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翼棄兵》令人失望:一位前職業圍棋女棋手的影評
原作者: Lee Hajin(李夏辰)授權翻譯
譯者序:Netflix兩月前推出的電視劇《後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大火,長期位居觀看榜前列,在觀眾與評論家中好評如潮,筆者也非常喜歡。不過,著名韓裔圍棋女棋手Lee Hajin在Medium網站發表一篇較異類的評論文章,文中視角值得一讀。
注:這篇評論包含劇透。
最初我對Netflix的電視劇《後翼棄兵》沒有關注太多。畢竟,它講的是國際象棋,不是圍棋。我是一位退役的圍棋職業棋手,現在職業是軟件工程師。我在五歲時開始學圍棋,作為少年天才每天訓練長達12小時,直到16歲時成為職業棋手。
國際象棋和圍棋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智力運動,都有獎金豐厚的國內國際大型比賽,兩者的高手們都全力以赴試圖成為世界最佳。我在國際圍棋協會工作的那幾年裡,也有機會和FIDE(國際象棋聯合會)的官員們並肩工作,參觀過好些次世界級大賽(它們常與圍棋賽事共用會場)。
《後翼棄兵》熱潮席捲全球,我的社交媒體裡圍棋朋友對它的帖子也越來越多。最後我決定也要看一下。另外,我丈夫最近拿到Netflix一年免費的會員,我就更應該看一看了。
我了解《後翼棄兵》是虛構的。在這個幻想的故事裡,一位美麗的年輕女性克服了酒精和毒癮成為世界冠軍,美國的棋手們齊心合力幫助她打敗了“俄國人”。我並不介意這些事件的可能性有多低,它讓我既激動也感動。不過,這個故事裡有很多方面讓我沮喪。我並沒有那種迫不及待要看下一集的急切,我得逼著自己繼續下去,至少得把劇看完嘛。
下面是《後翼棄兵》讓我失望的主要原因:
- 在真實生活裡,棋手們因為失敗才能變得更強。我記得自己在輸掉比賽后到衛生間獨自哭泣,有好幾百次,因為我對輸棋感到生氣煩惱。沒有人擁有足夠天分,能比所有人都強很多而從不輸棋。我認為輸棋是整個職業旅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輸棋的痛苦讓你成長。在《後翼棄兵》裡,Beth除了對陣美國冠軍或世界冠軍以外幾乎從不輸棋。如果她輸棋更多,尤其是在開始的時候,整個故事會更令人信服。
- 即使是天才也必須經過全面系統的訓練才能成為世界冠軍。訓練意味著犧牲。在上小學時,我只能想像自由參加朋友們的生日派對或者和他們玩耍是什麼滋味。實際情況是,日復一日,我必須去圍棋學校培訓,絕無例外。看到Beth沒有嚴格訓練和犧牲就成為美國冠軍和世界冠軍,一種受騙的感覺油然而生。
- 從業餘棋手轉為精英棋手是很艱難的。這兒那兒下一兩個小時的棋看起來很自由很簡單。你或許覺得自己真的是很喜歡,可以一天到晚下棋,但當你真的把它作為職業時,你遲早會遇到困難。當Beth母親開始全力支持她在全國巡迴比賽時,我意料Beth會至少遇到一些困難。她們並不富裕,單是旅行花費就意味著Beth必須得贏。這是一種重壓,但電視劇裡並沒有描述Beth是如何應對這種轉變和壓力的。
- 越強的棋手對這項運動的尊敬也越強。在Beth對陣那位年輕俄國男孩成為美國“共同冠軍”(co-champion)的比賽中,無法想像她的舉止如此糟糕。在巴黎決賽前夜她失去自控也是難以相信的。我也很難欣賞她在比賽中緊盯對手。在圍棋裡這被視為缺乏禮節,雖然我不確定在國際象棋裡是否也是如此,但在我參觀過的國際象棋賽事中,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任何世界級別的棋手這樣做過。
- 我高度懷疑任何世界級別的國際象棋棋手在重要賽事當天的早晨會花時間打理頭髮、精心化妝(包括長長的假睫毛)。 Beth已經足夠驚艷,真的有必要在所有比賽場景中把她打扮成洋娃娃狀麼?
雖然說了這麼多,我同意這部劇的表演非常精彩,攝影非常優雅。我也為國際象棋社區感到高興,因為這部劇獲得了大量新棋手。有很多關於體育明星的電影電視,但對國際象棋、圍棋、橋牌這樣的智力運動,還是太少太少。我的小小心願是,希望這個領域能有更多內容,講的故事也更令人信服。
原作者簡介
Lee Hajin(李夏辰):1988年出生於韓國,5歲開始學習圍棋,16歲轉為職業棋手。 2014-2016年任國際圍棋協會秘書長,在Alpha Go比賽期間做了很多解說。現居住美國加州山景城,在商業資訊公司Dun & Bradstreet任軟件工程師。筆者向Hajin取得了本文的翻譯許可,在這里分享給大家。
原文標題:《Disappointed by Netflix's The Queen's Gambit: A review by a former professional Go player》發表於2020年12月16日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