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去中心化很重要(翻譯)

jul.vdovina
·
·
IPFS
·


Chris Dixon(風險長老,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說)在下面的文章中報導了以下圖片:


  1. 開放協議構成了網際網路的基礎。但它們的主要品質是開放性,這促使有興趣的各方毫不猶豫地使用它們(“同舟共濟”)。這就是網路的發展方式。

  2. 企業開始建立在開放協議的基礎上,以滿足用戶的請求。這催生了中心化解決方案(Google / Facebook / Twitter等),這對用戶有所幫助,但開始減緩技術成長並引起公眾爭論。規模的負擔正在拖慢市場領導者的步伐。

  3. 由於網路儲存了「用程式碼表達的人類思想」(作者的術語)的空間,而且它是無限的,因此可以無限地以軟體的形式重建滿足人們要求的選項。軟體層可以輕鬆適應情況並幾乎立即分發到全世界。

  4. 加密網路保留了開放性(1)的吸引力和「軟體粉碎」能力(3),中心化的IT企業(2)將因此而發生巨大變化。


第一和第二網路時代


在互聯網的第一個時代(從 20 世紀 80 年代到 2000 年代初),服務運行在整個互聯網社區擁有的開放協議上。人們和組織可以冷靜地加強自己在網路上的地位,並完全相信遊戲規則不會改變。正是在那時,雅虎、谷歌、亞馬遜、Facebook、LindedIn 和 YouTube 等主要網路巨頭誕生了。同時,像 AOL 這樣的中心化平台開始節期敗退。


2000年代中期,網路的第二個時代開始,並延續至今。開放協議的技術能力已經無法跟上商業高科技公司軟體和服務的快速發展,尤其是Google、蘋果、Facebook和亞馬遜(GAFA)。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革命只會火上澆油,因為大部分網路流量開始來自行動應用程式。結果,使用者從開放服務轉向更複雜和集中的服務。即使使用者也主要透過 GAFA 軟體和服務的過濾來存取開放協定(網路)。


好消息是,數十億人現在可以免費獲得許多出色的數位解決方案。壞消息是,對於新創公司、內容製造商和其他市場參與者來說,擴大其網路影響力變得更加困難,因為中心化平台法規的突然變化會帶來利潤和受眾的損失。這反過來又抑制了發展和創新,剝奪了網路的活力和多樣性。中心化也帶來了新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現在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假新聞、國家機器人工廠、社交網路用戶的去平台化(剝奪大學校園的言論自由)、侵犯隱私的歐盟法律以及有偏見的數據處理和評論系統。多年來,圍繞這些問題的緊張局勢只會加劇。


「Web 3」—網路的第三個時代


集中化問題的一個可能解決方案是國家對大型網路公司的控制。該提案完全基於這樣的假設:網路類似於舊的通訊形式(電話、廣播、電視)。然而,它們之間的通訊完全依賴硬件,而互聯網則基於軟體。完全依賴硬體的網路一旦創建,幾乎不可能重建。但如果網路依賴軟體,那麼它的發展就會受到市場力量和企業創新的影響。


網際網路是理想的軟體網路;它有一個相當簡單的核心,數十億台電腦圍繞著該核心構建,並且電腦總是可以重新編程。軟體本質上是數位包裝中的純粹人類思想,它為設計開啟了無限的可能性。連接到網路的電腦幾乎可以運行任何使用者軟體。如果某件事可以想像,它可以使用正確的槓桿透過網路快速分發。互聯網的整個架構就是基於這樣的槓桿和技術創新。


互聯網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幾十年,中央互聯網服務將重建多次。這些變化背後的驅動力將是加密經濟網絡,作為由比特幣發起並由以太坊繼承的思想的更普遍的應用。加密網路結合了前兩個時代的優點:它們掌握在網路社群手中,去中心化,並且在未來的能力上它們將超越最複雜的中心化服務。


為什麼要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經常被誤解。例如,有些人認為加密網路倡導者提倡權力下放只是因為他們的自由主義觀點或因為他們反對政府審查制度。然而,這並不是讓去中心化如此重要的原因。


中心化平台有什麼問題?它們具有可預測的生命週期。在他們的旅程開始時,他們努力獲得用戶群並爭取第三方(開發人員、其他公司、媒體)的支持。這增加了服務的價值,並且根據定義,該平台是一個具有多方面網路效應的系統。



平台與其使用者相關的生命週期的 Sigmoid


隨著平台採用 sigmoid 的程度不斷提高,它對使用者和第三方的影響力就會更大。在曲線的頂部,平台和使用者之間的動態變成了零和遊戲。之後,繼續成長的最簡單方法是收集用戶資料並與這些相同的第三方競爭,試圖奪走他們的利潤和用戶。歷史上的例子:微軟和網景、Google和 Yelp、Facebook 和 Zynga、Twitter 及其非官方客戶。 iOS 和Android 等作業系統的情況會更好,但即使它們也並非沒有罪過:它們向應用程式收取30% 的高額稅,以站不住腳的理由拒絕訪問商店,並隨意替換第三方應用程式的功能。


對於獨立開發商和市場參與者來說,這種從合作到競爭的轉變似乎是一種安排。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是最好的企業家、開發人員和投資者也開始意識到,在中心化平台上進行建置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十幾年的歷史就是直接的證明。它還會犧牲隱私,允許其他人控制他們的數據,並使他們容易遭受安全漏洞,從而損害最終用戶。未來,中心化的問題只會加深。


加密網路簡介


加密網路是在互聯網之上形成的網絡,它:


1)使用區塊鏈等共識機制來保證網路的運作與更新狀態


2)使用加密貨幣(硬幣/代幣)來激勵共識方(礦工/驗證者)和其他網路參與者。


一些加密網路(例如以太坊)是通用程式設計平台,幾乎適用於任何目的。其他加密網路的關注範圍較窄,同樣的比特幣被用作價值存儲,Golem 用於計算,Filecoin 用於去中心化文件存儲。


早期的互聯網協定是由工作小組和非政府組織根據技術標準創建的,其受歡迎程度取決於滿足所有網路使用者的需求。在網路發​​展的早期階段,這個系統運作良好,但自 90 年代初以來,幾乎沒有出現新的流行協議。加密網路透過代幣解決了這個問題,代幣為開發者、網路用戶以及維持網路運作的每個人提供了充足的經濟誘因。在技​​術設計方面,此類網路也更加靈活和多樣化。例如,他們可以保持自己的狀態,同時用它來操作,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加密網路有多種保護機制,可以確保其發展過程中的中立性,並防止它們陷入中心化平台的欺騙性操作。首先,加密網路與其用戶之間的所有通訊都只能在開源環境中進行。其次,密碼網路依賴「 聲音」和「 退出」機制。社群為參與者提供了發言權,無論是在鏈上(即透過協議本身)還是在鏈外(透過圍繞協議構建的社交機制)。參與者可以透過出售代幣或在特殊情況下創建自己的協議分支來退出網路。


簡而言之,加密網路的參與者因共同的動機而團結在一起——這個網路的發展和代幣的價值。正是由於這種結構,儘管有懷疑論者的所有預測,儘管出現了以太坊等成功的競爭對手,但比特幣仍然蓬勃發展。


如今,加密網路仍有足夠的缺陷,導致它們無法破壞中心化網路設定的現狀。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效能和可擴展性。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這些問題將得到解決,加密空間的基礎設施也將被設計。然後將基於現成的基礎架構建立應用程式。


為什麼去中心化會獲勝


列出加密網路的優勢是一回事,爭論它們會獲勝又是另一回事。讓我們來看看支持這一觀點的論點,這些論點描繪了一幅樂觀的未來圖景。


Web 服務和軟體是由開​​發人員製作的。世界各地有數百萬經驗豐富的開發人員。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大型IT公司工作,參與新產品開發的人就更少了。歷史上大多數最重要的軟體開發專案都是透過新創公司或獨立開發者社群啟動的。


“無論你是誰,大多數最聰明的人都為別人工作。”
比爾·喬伊

去中心化網路將引領第三個網路時代,原因與它們引領第一個網路時代的原因相同:它們將贏得企業家和開發者的心。


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是 2000 年代初期維基百科與其中心化競爭對手(例如 Encarta)之間的競爭。如果我們在過去十年之初對這兩種服務進行比較,Encarta 顯然是贏家:主題更豐富、資訊更準確、產品整體更好。然而,維基百科的發展速度要快得多,這都要歸功於活躍的志工社區,他們被去中心化和開放存取網站內容的概念所吸引。到2005年,維基百科已成為網路上最受歡迎資訊資源。 Encarta 計畫於 2009 年結束。


教訓是:在比較集中式和分散式系統時,需要將它們視為動態過程而不是靜態成品。在啟動時,集中式系統通常更有吸引力,但它們的進一步發展完全取決於贊助公司員工的肩膀上。去中心化系統通常剛進入市場,但如果採取正確的策略,其影響力會隨著流程中的每個新參與者而呈指數級增長。


加密網路有幾個不斷增長的周期:主要協議的開發人員、其他加密網路的開發人員、第三方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以及監控網路的服務提供者。所有這些過程都受到代幣的額外刺激,由於代幣,加密網路只是以反應速度發展,正如我們已經在比特幣和以太坊中看到的那樣(然而,這並不總是會帶來良好的後果,因為同樣浪費能源)到比特幣挖礦)。


集權和去中心化哪個過程將引領新時代?歸根結底,這一切都取決於產品的質量,這又引出了一個問題:誰會擁有更多專業的開發者和創業家? GAFA有其優勢:資金龐大、用戶基礎龐大、基礎建設完善。反過來,加密網路的潛力對開發人員和企業家來說更具吸引力。如果能把他們贏回來,那麼在資源上超越GAFA並不困難,這最終意味著閃電般的發展和更好的產品。


如果你問 1989 年的人們,他們的生活缺少什麼,他們幾乎不會說:“我們需要一個通過超文本相互連接的去中心化信息節點網絡。”
農民與農民

在推出時,中心化平台通常會誇耀出色的應用程式:Facebook 擁有大量社交功能,iPhone 也有自己的核心應用程式。另一方面,去中心化平台通常是原始推出的,沒有任何明確的方向。因此,他們在市場上找到一席之地之前需要經歷兩個階段:


1)在平台和修改平台的開發者/企業家之間建立和諧,整個生態系統的工作依賴他們;


2) 在平台/生態系統和最終用戶之間建立和諧。


這種兩步驟過程通常使得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也很難看到去中心化平台的全部潛力。


網路的下一個時代


去中心化網路不是萬能藥,也不能拯救網路的所有弊病。但與其他系統相比,他們絕對勝出。


比較 Twitter 垃圾郵件和電子郵件垃圾郵件的問題。 Twitter 的所有者已阻止獨立開發者存取其網路。因此,他們必須自己處理所有垃圾郵件。與此同時,數百家公司正在致力於解決垃圾郵件問題,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和私人資金。是的,垃圾郵件並沒有完全根除,但現在情況顯然好多了,這一切都是因為電子郵件協議是去中心化的,這使得獨立利益團體可以基於它創建業務,而不必擔心遊戲規則突然改變。


還是拿網路管理的問題來說吧。資訊如何分類和過濾?誰會被提升,誰會被禁止?對於大型平台來說,這個問題和其他重要問題是由一組單獨的員工解決的,他們不對任何人承擔任何責任。在加密網路中,這些問題由整個社群共同解決,所有決策機制都是透明且公開的。從現實世界我們知道,民主並不完美,但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中心化平台統治市場太久了,以至於人們忘記了還有其他選擇。加密網路是如此強大的替代方案:它們將把網路開發的控制權交還給用戶,並且還將為獨立開發商、公司和內容製作者創造透明的條件。在第一個網路時代,去中心化已經證明了它的好處。我們希望她能在下一部回歸。

來源https://habr.com/ru/articles/410647/

CC BY-NC-ND 4.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