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文取劇場名難道就看上去有文化了嗎?
IPFS
他們在商討本市新建的一家劇院,因為地處上海歷史的下隻腳(沒文化,工人主導)的地方,所以他們的領導不願用中文命名劇場的名字,要叫諧音Young劇場。 (楊浦諧音)
一個是不修邊幅的中年男人,鼻毛略長,皮膚慘白。他說:工人文化就不是文化了嗎?自己就那麼缺少自信,怎麼改造別人的想法?
對過坐著的是一個穿黑色襯衫的男人,他們二人年齡相仿,所做行當看上去相似,都是虛無縹緲,捏不在手上的文化玩意兒。
三個人中唯一一個女人:“王先生是做保利藝術教育的,是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在倫敦之外唯一一個旗艦店。”
黑襯衫:“很多行業是做藝術培訓,我們是做藝術教育的。”
“這好像有點高端了。”
那個一身黑衣的男人,佯做饒有興趣地聽著對過男人的話。
“是啊,是啊,對上海那段輝煌歷史太有興趣了。“
說話附和的節奏被掌握地不溫不火。但眼睛早就飄到了亮著的手機屏幕上,亮起的屏幕是芭蕾舞課表。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