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部彩色阅读器
我终于拥有彩色电子书阅读器了。
我拥有多部电子书阅读器,但全部是黑白机,尺寸方面也还欠13吋就完美。
本来是想等13吋的彩色机,但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而且一定是天价吧,到有13吋彩机时,我真的舍得买吗?还是未知之数。噢,其实我有12.9吋的iPad Pro,明明比彩色阅读器更强,为什么我还是想买彩色阅读器呢?
嗯,我想这大概是心瘾吧。
好啦,在13吋彩机现身之前,Boox其实有出7.8吋的Nova Air C,但我见到还是不为所动,当时心想,最少等10吋彩机吧。
然而,当Hyread宣布预售7.8吋的Note Plus C时,我竟然毫不犹豫买下来,当时我什至知道Hyread所采用的第二代彩色电子纸技术并非最新的彩色电子纸技术,但我还是决定下手,因为我真的经常借阅图书馆的书,之前也有考虑过买7.8吋的开放式阅读器(本身已经有7.8吋的封闭式阅读器)。
好啦,总之我的第一部彩机到手(说是第一部,因为应该之后还会入手吧),以下是我的不专业评测,纯粹是我的个人观感,没有任何专业性,不过也可以参考参考吧。
优点
先说优点吧。
除了色彩之外,其他优点是针对Hyread的所有阅读器,不限于彩机啊。
色彩
彩色机的优点当然就是彩色啰,不然呢?
先看看Hyread Gaze X黑白机与Hyread Note Plus C彩色机看到同一幅图的效果。
这是彩色漫画,用黑白机看,几乎所有细节都看不到,用彩机的话就可以清楚图画的细节,真的可以好好欣赏彩图啊。
当然,不要拿彩色电子纸的色彩跟iPad相比,那是截然不同的技术,彩色电子纸的颜色还不够饱满,所以不要期望太高,但这温润的淡彩很不错啊。彩色的对比度、鲜艳度、亮度和颜色深度都可以调较,但怎样调也还是电子纸的颜色啊。
看彩漫当然开心,但其实大部分的书都是黑白啊,那彩机有用吗?
当然有,就算内容是黑白,书的封面必然是彩色啊,这样看书柜里的书已经心花怒放(有时候黑白机真的看不清楚书封啊)。我平常从图书馆借书,必然是在网上借阅后才在阅读器同步,因为黑白机根本看不到书封,现在可以在阅读器的图书馆直接选书毫无难度。
当然还可以用来看杂志。
以前我从来不会考虑在阅读器看杂志,因为杂志都是彩色啊,其实是何以用iPad看啰,不过为了护眼,也很少这样做。
然而,7.8吋看杂志还是太小,最好当然是13吋,好啦,我继续等。
使用者介面
同样是开放式阅读器,Hyread的阅读器跟其他开放式阅读器的不同之处,主要是重新设计了使用者介面,在最下面的一栏将最常用的功能放出来,要买书直接去「书店」,要借书直接去「图书馆」,「书柜」放满等你阅读的书,「书柜」中也直接分为购买、借阅、预约等,一目了然,使用上的流畅度大幅提升。
「笔记」让你手写笔记,「我的」是管理图书馆和书店登入资料的地方,「应用」则是你所下载的所有APP和系统服务,可添加个人藏书,管理档案等。
因为我其实九成也是使用图书馆功能,所以对于Hyread的使用者介面特别有好感,而且Hyread有针对原生系统作出优化,所以阅读书柜里的书时感觉十分良好,尤其是Hyread会依照类型预设适合的萤幕刷新方式,像看彩漫所使用的Regal模式会每页刷新,确保在阅读时没有任何残影。
享受过这功能后用其他App看书发现没有这样的优化,残影问题顿时做成一点小困扰(不过刷新率可以因应不同App作出调教,但还是没有原生系统那么好用),所以明白Hyread是有用心为读者调较啊。
阅读体验
阅读器的最大功能当然是阅读啰。
我最喜欢用Hyread原生系统的书柜来阅读,可以自行调整字型、字体大小、行距和字距,可以一键选直排、横排,繁体、简体,可以选择以百分比还是页码来显示阅读进度。
在其他阅读器开启Hyread App都可以作出上述大部分调整,不过我看别人用Boox的Hyread App时,发现无法选择其他字型。我不知道这部分是不是可以透安装字体来解决,这大概是我不敢冒险买Boox的原因。因为我必须用华康仿宋体才阅读得舒服,万一买了Boox回来后发现Hyread App内真的无法调整字型,我应该会吐血。
至于使用其他App的阅读体验,就真的很视乎那个App的设计,有些App做得好用,有些做得很难用,让人根本不想读下去,像Readmoo的App做得好,但Kobo的App就看不下去。至于是否能调横直排,是否可调行距字型等,都视乎那些App的设定,不过无论如何也是直接看Hyread书柜的书能设定到最适合自己。
以一个我经常使用的App台湾云端书库为例,这里的书跟Hyread不太一样,所以我也常常在这里借书。
台湾云端书库很多书都是pdf,有时我用10吋的Gaze X阅读也嫌字太小,所以如果是pdf,7.8吋可以排除在外。但偶然这里也有epub电子书,可是很奇怪,在这个app开epub,Gaze X会自动分成两栏(无法调整直排横排),虽然是同样的文字,分成两栏的横排让我看不下去。然而,用7.8吋的Note Plus C来看,就只有一栏,于是我可以很顺利地阅读了,所以这次买了Note Plus C最开心的就是从此可以看到台湾云端书库的epub电子书。 (到底有谁会因为分成两栏而不想看那本书?应该只有我吧?)
蓝芽功能
好啦,我用阅读器已经习惯了配备蓝芽翻页器,之前将Readmoo Plus升级到第二代,也纯粹是为了可以使用翻页器。 (一个人到底有多懒才这么需要用翻页器来看电子书?)
Hyread的机一直可以用蓝芽啊,所以除了可以接驳蓝芽翻页器,也可以接驳蓝芽喇叭或耳机。
为什么要接驳喇叭或耳机?因为有朗读功能哦。
朗读功能
Hyread书柜里的书设有朗读功能(除非出版社限制),而且可以选国语或广东话(各自有两种声轨选择),语速都可以调较。
我其实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因为我都喜欢「阅读」而不喜欢聆听,但我试用过,广东话读起来很好听哦。
笔记功能
此机有笔记功能,但我几乎不会用到。
我的阅读器真的只是纯阅读,所以不会用来「写」笔记。
如果是汇进去的个人藏书,即使是epub也可以直接在书上写笔记,可惜的是从图书馆或Hyread书店买回来的书暂时还没有这功能。
不过对我来说影响不大啦,因为就算有此功能,其实我也不会直接在书中写笔记,平日只会使用划线功能,再将划线内容汇出至Evernote。
汇出的划线内容,排版超美的。
我这样说是Readmoo自从删除了汇出至Evernote功能后,划线只能下载html,出来的效果一点也不美啊。一跟Hyread汇出的划线对比,就感受到很大的差异。 Kobo的划线我还未找到方法汇出来呢,所以在划线方面,Hyread完胜。
客服
这跟Hyread的机无关。
但我想说我真的很喜欢Hyread的客服。
Hyread在Facebook有一个社群,遇到任何问题在社群提出,管理员很快便会回覆(其他群组成员也会很热心提供答案),我之前预购彩机时因为太心急忘了买保护壳,发现后私讯管理员,即使是凌晨十二时多(因为是凌晨十二时开售),对方也立即回覆会替我处理,然后翌日便替我解决了问题,让我补买保护壳而不用另付运费。
我在其他社群好像还没遇到这么勤快的管理员呢,让人感到十分安心。而且我还想说,管理员超老实的,在预售Note Plus C时,除了介绍优点,也将所有缺点罗列出来,一早已经列明彩机比黑白机的底色暗一些,解析度也差一些,色彩鲜艳度也不足,完全没有任何隐瞒,所以万一买机后发现不符合预期,也绝对不是受骗。
缺点
说完优点,还是得说说缺点。
因为Hyread Note Plus C还不是完美啊。
残影
电子纸都有残影,所以不要以为是产品质量问题。
遇到残影,按一下左上色的圈圈刷新一下就可以立即解决残影问题。
然而,彩色机的残影比黑白机更严重,这是千真万确的。虽然阅读原生系统的书时完全没有残影问题(因为Hyread有做到优化),但使用其他App或在使用介面做设定时,都遇到颇严重的残影。虽然按一下刷新便行,但感觉还不是太方便。
然而,后来我发现每个App也可以调较刷新率、解析度、对比度等,残影严重的App我索性改为每页刷新,这样便不会影响阅读。 (像使用UDN图书馆,残影问题便特别严重,改为每页刷新后便完全解决残影问题)
而使用介面的残影似乎在更新后有所减轻,所以一开始的确有被残影吓到,但使用下来却再也没有做成很大的困扰。
灯光
这应该是我最不喜欢的部分,因为Note Plus C只有白光没有黄光。
Gaze X有白光和黄光,可以调较出我喜欢的光度,但是Note Plus C在只有白光的情况下,总是无法调出我想要的灯光,完全关灯的话有点太暗(除非在充足光源下阅读),但开启内置的灯,有时连一格也觉得太亮,不过这问题也在社群看到一个解决方法。
只要安装调较亮度的App,就可以让光度再暗一点,较符合我的阅读习惯。
灰底
黑白机的底色是白色,而彩机的底色是淡灰色。
我是不懂原理啦,总之彩机是灰底。
因为平常看惯的阅读器都是白底,一开始还真的看不惯这灰底。
看彩漫时完全不觉得有任何问题,但看文字时会觉得不够黑白机舒服。
我自己因为同时拥有黑白和彩机,所以看文字书时可以改用黑白机,但我疑惑只有彩机的人,会因此对阅读器感到不满意吗?
抑或是,因为从来没有比较过,所以看不出有什么分别,直接就习惯了这灰底?
现在适合买彩色机吗?
老实说,还不是时候啊,彩色电子纸的技术还未成熟到令人百分百满意的地步。
虽然元太推出了E Ink Gallery 3技术,但目前还未有机种用到此技术,不过预计明年应该会有吧,而且我们都知道,科技只会不断进步,每等一年都会等到更好的技术。
问题是,你愿意等多久?如果心急想要彩机,现在的技术虽未是最好,但也不会太差。
早买早享受啊,最多迟一点真的有完美的彩色机时再多买一部吧。
嘿嘿。
我现在就去享受彩机啰。
更多精彩介绍: 精彩介绍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