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至此

水泥
·
·
IPFS
·

作者| 水泥

今天,(前)東家的公眾號發了註銷聲明,稱“廣州市海珠區益友社會組織信息中心已完成註銷程序”,大家似乎頗受震動。我的感受沒有那麼強烈,可能是因為我比大家能獲取的內部信息要多那麼一些,所以知道遲早會有這麼一天,這個聲明對我來說反而是解脫。既然聲明已經發出來了,那我就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大家補足一點私人記憶吧。

註銷的事情讓大家如此震動,部分是因為我們一直都在淡化處理,部分是因為我們對於外間來說一直都非常神秘。財新在2018年11月的時候就已經發過一篇報導,廣州市益友社會組織信息中心(以下簡稱“益友”)起訴了廣州市海珠區民政局,因為“民政局一直以各種理由拒絕我們對延長《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法人)》有效期的申請”。 “NGOCN”是我們的品牌名稱,而我們註冊民非的名稱是益友。由於廣州有一家公益組織叫“億友”,和我們的讀法是相同的,所以時常有人會混淆。從結果來看,大家不難明白,訴訟並沒有成功。

沒有了這個法人身份,很多事情會變得非常麻煩。薪水支出與費用報銷便是頂頭疼的一項,無論身份是“公益人”、“NGOer”還是“媒體人”,是人就要吃飯,總需要有收入。如果工資發得不穩定,報銷又遲遲下不來,換做是你,你還願意待在這裡嗎?有生力量的流失,比失去資質還要致命。

另外便是多次“重生”。以前我們是有一個網站的,叫"NGO發展交流網" ,做了很多年。點進這個鏈接,大家大概也能明白髮生了什麼。微信公眾號的“重生”更是見怪不怪了,辛辛苦苦積累下來的文章“啪”一下就全沒了。公眾號“重生”了太多次,影響力大不如前,我們開始嘗試開闢其他發布渠道。微博、豆瓣、電報、臉書、Matters,這些原本只是有一搭沒一搭運營著的渠道,都被我們視作救命稻草,能抱緊些就抱緊些。

但說到底還是愈發窒息的大環境對我們的步步圍剿,在這點上我們和之前死去的那些團隊和機構並沒有多少不同,我們也不見得是最受打壓的一個。

其實細心的讀者應該早就感覺到什麼了。我們的更新頻率越來越低,也很難再看到原來的現場報導。去年11月,我修改了豆瓣大號的名號與頭像,並發布了一條說明,因為我們需要與用了十多年的品牌“NGOCN”脫鉤,嘗試給自己脫敏。最後便是今天的這個《註銷聲明》了。這個聲明對我來說其實只是個“官方說法”,以後我便以“志願者”的身份來自居,該干嘛幹嘛。明天太陽照樣升起,早報短期內還會有,文章說不定偶爾能發,該惡劣的環境只會繼續惡劣下去,2020年依然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本來還想著自己那麼話癆的一個人,是能再嘮嗑點什麼私人情緒的,沒想到我和其他夥伴一樣,真想說點什麼的時候卻發現無話可說。我是在17年下半年開始在N記實習的,後來寫過一篇文筆非常稚嫩的實習體驗,當時也算是幫(前)東家募捐。 N記對我來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病角落,比豆瓣還要真實、可感。只是對於內部的人來說,“告別”的儀式已經有太多次了,這一次不見得是最受打擊的一次。趁我們還有能力體面地告別,還是要再說一次,珍重。

版權聲明:本文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