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己身经历──性灵,能量,身体,循环,动态均衡(3)
一直以来,我对于其他人如何"感受到"一件事情特别的好奇,使我在与他人互动的时候,会有一个很奇特的情况发生。每当我"看到"别人真的在对一件事情有着强烈的情绪时,那时,内在的我──内在我的感受就像是戴着安全帽在感受世界──会不如以往的无声,在那个别人强烈表达的当下,我才会像是脱下了安全帽一样,听觉、视觉、嗅觉、触觉都"看着"别人表现着、挥发着"他感受到"事情的情绪,这时、经历这事的当下、过了这事,我"才能够理解到",喔! 原来他是这样的人/他是这样想的。
才能够在心中对他,有明确的感受性上的定着感,从而串联回过往记忆的片段,用一个感受的流,去理解到他以前做过的事情,动机是什么、态度是什么、专注在什么、亲近什么、欲达什么。然后,至此我才"认识"这个人,在往后发生事件时/一同遭遇事件时,我才能够在"当下""理解"他是怎样"感受到"这件事情的,就好似没有安全帽一样清晰即时。
对于知觉他人到达理解他人的这种能力,就好样要先在自己的感受区块写着一篇篇属于感受之流、不是文字的小说,当小说的量积累到一个不存在的字数时,才能够呈现一种故事性、剧情,从而对感受之流的整体有着"我看懂了、我知道了、我想要继续看下去",的体会。有了这样的体会,才可以无窒碍地联想、分割、跳跃、想起这道流脉的记忆,只要是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曾经说过的话/有关联的资讯,我就会想到这个人,或在相处的当下说出他曾经分享过的事,即时地。
而其他没有办法完整的成为流的记忆,就是不会被即时想起、不会被想起。这样的记忆碎片沉积在海底,直到遭遇巨大的冲击,将所有相关的、不相关的、杂乱的、琐碎的记忆碎片都袭卷而上,它们才有被重新认知、连结到感受的可能。
这确实不是小说,而是用当事人──我,的"视角"合理地以我的观点描述出看到的情境,如同摄影师拍摄中(全然沉浸自己视角的体验)→后续制作(依照自己后来回想当下的感受、捕捉到特别突出的意识重新排列)→产出影片(可读存/新增删减的)。而后,形成了记忆才能用情绪去表达出来,懂得至少一种表达之后,才能文字化,做成实体、纪录下来:记忆→情绪表达→用文字以句构。
「所以国高中时期才喜欢看"(言情)小说"。但是小说会有一个上帝视角的问题,就是阅读者是从知道所有故事角色所不知道的全盘认知和全盘情绪去揣摩/感受整个故事的意象。」而藉由阅读小说,对我而言,有助于理解我所不明了的他人社会性的动机/情感/感受/目的,这样的从一个新的全然视角想像、想要去理解整个感受的脉络,和前面所谈的──自己认为自己清晰感受到了对方,两者去交互混合融会贯通,这样的练习不断地发生,会帮助我新增能够映对情境表达的文字,情境/情绪←→文字,这样新增出的文字,或说,扩展出对文字深度理解并能即时充分作成表达的词,我称之为「语系构词」。
新增语系构词是我理解世界的源动力,有了源动力就会不断的去行动、去知觉,将这一切都像看一本本的新书一样,爬梳着、搜集着各种主题类别的人/事件/感知情绪。这跟加深与他人关系之后,由他人口中赞美自己是一个贴心的、善于聆听的人,出发点是不同的。
「语系构词」→源动力→行动力→搜集荣誉是一种社会认同,由他人看见了/感受到你的作为之后,才给予的赞美荣耀是一种自我认同,是从自己所想见的更好为出发点,属于众美德之一
将语系构词拓展到一个程度之后,我才能够以两个层面去区别地理解一句话/一段文字,一边是语言/文字所欲表达的"指示",也就是意图;一边是语气/语调所欲表达的关系和情绪。才开始能辨别出有些话强烈指示着什么,但却没有与之相衬的亲近关系;有些话强烈的情绪表达着什么,但却没有指示什么或需要为此采取行动的意图。并且,我更能精准地对不同对象使用更多的指示表达我想要让对方作到的,还是用更多的情绪让对方感受到我想要表达的。
这样的两个层面的区别在使用外文时特别明显,我一开始学习英语时,只能勉强认知语言的意思,即指示/意图,而完全没有情绪方面的感受,即使是一句羞辱人的话/赞美人的话,我也只能理解为不好的/好的,而完全没有受辱/开心的情绪。就如同食用一盘看起来色彩缤纷的美食,但完全没有任何味道,形状跟颜色是你能理解的食物,可是从味道上无法品尝出这是什么东西。
最终,我辨认自己的感受、理解别人的感受、将两着构筑出映对的词汇,在搜集达到一个量的程度之后,我才能调和出理解层面和情绪层面对等的一句话。往后,在与别人沟通时,或跟别人有共同感受时,我就能在清晰地理解别人的感受后,用建构好的语系构词,去说出别人深有同感的话语,让彼此的意念在当下交会畅达,让说出口的言语文情并茂。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