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高效产出的卡片盒笔记法
这几周超密集地听Wally老师到ATD 2022取经后的分享,密集到我的头脑有点打结,另外重点好多,若要写出心得必须要透过大量时间统整大师级的内容(^///^)。
【备注: ATD是属于世界级的国际年会,主要是分享全球人力资本最新的趋势及发展,并进行创新实务分享】
转眼间就在昨晚(6/3)已经进行完分享课程的4/5🤐,第四周的主题刚好是我很有兴趣的“窥探大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学到大脑与学习的关系不外乎分成这三项:
(1) 概念化(conceptulizing a task, 短期记忆);
(2) 执行(Performing a task, 工作记忆区);
(3) 学习精通(mastering a task ; 长期记忆区)。
然而,如何让自己学习到的能有效的储存在长期记忆区,其关键动作就是:不断在工作记忆区进行提取(retrieval) ,并累积成自己的schema,只要提取记忆的次数够多,大脑就会把内容转而存在长期记忆区,就像shema被妥善放置在储藏室般。
这样的经验我感触很深,像是若我很擅长或比较有经验的主题,只要回想内容大致上都能直接显示成一张图示,而透过想着图示而讲出来的内容,自然就很容易让别人吸收了解。
而此次大脑学习机制,正巧跟我这周想要分享的《卡片盒笔记》不谋而合,心里发懒想想不妨就将这两个主题放在一起书写并比较。
会知道《卡片盒笔记》是从瓦基在podcast《下一本读什么》听到的,其中瓦基还很特别用两集来介绍这一本书,引起我的兴趣,卡片盒笔记跟一般的笔记或者是原子笔记差在哪里? 有需要什么特别的工具吗? 使用卡片盒笔记的记录原则?
以下我就大概依循着我这几项好奇,深入为大家剖析:
什么是卡片盒笔记?
写这本书的作者申克艾伦斯(Sonke Ahrens)灵感是从一位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鲁曼(Niklas Luhmann)而来的。说起鲁曼教授真的很厉害,生平共出版过70本书和400多篇论文,其研究的主题也是横跨多个学科,从社会学、生物学、电脑科学等等,而会有如此多产,全部源自于他发明的卡片盒笔记。
卡片盒笔记法其操作方式就跟其主题命名一样,主要是将有意义的内容或关键字透过卡片写下来,一次只写一个知识点,且须要思考一下这个知识点跟过去所学的连结,而后放在不同类别的盒子里面。而这样的操作方式有几项优点:
1. 提升书写的动力
大家试着想想看,叫你写3张约100-200个字的摘要跟菁华跟一次写3000-4000字的文章,哪一个会比较有动力写?? 想必是前者,因为你单次所花的时间所费的精力、脑力相对比较少。
2. 增加大脑思考效率
因为书写卡片的原则是写下从书中得到的一个知识点,并且在脑中思考是否跟过去曾经学到的内容有相关、进而串联,这将会提升我们阅读的效率,也能从中获得即时反馈,也就是当你读完一本书后,至少能轻易浓缩地说出其中一个你从书中获得的省思。
3. 提升内容串接的弹性
若每张卡片都把他当一块小积木,内容各自独立,有时候只要换掉其中几块,抑或增添几块,再更动一下中间的排列顺序,可能又是一个崭新的主题与内容。
就像小时候学写作的时候,老师都说写作文要有起、承、转、合;但后来读到大学、甚至硕博时接触到论文写作才发现,外国人跟我们书写的逻辑是相反,他们反而是第一句就是要破题。
这时若是用卡片盒笔记本,就能方便进行不同逻辑排列。
使用卡片盒笔记的秘诀就是
越简单越好,确保自己在整体工作流程能专注于思考。
使用卡片盒笔记的准备与记录原则?
作者在文中提到,当自己开始要写作时,专注在必要的事情,删去不必要的复杂。是故,在写作前可以先准备好写作工具- 写作工具箱。
什么是写作工具箱
- 能书写的工具: 一般纸跟笔就可以,依我自己的习惯会是用云端笔记本(EndNote),方便在脑中闪过的想法可以存留记录下来(提醒要尽量写好分类,或使用关键字方便之后寻找)。
- 能管理书目的软体: 此本书有推荐一个Roam research书目管理系统,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研究一下。
- 卡片盒: 能使用实体卡片也能用线上软体
- 编辑器: 如word,或放在什么平台
笔记的四大基本原则
一、 写下重要的事
在开始写作前必须先厘清自己对于写作的心态,因为多做一件事,势必将会挤压到做其他事情的时间与空间,然而纵使自己拼命于阅读、搜集资料,但只有透过写作能提高自己阅读与思考的高度与广度,也才有机会将自己阅读到的东西进行不同串联,转化成新的东西。
当然,很多对于写作还懵懵懂懂的人会问,什么是重要的事😁?
答案是:写下自己对于搜集到资料的见解,带给你的知识是什么。
二、牢记简单原则
在还没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自己笔记的习惯也大多以主题、出版年代进行分类与排序。虽然乍看之下是井然有序;然而,当我要开始思考内容撰写时,总是觉得困难整理。
但卡片盒笔记法是记住在阅读当下的关键想法,可以说是灵感笔记;又或者是纪录必要的内容资讯,称之永久笔记;另外是,纪录跟某个特定的专案计画相关的内容,称之专案笔记。
透过这三种类型的简单分类并分开保存,就能不断在这三类中达到群聚效应,若苦思不知该如何着手,就能够把这三种类型的笔记拿出来看看,也能透过配对产生不同新的想法。
三、别担心没有人是从零开始
当我们想到某些主题、或者有出现想要解决的问题时,这些所需要的资料其实都存在于过去的经验,又或者我们过去读过、学习到的,只是储存在大脑的某一处需要将这些资料进行有逻辑的整理而已。
是故,作者主张:「 写作不是一种线性发展,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四、让具有目的性的过程让自己被带着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经验,当我们能不断的挑战成功每一次在工作流程遇到的困难,中间那种成就感或者是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美好,而这样的正向动能也会让我们不害怕每一次的挑战与跨越。
这当中其实跟先前读过的一本书: 飞轮效应讲到的原理一样,只要找到启动轮轴的核心关键,飞轮就会自然地被带动起来。
从体验到自己愈做愈棒的反馈循环中,不但能产生对人的激励,也是学习任何事物过程的关键。就像致胜心态作者卡萝杜维克博士说的,会不断的寻求或欢迎正面、反面回馈的人,便是所谓的成长型思维,也就是这样的思维层次缔造出持续获得长久的成功。
然而拥有一个成长型心态还不大够,还需要
「打造一个能以切合实际的方式产生循环的学习系统。」
也就是在每一段区间的学习中,适度的停顿下来,适合回头看看自己过去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用自己的话写出自己对于内容的理解,透过不断刻意练习,自然就能分清楚哪些内容相对重要,哪些内容相对不重要了。
最后最后加码......
到底卡片盒笔记跟传统笔记还有子弹笔记有什么差异呢?
我大概做了这三项的分类如下:
简言之,卡片盒笔记比较适合写作时的素材,藉由每次书写一点点,进而不断累积出内容养分;而这样的笔记内容也能刺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最值得被留下以及分享的重点。
是不是很好奇这样的笔记法呢? 让我们从阅读中学习,一起试试看吧~
若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一点帮助,不要忘了帮我按赞给我一些回馈喔!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