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脫鉤背後的人際悲劇:失去的友誼
作者: pourteaux , 譯者: Tang Weicheng, 2023 年4 月30 日
春末夏初的四月在中國遊歷了半月,離開的時候意料之中地依依不捨。雖然任何旅行結束的當口都會有無法逃脫的失落感,感傷於那些一度鮮活的尋覓過的角落和角落里美好際遇;但這次是前所未有的悵惘,因為與中國背道而馳的不僅是我的隻身孤影,而是整個世界。這種漸行漸遠的落寞與迷惘是這次旅行的沉默底色。雖然距離我首次就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新冷戰”發表感想已經三年有餘,但我第一次沉重地認識到中西隔絕所造成的人文交流的斷裂是無法估量的全球性損失。
中國是一顆人類文明的璀璨明珠,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任何試圖探尋中國包羅萬象的人文思潮和文化底蘊的人,都像是站在山腳仰望凌霄高峰的孩童:窮盡一生的迢迢跋涉也不過是道遠日暮。作為一知半解的門外漢,我常常感到捉襟見肘:桃李之饋的禮儀、錯綜複雜的多邊人際交往(“關係”)、酒桌文化等”挑戰“令我左支右絀。中華文明千姿百態,使人流連忘返:精妙絕倫的工藝、遏雲繞樑的音樂、引人入勝的傳奇、百菜百味的美食、移步易景的園林、雕樑畫棟的寺廟、豐富精妙的語言……同時,後革命的時代的“新中國”也取得了令人驚嘆成就:雄偉巧思的博物館和機場、高效整潔的全國高鐵網絡、繁榮旺盛的中產階級、設施完善的城市(西方常見的社會難題——高居不下的犯罪率、流浪人士及難民管理、疏於修繕的基建等——鮮少出現在這裡)。在這片融合古今中外文化的土壤上孕育了風情萬種的上海。作為中國一線城市的典範和翹楚,上海可以滿足你對於富足社會的所有憧憬:先進密集的供應鏈帶來了效率與便捷,玲瑯滿目的高品質商品隨處可見,喧鬧的夜生活與乾淨安靜的街道相得益彰——一切的一切都吸引你在這裡探索、成長、享受。
當然,除了燈紅酒綠的娛樂生活和美輪美奐的建築,最讓我贊不絕口的還是這裡生生不息且平和友好的民眾。那些充斥在西方社交媒體上的虛張聲勢的民粹主義在這裡似乎銷聲匿跡。究其原因,我認為普通中國人囿於網絡封鎖無法充分參與全球社交媒體交流,從而導致傳播極端情緒的“戰狼”黨同伐異,格外引人注目。我所接觸的普通群眾,沒有地緣政治的興趣或野心,只關注自己家庭的繁衍生息和社會的安定祥和。這樣克制樸實的思維模式在我看來是一種習得行為——不僅是因為政治在這裡是禁閉話題;更來自於中國人世代積累的教訓:許多年輕人的祖父母是文化大革命動盪中的倖存者,父母歷劫了1989年六四事件,而他們自己見證了疫情后期盲目無休止的反人權違法封鎖。
當然,我認知肯定存在一定的選擇偏差——儘管我已盡全力擴大我的社會接觸面。那些處於社會金字塔底層的人們,和那些無法訪問VPN而只接收內媒信息的人們,或許具有濃烈的極端民族主義色彩,但我無從得知。但無論怎樣,我沒有遇到過這類激進分子——即便在遠離核心區域的邊遠小城裡,或詢問朋友父輩對“敏感話題”的看法時,我都沒有遇到過偏執的觀點。
中西方之間有很多值得相互學習且兼容的地方。儘管雙方聲稱的政府構建理論大相徑庭,但我們無可否認的都遵從於事實上的資本主義制度。我遇到的中國人都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其中不乏每天使用VPN繞過防火牆訪問外網的朋友。同樣,世界對中國也充滿好奇。疫情前,每天都有大量航班連接中美的主要城市。北美、歐洲、和其他地區的國家有相當數量的華人僑民。中國的人、文化、歷史、和智慧豐富了我們西方的生活——同樣,我也由衷希望西方元素能夠為中國社會注入能量。延續這種人與人之間的蓬勃交流與相互促進,我們終將迎來世界大同。
然而遺憾的是,這種攜手共進的繁榮歲月已成過往,而我嘗試拾掇這片土地上的落日餘暉。我參觀的北京大學的部分校園由美國建築師設計,且有曾以美國總統的名字命名的樓宇(現已更名)。我在杭州住的國營西湖國賓館是2016年G20峰會的舉辦地。我在上海探訪的夜生活場所曾經是許多持有可疑簽證的外國音樂人的聚集地。
疫情后訪問中國變得異常艱難,而且形勢愈加惡劣。目前,美國航空公司每週僅提供12班(統計截止於2023年5月1日)飛往中國的航班;值得強調是,這12個航班是所有美國航空公司執飛的分佈在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一周之內的總量——僅佔2019年美方航班量的6%。恢復航班的協商由於中國航空公司能夠穿越俄羅斯領空的飛行優勢而停滯不前(2023年5月4日起,中方被允許增加4班,共計12班;然而這只根據“對等原則”所取得的微乎其微的的進度)。
除了國際航班銳減帶來的不便外,電子支付也成為了國際遊客的一大障礙。如果不是得益於中國當地的朋友,我恐怕永遠無法原汁原味地體驗這個國度:這裡幾乎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是通過微信和支付寶進行的,而非中國公民基本上無法使用微信支付——因為需要中國本地銀行賬戶、繁瑣的身份驗證、和一張中國SIM卡;即使是香港銀行賬戶(如匯豐銀行)也無法通過驗證,除非開戶地位於中國大陸。然而微信又是維持生活正常運營的關鍵:交通、購物、娛樂、甚至機場的健康申報都依賴於微信支付和其小程序。經過多番嘗試,我終於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使用支付寶;而在我從一位當地朋友那裡用比特幣換取支付寶賬戶里人民幣之後,我的“支付焦慮”才得以完全舒緩。除此之外,國際遊客還必須提前購買並安裝VPN(且需要面臨常態化故障)或使用手機數據漫遊——因為Gmail、Google等主要網絡服務,和幾乎所有中國本土以外的社交媒體,都無法在沒有VPN的情況下在本土wifi環境裡運行。就連谷歌翻譯——在任何國家都是必不可少的旅行工具——最近也被中國禁止了。最後,中國國家龐大的安全審查體係也帶來了無法忽視的負擔:在兩週的旅行中,我的護照可能被掃描(和/或被確認護照號)了25次;其中4次只是為了進入天安門廣場旁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博物館本身氣勢磅礴,藏品巧奪天工)。
受限於的斷崖式下跌的航班量、難以適配的基本金融交易系統、隔絕全球互聯網的閉塞通訊、以及無孔不入的安全審查體系,國際遊客在中國社會中被置於明顯的劣勢。排除萬難,我仍然收穫了一次贊不絕口且影響深遠的中國之行——仰仗我多年來建立的親密友誼(以及在旅途中結交的一些新朋友)。作為一個美國人,我從不會認為在另一個國家擁有賓至如歸的體驗是理所應當;然而,在去過許多或友好或敵對的國家(包括另外兩個共產主義國家:古巴和越南)之後,我傾向於通過使用當地貨幣和訪問開放的互聯網等基本技能來完成一名國際遊客的“兼容”,而非別無選擇地被硬塞進一個“全能”APP,卻需要不停解決那些以陌生語言顯示的系統錯誤。
人文交流的脫鉤不僅發生在旅遊業,而存在於社會的各個層面。哈佛大學在2021年關閉了與北京語言大學合作的“ 哈佛北京書院”,將項目遷至台灣,“因為[在北京的]主辦機構認為哈佛大學缺乏善意(due to a perceived lack of friendliness from the host institution [in Beijing])”。除此之外,在北京的求學美國學生被禁止慶祝美國獨立日(美國國慶)。與此同時,由於不明就理任意扣留國際旅客事件,美國國務院建議美國遊客“重新考慮旅行”。而中國最近也擴大了反間諜法的範圍,突然搜查了美國頂級諮詢公司貝恩公司的北京辦公室。
在中國正在轉向“內循環”的過程中,全球境況逐漸惡化,買單是我們每個人。中國和西方國家在日益激烈的對抗中無限拉扯;而這場衝突的起源是一個越來越長的“訴狀”:人權問題、台灣分歧、知識產權爭端、俄烏戰爭、中國南海衝突……然而在這些紛擾之下,這些國家的人民都是善良開闊的: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充分的同理心、和相互的好奇心。如果這基於共同價值觀的友誼紐帶因無通過便捷的網上交流對彼此國家的順暢訪問而變得緊張脆弱,那麼這種相互的善意最終注定會消耗殆盡。所以,在此,我由衷希望和大家一起盡力對抗這種人際連接的崩塌:即使在有諸多不方便的情況下也堅持國際旅行,敞開胸懷地結交不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通過使用VPN和調整網絡路徑與世界保持聯繫,充分參與海外僑民社區的互動。雖然作為個體,我們無法真正左右中美之間的大國衝突,但我們彼此建立的連結將比任何地緣政治的餘波都更為長久。
離開之時,我動容於張愛玲和胡蘭成寫於婚書上的美好願景——這也是所有人民和國家的共同願望,儘管在全球局勢動蕩的今天這個願望似乎漸行漸遠: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footnote)
1
免責聲明: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遊客,而不是任何意義上的“專家”,也不是“中國觀察家”,更不是“中國通”;這篇文章只是我作為一個具有探索慾和好奇心的國際訪客初次遊歷中國後的所思所感。這不是一篇科學或系統的研究論文,只是我基於與長期或短期居住於美國的中國同學及朋友的溝通、與訪問或未訪問過美國的本土中國公民的交流、以及在其他漢文化區域(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的旅行體驗,所產出的一次短期旅行的粗略印象。本文更不致力於考究中國與西方關係惡化的根源——個中緣由,是非曲折,頗費猜詳,值得專業人士單獨成文,析毫剖厘。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