国众多,却无一国可对区域稳定发挥绝对影响力。时至今日,域外大国的博弈仍是宰制此处的关键力量,如若外部环境相对友好,中东欧便能维持一定程度的安全氛围;然伴随近年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北约、美国与俄罗斯皆不断提升围绕此处的军事存在,中东欧的安全格局已与过往不同。在此境况下,波兰对俄乌冲突的系列回应,虽有国家利益考量,却也反映了时代变动的撕扯震荡。

原文网址:

2022.5.29

雪中送炭或趁火打劫?波兰对俄乌战争的两大谋算|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74386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