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月》读后感| 两人互相救赎,活下去!
阅读完凪良汐的《流浪的月》小说后,有一种感觉,我们所看到的事实,所认为的事实,是不是就是真相呢?而且又将这些所谓的“对”加强到所谓的受害者身上?让他或她也认为自己其实就是受害者。
而一句看似善意的“我是为你好!”就是真的为对方好吗?
《流浪的月》就像书腰的一段介绍,作者写的一种崭新的人际关系。主角两人互相依偎,但并不是爱情,也不像亲情,而是两个人有了对方的存在,才能得以活下去。
主角更纱出生在自由的家庭,只父母的洒脱不羁性格,跟传统的日本社会,大不相同,显得格格不入。也培养出偏离常轨的作为或思想女儿更纱。比如更纱的父母会在中午就开始喝酒,也不避讳在未成年的更纱面前喝,而且如果更纱要求吃冰淇淋当午餐也被允许。但这样的行为在外人看来,太奇怪。
但更纱这样美好的日子停在9岁,爸爸突然骤逝,妈妈接受不了交了新男友不久后就不告而别,永远失踪在更纱的世界里,之后更纱住进阿姨的家,寄人篱下更纱要谨言慎行,让自己循规蹈矩,强迫自己融入正常的社会,戴着假面具做人,她过的并不开心。
- 现今的社会,虽然说越来越文明自由,但感觉上我们并没有自由多少,我说的自由当然是在不犯法情况下。大家都被迫需要守社会上给予的透明的社会规矩。如果走歪了,就会被视为奇怪。现在越文明的社会,感觉应该更具有包容接纳一切不同才是。不必用异样眼光看待人。但你会发现,现在的社会反而取向更保守了。
更纱在公园遇见一个萝莉控,不好听的说法就有恋童癖的19岁大学生佐伯文,更纱就跟着佐伯文回家。佐伯文虽然说是一位萝莉控,但却是一位听妈妈话,生活循规蹈矩的人,妈妈跟随育儿书来教导佐伯文,他就跟随,而更妙的出现打破他循规蹈矩的生活,比如也会在午餐或者晚餐的时候吃冰淇淋,也点外卖叫披萨来吃。
虽然佐伯文有时候会一直盯着更妙,但也没有做过分的事情,而且更妙觉得享受这样的自由生活,根本就不想回去阿姨家。但两个月后,他们还是被找到了,佐伯文被捕,更妙被送进幼儿园,他们的世间更为家喻户晓的「女童家内更纱诱拐案」,而正正的故事在15年后开始……..。
《流浪的月》不是一本欢乐的书籍,对我来说是一本很阅读感觉很沉重黑暗,但也写着男女主两人如何互相依偎羁绊,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一种安心陪伴活下去的勇气。
小说里写着幼儿被遗弃、恋童癖、诱拐、性侵和家暴的故事。是一本存满社会问题的小说。
每个主角都有自己黑暗的故事,更妙是受害者,但不是佐伯文伤害了她,而是网上的种种言论,大家以为在保护着她,为她好,但却用异样眼光看待她。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此的,反而这样让对方更难融入社会中,会更封闭自己。
阅读《流浪的月》也让我思考,我们所谓的真相,我们所看的事情,是真的真相吗?也许有些我们认为的真相背后,有着被不管是故意,还是我们的特定印象、疏忽、忽略掉的“真真真相”。有些人和事就被冤枉了。我在网上看到一位评论这本小说的作者写道,很贴切就是没有所谓的真相,就是身份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角而成。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